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參老師的書里看到一個聊天記錄的截圖
里面的對話大意是說:整理的時候發現了很多年前的GRE的考試書,一直沒舍得扔,這才發現自己原來一直想做這件事情,于是決定好好學起來
這個圖片本意是要說整理的好處
但是我從這里面看到的是一種覺醒,通過物品明確了自己內心深層的需求,然后付諸行動
從大學到今天,我有多少次起了念想要好好學英語,但是每次都連開始都算不上,就放棄了
通過我學到的各種知識,我判斷這是因為我內心動力不足,也許學英語只是“政治正確”的一個目標,而不是我真正想要的
但是看到這段對話的這一刻,我發現,一直的念念不忘已經反應了我內心的渴望,但是我卻沒有把這個渴望激發出來,反而找借口把它繼續按住
作為全職媽媽,我很焦慮
因為我沒有了自己的工作,沒有了體現自己價值的地方,于是我拼命想通過學習來讓自己充實起來
但是這么多年的學習,除了知識的積淀,認知的提升,我并沒有改變我的生活
于是,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要通過學習達到什么目標,難道真的只是為了得到學習的滿足感嗎?
看到伍儀君老師的訓練營,又想到那個截圖上的對話,我突然就被擊中了一樣
我的當下,最應該去學習的難道不是我一直念念不忘的英語嗎?
我沒有正式工作,孩子就是我的全部“工作”
為了做好這個工作,除了學習生活照顧方面的育兒知識,我更應該提高自己帶著寶寶一起成長
英語的學習是她未來繞不過去的,我能做的就是讓她學習的時候更輕松更高效一些
于是我買了兩套英文繪本經常念給寶寶聽,給寶寶唱英文歌
我去學英語除了可以滿足自己的愿望,更是在提高自己,然后更好的去影響寶寶
先測了自己的詞匯量:4900
然后嘗試著去yahoo看新聞,90%的單詞不認識,趕緊安裝有道詞典
即使一個單詞一個單詞的查,前面幾段還是有好些內容是連蒙帶猜的,后面的沒有繼續看了
當我做了這些的時候,我的熱情還在
我迫不及待想知道除了像英語國家的人那樣每天用英語看新聞,還有什么方法可以很好的去用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