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宜默
1、如來佛祖座下的金蟬子,你可留意過它的出沒
鄭保瑞導演執導的"三打白骨精"這部電影,自上映以來,就受到各路人馬褒貶不一的評論。最初,我一直奇怪為什么那么多人不喜歡這部電影,各種吐槽、各種抨擊,豆瓣等一些觀影平臺的評分都比我預想的要低。
我是個客觀主義者,并不會因為自己參與了影片的演出,就黃婆賣瓜自賣自夸,而是在查看和聽取各類影評后,我才逐漸意識到,大部分人之所以不喜歡這部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發現我這個角色的重要作用,甚至忽略了我在影片中的表演價值。
真不是我在抬舉自己,也別急著噴我,聽我道完其中原委,你便會明白我今日的闡述理由,也會懂得導演的用心良苦。
忘了介紹,我叫"金蟬子",是的,演員表里沒有我的名字,那是因為導演的初衷是希望每一個看了這部電影的朋友,不是記住我的名字,而是記住我存在的意義。
觀音菩薩說:我是如來佛祖座下的靈物,十世臨凡才選中玄奘,身負重責。
所以,從開始到結束,我原本并不在乎是否掛名,是否功成名就,只是抱著度化眾生的使命本色出演。
直到電影上映良久,聽著各種隨大流的評論,內心的失落感油然而生,便頂著被人抨擊的危險,毅然于此刻出現在你們的面前。
緣起緣滅電影歸宗,各種因緣聽我敘述,你贊同或是鄙夷,我在這里,不離不棄,娓娓道來。
如果你看過這部電影,無論在影院還是網絡上,120分鐘時間的播放,試問,你記住我幾個鏡頭?亦或是你根本沒有留意過我的出沒,所以也導致你之前不喜歡這部影片。
如果你還沒看過這部電影,那么今日你聽完我的獨白,或許你會知曉自己是否有必要看這樣一部并非純故事表述,而是極富人生真諦的影片。
當然,也或許你看過,并且喜歡,那么恭喜你,你的思想境界已經抵達一定程度,意境深遠。
人生的意義并不在于生命的長短,同樣,作為一名演員,他存在的價值并不僅限于出場的時間,或是顏值的比較,比顏值更讓人回味的則是觀影后帶給你更久遠的心靈震撼,甚至有可能是你今后人生價值觀的升華啟示。
你記住我幾個鏡頭,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真正領悟了那些鏡頭里所透露出來的實質,乃至價值所在。
2、觀影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你的觀影價值
看這部電影的人,或是奔著3D影片的特效而去,或是期待幾名主演的對決演出,亦或是奔著小時候"三打白骨精"的回憶而去,當然也有可能只是無聊打發時間而已。
那么在你眼中,這部電影最重要的角色是何許人也?
大多數人,哪怕是還沒觀賞過這部電影的朋友,僅憑借電影名稱或是演員介紹便能大概猜出幾分,倘若看過此電影者則更是會不屑我這個貌似幼稚的問題。
如若我猜的沒錯,你眼中的"三打"主角是不是覺得應該是冷艷無情的"白骨夫人"(鞏俐飾演),還是火眼金睛,武功蓋世的"齊天大圣"孫悟空(郭富城飾演),或者是善良慈悲、一心度化眾生的取經人唐僧(馮紹峰飾演)。
如果你眼中的重要角色是他們,那么就怪不得你挑剔影片的各種毛病。是的,從知名度和出場時間來說,他們確實是本部影片的主要演員。
