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讀】《蘇東坡傳》十
“腹有詩書氣自華”。各位同學早上好,新一天的每日一讀將從這一刻開始。今天,我們的閱讀任務是《蘇東坡傳》的第十章。請大家翻開書本跟隨我的朗讀開始閱讀,并思考以下問題:
1、本書第十章“兩兄弟”,何以見得兄弟倆情深義重?
2、文學批評家,為何用孟子所說的“氣”來綜括蘇東坡的個性?
札記分享1:鄭銘
從蘇東坡常常對弟弟的高大取笑。合家團圓時,兄弟二人常到柳湖去劃船,或是在城郊漫步,談論國家情勢時,子由也會向哥哥進一些忠言。子由對哥哥太了解,蘇東坡解禁之后,子由用手捂住他的嘴,告訴他以后要三緘其口。臨別時,二人難分難舍,次日分手之后,蘇東坡在寫給好友的一首詩中說:“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可見兄弟二人情深義重。
之所以用“氣”來綜括蘇東坡的個性,是因為這“氣”是哲學的概念,是人格上的“元氣”,是求善、求正義的高貴精神。以蘇東坡的情況而言其意義正同于偉大的精神,一個人高升到了無極限的精神,至大至剛,激烈沖動,因其本身充沛的元氣必要發于外而不可抑止。
點評1:林志意
鄭銘同學,本篇札記要表達觀點的兩個問題,在你的札記我看到了完整的問題回答。但是我覺得你有一點做的不夠,札記的心隨所動是讓我們寫出在閱讀本章時內心有想到什么,是一種閱讀的體會,產生于內心的想法,問題是要回答的,這可以讓你更有目的性的去閱讀,但更重要的是你對本章的體會,我并沒有在你的札記中看到關于你對本章的體會。本篇文章的題目是《兩兄弟》,心隨所動自然是分不開主題。
我來闡述我的觀點:“東坡的弟弟子由,與東坡情同手足,在本章中多次提起子由,,林語堂先生不惜用一個章節來描寫,體現兩兄弟之間的深厚,可見子由在蘇東坡的一生中有著多么重大的作用。無論是子由的忠言,或是子由的理解關懷,對蘇東坡來說都是應該聽,必須聽,應該接受,必須接受,東坡堅信弟弟是絕不可能會害自己,可以說子由甚至可以一句話就決定蘇東坡的人生走向,當然這個弟弟也絕不可能去害哥哥。在父母去后,長兄如父,東坡同樣決定子由人生走向。可以說是相互輔助,共同成長。同時兩兄弟身為詩文大家,政治大家,再加上個性的不同,雙方的見解都使對方受益匪淺。“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這是東坡對他和弟弟間深厚情感的肯定。這份情感在現代很少,即使是東坡生活的環境,也不見得有多少,這份情感,讓人震撼,讓人心生激蕩。這種單純,深厚通透的情感,令人向往。
札記分享2:汪媛媛
蘇東坡與他的弟弟蘇子由兩人的情深意重體現在兩人常在一起劃船,散步,談論國事,家事,和自己的前途。兩人之間互相了解彼此。蘇子由會給蘇東坡一些忠言告誡。告誡東坡說話要小心,不要得罪他人。因為東坡一向是心直口快,直言不諱。在兩人分別之時也是依依不舍。對于蘇東坡文學批評家都會用孟子說的“氣”字來評論他。在《孟子》中,“氣”是偉大的道德動力,就是人求善求正義的高貴精神。而蘇東坡就同于這偉大的精神。一個高升到無權限的精神,大致大剛,激烈沖動。因其本身充沛的元力必要發之于外而不可抑制。所以那些批評家也就不得不說蘇東坡這種大至大剛之氣。此外作者還把蘇東坡和蘇子由比作威廉-詹姆斯和亨利-詹姆斯。在把他們兩個進行比較。表達出子由沒有哥哥才氣的一半。他們在政治上雖然看法相似,而且也立場相同。但倆人個性則迥然相異。東坡是輕快,開闊,好辯,天真,不顧后果,子由則是沉穩,實際,拘謹,寡言。在親密朋友之間東坡談笑風生夾雜驚人的雙關語,天下拘謹實際的人,聽他說話都覺得她可以吐露真理。
點評2:盧心妍
我認為這篇札記可以算是不錯的札記。札記中,小作者提到了兩兄弟情深意重的原因。但我并不完全認同小作者所寫的孟子的“氣”為“至大至剛之氣”這個道理。我認為“氣”之所以用來形容蘇東坡,是因為這個“氣”中還包含了“包容一切的豁達之氣”之意。這比較符合蘇東坡豁達,開朗的天性。札記中略顯不足的,是小作者大多數的札記內容都來源于文本,單單只是回答了應該回答的兩個問題,缺少了自己的感想。如果札記中可以有更多自己的想法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