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好的電影在于對主題深度的表現,這便是電影最大的魅力。
—題記
? 電影的開頭以主人公的闡述拉開回憶的帷幕,背景畫面是隨風飄動著的野草,營造了一種蕭瑟的氛圍。長城作為北京標志性的建筑物出現在屏幕當中,半個多世紀過去了,而今或許已物是人非,只有長城一如既往,畫面與獨白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種對比。駱駝隊慢悠悠的前進著,直到城墻的出現,背景與情節內容相呼應,有著獨特的美學意象構造,就這樣逐步地帶觀眾一起進入主人公童年的故事當中。影片通過主人公英子童稚的雙眼向觀眾展示了20世紀20年代末代老北京社會生活某些具有代表性的社會縮影。用細膩的鏡頭滲透著深沉的人文主義的思索。
(一)結合電影情節審視胡同小人物的悲慘命運
? 惠安館的主人公秀貞因與進步青年自由戀愛并且未婚先孕被世俗所唾棄,孩子的不知去向,男人的下落不明,從這開始,她的人生在那個時代已經不可避免地成為一個悲劇了。左鄰右舍把她看作是傷風敗俗的瘋女人,大家只是八卦著她那心酸的不幸,沒有人真正的同情她,只有小英子用平等友好的方式去與她相處,彼此那一抹善意的微笑拉近了她們的距離。機緣巧合之下,英子發現妞兒就是小桂子,使得秀貞與女兒相逢,可事情的發展并非盡如人意,悲劇卻是早已做好了鋪墊,在這個暴雨之夜,秀貞和妞兒雙雙被火車軋死,迎接她們的不是光明而是永遠的黑暗,死亡無情的結束了她們的人生悲劇。電影沒有告訴我們思康究竟是死是活,但是秀貞和妞兒的結局,作為一名觀眾的我覺得是預示著她們一家會在天堂團圓了。結局或許不是最好的結局,但卻有種必然的感覺,結局并不令人驚訝,可仍然有種悲傷的情緒縈繞在我心頭。
? 在厚嘴唇小偷這個故事中,小偷問英子覺得他是好人還是壞人?英子迷茫地想到了好人和壞人的界限大概就像海跟天的界限吧,可是她還小,分不清海和天也分不清好人跟壞人。看似敦厚老實的大哥哥卻是干著情理所不容偷竊行為的小偷,究竟生活是怎樣的不容易才逼著有良知的人淪落到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困境。是那個年代動蕩不安的局勢和不公平的生存模式讓小偷在社會底層看不到正確出路的一絲光明,極度矛盾下還是選擇了為了生存而做違心事,于法律角度看待是咎有應得,于人性層面看待卻是情有可原。小偷想供他弟弟通過讀書成為有出息的人,可是他有沒有這個經濟能力,這種不符合現實的幻想,像死胡同一樣,走不出去。與其說這是小偷的人生悲劇,不如說是整個社會的悲劇,底層的人想翻身,難如登天。
? 電影中宋媽這個人物,也是一個充滿悲劇色彩的人物,她的悲劇來源于她當時的社會、來源于她的家庭。宋媽的丈夫游手好閑、不思進取沒有擔當。多次以孩子的名義欺騙宋媽,從宋媽手中拿錢。連英子都深深厭惡著宋媽的丈夫,當宋媽得知自己兩個孩子一個死掉了一個被送了人傷心欲絕哭泣時,英子會咬牙切齒毫不畏懼地對著宋媽的丈夫說:“恨死你?!庇⒆又苯颖磉_的恨是對舊社會中宋媽丈夫這種像毒瘤一樣存在的人的一種憎恨,其實也是對那個時代的男女制度不平等的敵視和對宋媽悲慘命運的深刻同情。宋媽是那個時代典型的農村婦女的一個縮影,為了生活,只能離開自己的孩子去雇主家當老媽子,用自己辛苦勞動賺取的錢寄回家用在孩子的身上,只愿孩子能生活溫飽、平安長大成人??墒乾F實中充滿太多的悲劇。
? 什么是悲???魯迅先生說:“悲劇就是將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泵鎸Ρ瘎〉陌l生,那個年代的絕大多數的普通小人物,充滿著無力感,想改變想反抗,卻不知如何去改變,如何去反抗,有些人被迫走了歪路,有些人無奈只能選擇默默地忍受著。
(二)純真的英子與社會現實之間的內在張力