也正因為你看重的是這些演員,那么從觀影的目的來說,你更在乎這些明星的演技,或者更看重"三打"故事的表述,也導致很多人在觀影后覺得不值,感覺沒有達到自己最初的期許。
或許因為我們腦海里經典的孫悟空形象太深刻,郭富城的表演談不上超越,缺乏新的靈性。
而馮紹峰飾演的唐僧雖有顏值擔當,但是儒雅有余,禪悟不夠通透,相比他在其他影片的精彩表演,此番飾演唐玄奘略顯生澀。
唯有鞏俐飾演的白骨精確實很驚艷,渾身透著妖的美與恨,但是講訴前世的故事還有待詳細,使得她寧可永世為妖,不想輪回轉世再次做人的抵抗與恨顯得不夠震撼。
另外,部分故事描述存在缺陷,比如云海西國國王(費翔飾演)身患惡疾的情節處理地過于簡單粗糙;豬八戒和沙和尚的出場不僅沒有喜劇感,反而覺得呆萌過頭,有點作。
作為影片一員,我之所沒有顧及同行情面講述這些,是因為我想讓各位明白我今日闡述的種種,都是真誠之語,絕不偏袒。
同時,也是站在觀眾的角度來審視影片,因為懂得部分觀眾是抱著這份目的觀看影片,才導致該影片在你眼里的價值不高。
你的觀影目的便意味著你能否看到導演想通過我的演出所傳達的意義與啟發,因為如果你在意的僅是明星或者單純的故事表述,那么很大概率上你只是把我當作一名出場鏡頭極少的路人甲,而忽略了我才是真正主角的本質。
3、你眼中忽略不計的路人甲,恰恰是影片的重要角色
影片中,你們能用肉眼看到我的鏡頭,無非就是唐僧為了度化已經對人世絕望的白骨精夫人重生輪回而犧牲自己時,我從他身體脫離,飛向遠方的那幾秒中時間。
可是正如電影《小王子》里一句臺詞所講述的那樣:重要的東西是眼睛看不見的,只有用心去看,才能看得真切。
而我便是如此,需要有心人用心觀察,才能看得見;真心人用心領悟,才能明白我以及導演乃至整部影片所表達的深層含義。
佛祖座下金蟬子,十世臨凡度眾生,如不用心,怎能感悟。
雖然我在影片中呈現的身形鏡頭確實很少,但是真正奠定我在片中重要價值的并非忽閃而過的鏡頭,而是從始貫穿到終的臺詞,事實上,我更愿意把它稱作為"禪機之語",只不過,這些"禪語"是借助于唐僧的口講述而已。
唐僧度化的是片中的妖魔鬼怪,而我想觸及的,更希望是每一位眾生,包括熒幕之外的人群。
禪語所闡述的是人性的光輝與真諦,它和哲理一樣猶如世外高人喜歡隱藏起來,粗枝大葉者便難以發現,但這并不代表著它不存在。一旦你用心發現它后,才會明白原來這找尋的過程雖經歷十萬八千里,但是受益的成效恰恰也是成正比的豐厚。
那么,今日,請你放下所有雜念,放下所有煩惱和不必要的執著,和我一起追隨片中的禪機,開啟你明日光輝的窗戶。
你會發現,我這個"路人甲"又何止是我,還有你自己的身影,而這些禪語,又何止只是影片的臺詞,更是追逐人性真善美的激勵語。
4、"金蟬子"在片中所透露的禪意,你值得擁有
當你懷抱寧靜的心去感悟這些"禪語",你會明白原來你所有的煩惱來自于你的執念,當你用心領會這些真諦,才更容易得到快樂和成功,以及少后悔。當然,也會理解為什么我會大言不慚地說我才是該片真正的主角。
(1)生命應該看到奇妙,而不是掙扎于眼前的恐懼與迷茫
打一開始,妖怪就頻頻出現,可見十萬八千里的取經之路多少坎坷和磨難,初次見面的孫悟空問唐僧:"怕嗎?"
唐僧誠實地回答:"怕!"
孫悟空笑了:"怕還取經?"
