新聞事件:
杭州的一位王女士在網上分享了自己的經歷:
幾天前,她在商場的電梯里被一個孩子吐了一身,當時孩子的爸爸承諾會在商場買一身衣服賠給她。
王女士說:“我的連衣裙和鞋子,差不多都是300元。所以我朋友給我買的衣服,也是按照這個價格。我們也是為他考慮的,畢竟孩子也不是故意的,就想隨便買一身衣服替換下來,當時鞋子也是弄到了,但是鞋子畢竟不是貼身衣物。所以當時只買了貼身的襯衫、牛仔褲、襪子,就在優衣庫買的,一共是527元。”
但是衣服買好了,這位爸爸卻不見人了。
結果他以給女兒看病為由走掉了,只給王女士一個電話號碼。王女士打電話聯系他,他說王女士自己先付錢吧,然后他會轉給她。
可等王女士再次給他打電話的時候,他又以開車為理由掛斷電話。直到晚上八點多,這位爸爸又說讓王女士自己去洗一下好了,然后就把她拉黑了,之后王女士就再也聯系不上她了。
讓王女士不能接受的是這位爸爸態度的轉變,這樣出爾反爾,讓她感到心寒。
于是,王女士向警察尋求幫助,她說了兩點:第一,對方不承認說過賠償這件事情,第二,說我們買的衣服太貴了,不愿意后續解決這件事情。
在記者聯系到這位爸爸之后,他是這樣說:“他們自己沒轉述清楚,一直在騷擾我,我沒有說過幫她買一身衣服,當晚就給了她100塊錢洗衣服。”
王女士承認自己收到了他轉來的100元錢,但是衣服被吐成這樣,根本就沒辦法洗了。當時他悄悄走掉,好幾個小時之后,才說你去洗一下。那一身,我根本沒法離開這個商場。
王女士最后說:“衣服的錢其實無所謂,我氣憤的是他對這件事情的態度,我會通過法院對他進行起訴,如果這次不了了之,他以后還會做這種事情,不守誠信、不負責任的做法。”
網友炸鍋:
一條獲贊2.2萬的留言是這樣說的:
“幾百塊錢的是,不管人家那身衣服是不是值這個錢,總歸是給別人帶來了麻煩,痛快點給了,像個男人行不?”
也有少數網友說:
“衣服洗洗就行了,又沒有壞掉,干嘛非得買新的,孩子不舒服吐了,多體諒吧。”
有網友犀利的直指事件要害,說道:
“真就不是錢的問題,答應了之后又狡辯沒有,誠信問題。”
更有網友幽默地說:
“我以為幾千幾萬呢,五百多塊錢,除非你真的五百都拿不出來,那不然做個人吧。”
情感分析:
01五百元買不來誠信
這件事最戳人心的地方在于這位男子爸爸的身份,新聞中并沒有講述孩子具體的年齡。但相信這件事情一定會“種到”孩子心中的!
用這500元教會孩子誠信,該是一次多么好的以身示范啊!但是這位爸爸錯過了這個機會,卻在孩子面前展現了什么叫做出爾反爾。
錯過了這個機會,這位爸爸再也不可能用500元“買來”誠信了!
從新聞事件來看,這位爸爸也是有車一族,不可能沒有500元錢,只是不想拿罷了,尤其是聽到衣服的價格之后。
為了500元,在孩子面前展現了不好的形象,真是得不償失啊。
之前看過這樣的新聞:
10歲左右的兒子和爸爸一起去吃自助餐,爸爸多次提醒兒子要少拿,不能浪費,但是兒子還是拿多了,還把吃不了的扔進了垃圾桶。
但是這位爸爸卻做出了讓兒子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事情——他走到垃圾桶邊上,撿起了兒子剛剛丟掉的食物,又重新坐回座位,吃了起來。
這時,兒子在一邊乞求爸爸不要吃了。
相信這個小男孩以后再也不會浪費食物了。
身教永遠勝于言傳,這位爸爸為了500元“據理力爭”,卻丟掉了“無價之寶”——誠信。
02誰也不能站在道德的至高點要求別人高尚
在網友的留言中可以看出多數人是覺得這位爸爸不應該的,但也有人認為王女士小題大做了,還是孩子,衣服洗洗不就行了,不用這么較真的。
這樣的說法很難得到大家的認同,不計較應該是王女士自己發自內心想這樣做才可以,然后我們可以稱贊她,但如她不這樣做,誰也沒有權利要求她,更不能站在道德的至高點指責她。
我們只能說有些人沒有做自己本應該做的事情,比如這位爸爸本來承諾的賠衣服。但我們永遠不能要求別人去高尚,去不計較,這樣的要求只能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