? 如果說透過電影的表面看到的本質是黑暗的社會,那么英子的童真便是這黑暗社會中的一抹亮色。她家境情況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從未挨過饑餓也從未遭受過父母真正的打罵,那個年代普遍的底層苦難在她身上是看不到蹤影的,她不是社會底層的人物,然而她卻天真浪漫的可以跟不是同一個階層的人交朋友,她從未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他人,她整個人是那么的渾金璞玉,令人覺得溫暖。
? 電影中與英子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妞兒,妞兒出生既被拋棄,養父母待她不好,只一味地逼她吊嗓子把她當作是賺錢的工具,動不動就打罵她。妞兒的這些遭遇對于英子來說是無法想象的,她們就像是不同世界的人,童年有著太多不一樣了。在她們身上可以反應出原生態家庭對一個人的性格塑造的影響有多大。英子自信、活潑、勇敢機智,而妞兒是隱忍的、掙扎的、過分懂事的。假如妞兒從小也呆在親生父母身邊,必然也會被疼愛,可是上天并沒有給每個人都有成為小公主的待遇。這就是生活,生活永遠有多個折射面,無論在哪個年代都是如此。這讓我想到了最近土耳其的一個博主在網絡上分享了很多張“和平與戰爭”題材的拼接圖,這些圖片在網絡上迅猛火起來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同樣是孩子,有些人生活在戰火紛飛的國度中,有些人生活在富裕安穩的國度中,有些人的明天是一個未知數不知會遭受什么樣的意外,而有些人未來可期道路充滿光明?;蛟S是對比讓這個世界更加繁復、更加富有深度,但也讓人內心更加說不出滋味,就像網絡上評價這組圖的一句話:“陽光背后總避免不了陰影,這個世界不缺少痛苦,但有的人,出生就沒得選。”
? 雖然平緩和純粹是電影的主調,可當人看完之后內心卻有一種厚重五味雜陳的感慨,明明看見了很多美好的細節,卻總是伴隨著悲劇的基調。主人公英子童稚的雙眼可以沖淡了沉重的情緒,卻無法逃脫成長的軌跡。為什么駱駝要掛著鈴鐺?為什么要槍斃人?我是不是你親生的?小偷為什么要偷東西?宋媽的孩子為什么不自己帶?在一個個疑問中,將英子的童真和成長中的困惑呈現出來。電影有很多次英子眼鏡的特寫,但每次眼睛所表現的內容都有所不同,有開心、疑惑、好奇、傷心和最后懂事了的眼神,多角度展現了英子小腦袋里的情緒。借著這雙眼睛表達著貫穿始終五味雜陳故事的復雜情感。
? 對于電影氛圍的渲染,電影背景音樂功不可沒,起到了調節氣氛,增強了感情的表達,達到一種讓觀眾身臨其境的感受。“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痹谶@重復出現的歌聲中,秀貞和妞兒離開了、小偷也離開了、最后英子的父親因患肺癌,也離開了她,童年結束了,英子一下子變得懂事多了。英子坐在馬車上離開的時候,望著小毛驢上的宋媽的背影逐漸模糊直至消失在視線中,英子是不舍的,但是她沒有哭也沒有鬧,而是悄悄地在心中把童年珍藏起來了,不思量、自難忘。
(三)總結
? 這部電影追求真實反映社會生活,注重深化主題和人物性格特征化,從平凡的老百姓中開掘人生的哲理。平淡而又不失真切的敘述,以孩童和大人的思維差異和對現實世界的理解程度,展示一個真善美和假惡丑互為正反面并存的復雜社會。就是這樣一部看似無奇的描述卻蘊藏著以小見大的內涵,吸引著觀眾從更深的層次引發感觸。
? 電影是如此地深入人心,無論是意境的構造還是情節的設置都十分自然真切,獨具匠心。由此可見,一部電影想要真正打動觀眾,最重要的是用細節帶來整體氛圍的真實感。影片通過英子童稚的雙眼展示出五味雜陳的人和事,在情景交融中演奏了一曲童年溫情的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