唐僧信誓旦旦地說:"正是因為怕才要取經。"
大千世界,我們并不是僅僅為了享受美好而生存,倘若只是為了享樂,那么很容易造成在遇到困難時退縮,甚至絕望。
連余秋雨也說:生命是一場苦旅。
其實但凡想要享受最后的幸福,就意味著必定要有人付出艱辛,作為家庭而言,祖輩、父輩、我輩以及下一輩,前一輩懷抱夢想付出努力,就會為下一輩增加幸福的籌碼。
反之,你只想享樂,遇到難題便怕了、慫了,那么就怨不得命運的不公,也無須羨慕他人的坐享其成,世間很公平,但凡成功的家族,總有一輩人得在奮斗的路上摸爬滾打。
我們得明白生命的苦與難,都不是重點,重要的是你在對待困難時的心態,以及面對現實的勇氣,當然,最重要的是像唐僧一樣有顆堅定不移的"取經之心",才能擁有強大念力感動他人,找到最佳搭檔,并增強自身能量值。
即使我們由苦開啟生命旅途,但品嘗苦恰恰只是過程,得到"生命真經",不枉人間一旅,才是最后的使命,才能品嘗到甜。
生命就是這么奇妙,無論是唐僧的取經之路,亦或是我等的生命之行,我們所遇到的每一難都是造化,每一步都是修行,可以承認怕,但是不能被怕所打敗,并且勇敢前行,最后才能"功德圓滿"。
(2)你的惡或者善有可能影響他人的一生
本版影片相較于老版的"三打白骨精",內容上有所變動,本片中白骨精夫人之所以想吃唐僧肉,并不是為了長生不老,而是為了在做妖的千年大限之日到來時,吃了唐僧肉,可以不輪回不投胎做人,以保永世為妖。
以往的鬼怪故事里,總會有人害怕因為作孽太多而無法重新投胎做人,可白骨夫人為何冒著與孫悟空大戰的風險千辛萬苦吃唐僧,卻為了不輪回,原因正是因為世人的惡毒言行。
前世的白骨夫人因為被村里人冠以莫須有的罪名,稱之為"妖孽",而后被全村人抬上寒冷的絕嶺峭壁,最后被禿鷹活活吃了,才化作懷恨怨氣的白骨精。
且不論"做妖"與"為人"相比較,到底有多少優勢和快樂,至少本片所呈現的恰恰是因為他人的惡毒造成了更深的悲劇和怨恨。
生活中,每一個人或許都會看到或者聽到,甚至是自己去演繹這樣、那樣的惡毒之人,不管是有心還是無意,卻不知自己的言行很可能造成他人一生的悲痛。
記得相聲演員岳云鵬在一次采訪中談及往事落淚的情形。岳云鵬在未成名之前做過很多工作,包括餐館的小伙計。有一次,因為一個并不是由他主觀原因造成的小失誤,被一名顧客惡毒辱罵和人身攻擊,無論他多么誠懇地道歉,對方還是不依不饒,持續辱罵。
當主持人問他:"現在提起這個人還會恨嗎?"他很誠實地表示:"依舊會恨。"說著他的眼淚不自覺地流下。
看到這一幕,我并不覺得岳云鵬是作秀或是不豁達,反而覺得他很真實,也足以證明那起事件給他造成了多大的陰影。
那位客人或許不會想到多年后,被他惡毒辱罵的不起眼小伙子變成了眾人喜歡的當紅明星。可是,不管對方地位如何,當錯誤出現,教育和責怪實屬正常,但是惡言相加的侮辱則是十分低端的行徑。
有人說,看一個人對待服務人員的態度就能看出這個人的品性,確實不假。其實不僅僅是對服務人員,確切地說是對每一個你眼中相對弱勢的群體。
同理,與惡毒相反,你的善念往往能拯救他人,甚至自己。
多年前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一列火車上,一節不起眼的車廂,一對母女的對面坐著一個衣著臟亂、面相兇惡的男人,車廂很擁擠,但是旁邊的人都不自覺地在那個男人的位置周圍自覺騰出一圈空間,明顯地讓人感覺到周圍人似乎如隔離病毒一樣對那個男人心存芥蒂,甚至還有人捂著嘴巴竊竊私語。
就在那種極度冷漠的氛圍里,突然響起稚嫩童聲,這個男人對面的小姑娘,拿起一個又大又紅的蘋果遞給他:"叔叔,給你蘋果,很甜的。"小姑娘自己也咬了一口另一個蘋果。
男人像是愣住了,呆呆看著女孩沒有伸手。
"叔叔,蘋果很好吃,媽媽說好東西要與人分享。"女孩的臉紅撲撲的,和蘋果一樣可愛,微笑里充滿真誠。男人接過了蘋果,沒有說謝謝,別過頭去看了一下窗外。
