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稀為貴”是商場的制勝寶典,不管是喬布斯的饑餓營銷或是稀有金屬本身,其價值隨著數量的減少而增值,但是如果到了稀缺的程度呢?如果所指不是物,而是精力或是金錢比較稀缺呢?
稀缺從短期來看有其效用價值,會使一個人在較短的時間內集中精力完成既定的任務和目標,所以拖延癥的我們總是能在deadline之前沖刺完成本該提前完成的工作,你會發現這段時間的工作效率特別高,但是質量就不一定上乘了,只能說是勉強完成任務。所以我們總是樂此不彼的在最后關頭僥幸完成各種任務,即所謂的專注紅利。
無論如何,稀缺從長遠來說是毫無益處,甚至是有害的。首先,稀缺俘獲大腦,食不果腹的實驗者將更快的識別有關食物的單詞,在日積月累中稀缺將有意識或是無意識的影響一個人的行為,從而形成思維定勢。其次,稀缺導致我們有了管窺之見,讓我們忽略了其他可能更重要的事,因為個人的注意力和帶寬是有限的。用一個心理學上的有名的前攝干擾試驗即可論證,兩組同質被試,在安排新任務前安排了另一項任務的那一組明顯比只單純安排了新任務的那一組用時更長,因為他們的注意力已經被分散了,不能專注于新任務,這也就是所謂的帶寬是有限的,如果注意力稀缺,就容易導致事情一團糟的出現。
稀缺最為突出的表現方面就是時間和金錢上。時間上的稀缺會導致忙碌不堪,沒足夠的時間去處理生活中的各種事情,再加上如果是嚴重的拖延癥患者,他的生活將不堪重負。其二就是金錢上,這將比前者更悲哀,后者在任何金錢問題上都亦步亦趨,謹慎小心,這將導致他貧窮思維的產生及沉淀,繼而他已經跳不出她的貧窮思維的圈子,這也許就是窮人越來越窮的原因吧!稀缺毫無疑問還會導致借貸問題,窮人入不敷出加上不善理財,借貸只是滑向了更深的深淵。兩者聯系起來就會發現,稀缺會導致越忙越窮,越窮會越忙。
至于如何破解稀缺之謎呢?管理和規劃好“帶寬”,要在富足和帶寬充裕時開始行動。更重要的是,要留有應對突發事件的余閑/錢。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窮其一生都必須做好時間管理和財產管理的功課吧!否則我們將陷入稀缺的無底洞而不能自拔。
全書用了更多的新心理學實驗來論證自己的觀點,特別是注意力測試方面的試驗,一不小心就歸為心理學讀物了。作者反復強調稀缺所造成的不良影響,從另一個側面解釋了為什么窮人恒窮的原因,也給扶貧者一點啟示和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