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有機會采訪到中央電視臺電視劇中心的一位導演,我給他發微信說我們采訪他的新聞在晚間新聞的8點檔播出,敬請他留意。他到凌晨3點,給我發了個語音,說拍戲剛結束,沒有關注到,很遺憾,讓我刻張光盤給他。接觸到這位導演,他有個習慣讓我印象深刻,那就是拍照,看到好的東西,如一些好句子、好段子、好圖片,就用手機拍下來,回到房間后就整理出來,保存到筆記本電腦,定時翻出來看看。他告訴我,他的很多創意,劇本的思路都是在路上發現的,但是人的腦瓜子越來越不頂用,只能用手機拍下來,事后整理保存。在拍電視這么辛苦這么忙的情況下,他依然堅持做筆記,這讓我深受啟發。
最近讀到一本叫《學會學習,從認知自我到高效學習》的書籍,里面介紹了一些如央視那位導演用到的學習方法,很受用,特意分享出來。
書的作者是日本一位教育學者,大學教授。他平時喜愛閱讀人物傳記,在他閱讀的過程中發現那些被稱為“偉人”的人們,總會在某一段時期進入一個人生的轉折點。那么偉人們又是如何在人生的轉折點成功轉變,步入成功的人生軌跡呢?答案就在他所寫的這本《學會學習,從認知自我到高效學習》里。
在這本書中,作者為我們精心準備了16位偉人的“學習法”:從發現了特洛伊遺址的謝里曼,到開創了女性時尚潮流的香奈兒;從寫出了《浮士德》的歌德,再到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樹。這些人的學習方法五一不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對象。
對于現在的自己感到迷茫、困惑時,不妨暫時將煩心事拋于腦后,拿起這本書,看看偉人們是如何在逆境中重生的。這或許不能立竿見影地幫助你解決眼下的實際問題,但一定會給你一些啟發。
我們無須站得多高,更重要的是站對位置,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下面就摘錄書中的10款“偉人學習法”,送給當下迷惘的你,總有一款適合你。
1.德魯克的“目標管理&命名思考法”。(獻給有干勁,卻看不到成果的你)
德魯克在學習時也會有計劃地進行自我管理,提前擬定好“行動計劃”。面對那些常人無法準確理解的事物,德魯克總能一眼看穿其中的本質,并用精準的語言表達出來。
2.本田宗一郎的“不請自來學習法”(獻給想要擺脫學歷自卑的你)
學習要敢于不恥下問。為了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本田宗一郎會主動找到這方面的專家,不膽怯、不高傲、不擺架子、有目的地向其請教。弄清楚哪些才是實現目標所必備的知識。并深入現場進行實踐學習。
3.斯蒂芬金的“外界屏蔽法”(獻給愛找借口的你)
斯蒂芬金向自己發誓:不完成目標,絕不離開書房半步。所以每天他都在緊閉的房門中奮筆疾書。不開門,不接電話,更別想用看電視、玩游戲來消磨時間。拉上窗簾,或是放下百葉窗,把桌子附近容易分心的東西全部收拾干凈。
4.夏目漱石的“個人主義學問”(獻給過于認真、容易郁郁寡歡的你)
夏目漱石不愿意對英國文學的老師言聽計從,而是想用自己的方式思考文學。這好比是想開一家只屬于自己的小店。用自己的思維去學習,掌握好自己的節奏。
5.歌德的“限定法”(獻給無法明確目標的你)
歌德不僅擅長繪畫、彈琴,還精通希臘語、拉丁語、希伯來語、法語、英語與意大利語。雖然精通多門語言,但他卻在寫作時規定自己只能使用德語。正因為他只專注于一件事,才能做到與眾不同。
6.吉田松陰的“相互學習法”(獻給一個人提不起干勁的你)
名師吉田松陰以“飛耳長目”為目標,憑借滿腔熱情和旺盛的好學心感化眾人。他能把監獄變成教室,并引導人們相互學習。他這種能讓人自發產生學習欲望的方式就發源于監獄。
7.福澤諭吉的適塾式“切磋學習法”(獻給做事容易找借口的你)
適塾式學習法就是在同一片屋檐下生活,吃一樣的飯,彼此赤裸,坦誠相待,擠在一個小房間里,為更高的目標共同奮斗的“切磋學習法”。
8.澀澤榮一的“古典學習法”(獻給缺少精神支柱的你)
把前人的知識當成精神支柱。
9.香奈兒的“對鏡觀察法”(獻給叛逆心強的你)
香奈兒的交際范圍很廣,她與畢加索、讓谷克多和斯特拉文斯基都有交情。但她時刻都在審視自己,并直面自己的儀式,幫自己打破常識,找到靈感。
10.愛因斯坦的“張弛有度學習法”(獻給容易陷入專業領域,困于狹小世界的你)
“如果沒有成為物理學家,我現在應該是個音樂家吧。我人生中的大部分喜悅都來自小提琴。”愛因斯坦通過享受音樂調節內心的平衡。
最近三個月,我開始堅持寫作,每天早上6點半起床,寫1500字,到現在已經堅持了近100天,寫了將近10萬字。三個月來,我所運用的就是斯蒂芬金的“外界屏蔽法”。每天在同一時間走進書房,關上房門,屏蔽外界,進入寫作狀態,在完成1500字的目標之前絕不開門。這個習慣一旦養成,以后只要調整好狀態,就可以隨時進入自己的世界。
只要找到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就會變得非常有意思。你就變得越來越有自信、越來越有毅力,你的世界也會變得更加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