夜深了,誰也沒有留意男人什么時候下的車,只是等女孩的媽媽醒來時,發現小桌子上壓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我得了不可治愈的大病,早已厭世,我自以為看透這個無情、不公的世界。上火車前,我就已經決定要在車上實施報復,哪怕拉幾個人陪葬也好。你女兒的善良和可愛讓我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想法,蘋果很甜,謝謝你。"
女孩的媽媽不由一陣心驚,孩子的善良居然救了這一節車廂的人,善良得到了最大的回報,也改變了他人的意識和行為。
正如片中唐僧對孫悟空說:我們只會相信我們眼睛所看見的。生活中,我們也是如此,我們自以為"火眼金睛"看盡塵世悲歡,看透世間繁華,殊不知自己只是"凡胎肉眼",有太多的真情看不到,或是看不準。
唯有懷著善良的心眼去看待周圍的人與事,才能在人生的"取經之路"上化解重重阻礙,得到最終的善緣。
(3)拋開錯誤的執念,給自己重生的機會
光陰如梭,未必是世間良藥;念念相續,苦痛里都是執著。這是唐僧對白骨夫人的勸說語,也是我在片中較為喜歡的一句禪語。
片中,白骨夫人因為前世村里人對她的無情和惡毒,使她懷恨而亡,也導致她寧愿永世為妖,也不想輪回轉世為人。她的恨,懷揣著對前世的怨念,以及對來生的不屑,所以寧愿晝夜顛倒做千年妖,甚至不惜冒著被孫悟空打死的極大風險吃唐僧,只為永世為妖。其實,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深入骨髓的執念。
當孫悟空在片中罵白骨夫人為"妖孽",聽到這兩個字,她的眼神分明射出了利箭,冷冷地說:"我最恨別人罵我妖孽,我可以什么都不要,也可以不吃唐僧,但我跟你沒完。"
因為她的前世就是被人罵著妖孽,當作妖孽被送上波月洞前的絕嶺峭壁讓禿鷹活活地吃了。
"妖孽"二字是她的痛,是深藏千年而無法化解的執念,也正是這份難易度化的執念,使她寧愿自絕也要一次次放棄重生的機會,這種威力可見一斑。
縱觀世人,又何嘗缺少被執念所迷惑的真實故事。這些執念可以藏在形式各異的理念或者行為里,比如:錯誤的愛、持續的恨、不符科學的臆想、無視法律的放縱、違背人性的自私、破壞自然的行徑等等,能讓世人迷惑的執念無法一時數清。
世人的心有多大,執念就有多深,于是,當執念奔潰,相對應的苦痛就會同等甚至翻倍。
很多時候,世人明明心里知道自己的錯誤執念太深重,但是卻不肯放棄,總是尋找太多的借口,猶如白骨夫人一度認為即使投胎,仍舊會遇到無情的凡人,所以她不愿意放下前世的種種,用逃避的方式為自己開脫。
雖為金蟬子,但是天機不可泄露,我只能說不管是否存在前世今生來世,作為凡人,你的昨天就是前世,你的當下就是今生,想要獲得美好的來世,就應該總結昨天的錯誤,放下今日不理智的執念,懷著信任和真誠去創造陽光的明天。不管這'明天"的"來生"命途如何?至少,你鼓起勇氣重獲新生,還有什么比勇敢的自己更加讓人欽佩。
5、"來生"的路或許依舊很長很渺茫,但是飄然遠去的你,真的很美
影片中,鞏俐飾演的白骨夫人唯一微笑的鏡頭便是在結尾處,她退去一貫的黑色妖服,一襲白衣飄飄,那一抹微笑隔了千年,盡管前路繁星點點看不清,但是她終究被唐僧寧可自己下地獄也要挽救于她的善舉所度化,那樣的白骨夫人有洗盡鉛華般地純凈唯美。
金蟬子的獨白,或許你并不會全部贊同,但是親愛的你,請記得,無論塵世的故事如何演繹,你就是你自身故事里的主角,而不是可有可無的路人甲。
最后一段點化之語,與每一個將文章看到最后的朋友共勉。
人生在世,執念良多,放下不必要的,少些惡意,多點感恩,遇到困惑,不要逃避,因為逃避恰恰是貌似簡單,實則最愚蠢的處理方式,這人生的十萬八千里路,不能回避每一葉蒼生,否則你即使過得了千山萬水,也過不了自己,一步一步腳踏實地走出每一重迷霧,陽光總會在刺破層層阻礙后與你相擁,幸福便在那一刻同步抵達。
因為你是勇敢而正直的主角,你值得擁有美好的"今生"與"來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