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取經路上的每一難皆為造化,而每一步皆是修行,生命就是這么的奇妙。
第一次完整的看完《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之前聽到這個電影的名字就感覺應該不好看,因為在我的印象里這類改編劇一般都沒什么營養。不過這次偶然看完《三打白骨精》感覺不一樣,至少能引起我的思考,不再是單純的惡搞和搞笑。
這個故事把之前的三打白骨精唐僧肉眼凡胎趕走孫大圣的簡單故事講的有血有肉,還穿插了一些佛理禪意。我覺得整個故事就是一場執念的較量。為什么這么說呢?那就讓我們一個一個來看吧。
首先來看看被打的妖,白骨精。
什么叫身在地獄,我就是地獄。
白骨精前世本是一個天真純樸,心地善良的小姑娘,卻因村里糟了災病被村里人冤為妖孽,村里人為了消災,殘忍地將她送上白虎嶺,供鷹雀啄食。后來少女的白骨凝結怨念,采天地靈氣、受日月精華,化為人形,便是白骨精。
白骨夫人的執念就是心中郁結的怨念,每每想到前世世人對她殘忍的行為,心中的怨便多一分;每每想到白虎嶺上被鷹雀啄食的撕心裂肺的痛,心中的恨便重三分。“什么叫身在地獄,我就是地獄。”該是多么深重的怨,多么刻骨的恨,多么強大的執念才能讓白骨精發出如此悲嘆啊。
看透了人心的惡,白骨精再不愿轉世為人,因為人太過于弱小,弱肉強食的世道,難保不再重歷凄苦。她要永世為妖,變得強大,再惡的人心也傷害不了她。
千年大限將至,白骨精不會更不能放棄唐僧——這個可以讓她永世為妖,永遠擺脫被罪惡人心所傷害的噩夢。
再來看看無所不能的齊天大圣
火眼金睛看真相,凡人看心相,執念間,生死輪回……
孫悟空是能夠洞察世間一切真相,能以一人之力對抗十萬天兵天將,能夠大鬧天宮,無所不能的齊天大圣。他什么都不怕,誰都瞧不起,不管是白骨精還是小和尚唐僧,都不屑一顧。
大圣的執念源于他的無所不能,源于他那能看清一切真相的火眼金睛。他只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真相,卻看不到小和尚內心的善念。悟空嫉惡如仇,遇妖殺妖、遇魔斬魔,完全聽不進唐僧的勸阻,就算正在被緊箍咒折磨得死去活來,一旦看到妖怪,也是定斬不赦。
最后再瞧瞧小和尚的執念是什么
一世不消,我就度一世。十世不消,我就度十世。
唐僧的執念就是一個“善”字。他所看到的皆是人間善意,人性是善的,就連妖也是善的。他要渡化眾生,不論是人是妖。
小和尚沒有火眼金睛,看不到事情的真相,但是卻能看到悟空看不到的心相。在唐僧看來,眼中所見就是個尋常百姓,是妖又如何?難道,妖就是打死便罷,作惡的人也是打死便罷,蒼茫世間,翻天覆地,何時才是個頭?雖肉眼凡胎,但一花一木,或人或魔,孰惡孰善,皆是眾生。在他的眼里,看的是眾生之心,并無分別。
正因為唐僧看到的是心相,所以他清楚人也好妖也罷,都是有自己的煩惱痛苦,只要解開這些怨結,妖也會向善。
師徒四人在西行的路上,白骨精為奪唐僧而巧設圈套,被孫悟空識破,屢次受挫。唐僧卻誤會孫悟空濫殺無辜,將其逐出師門。白骨精趁虛而入,擄走唐僧。悟空聞訊前往營救,徹底擊潰白骨精。
看似一場簡單的爭奪與打斗,實則是一場執念的較量。最終的結果是一深、兩變。
“一深”說的當然是唐僧。
取經路上,他的執念越來越深,越來越堅定。
唐僧知道白骨精的“前世”,幼童時被村民當成妖孽舉行“天葬”祈福,肉身被禿鷲吃得一干二凈,化成怨念白骨,恨透人間,白骨精雖作惡,但讓人心疼,他看到的,也正是她那顆需要被度的心。
我以前只知在人間教化人從善,現在才明白,我不入地獄去普渡,眾生如何超脫?
當白骨精不愿輪回,要在唐僧的體內自決時,才真正知道如何才算是普度眾生。于是他要犧牲自己,親下地獄,帶白骨精的魂魄去奈何橋,重走輪回。
這一變就是孫悟空。
從只會用火眼金睛看世間真相,變得慢慢會用心去看人間心相。
從前的大圣面對小和尚,面對白骨精都是一副不屑的神態,根本沒有把他們的行為放在心上。他的眼里只有真相,只有好壞,他并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惡。
十萬八千里,老孫等你回來。一世不來,老孫等你一世;十世不來,老孫也等你十世。
老孫從今往后只信你一個人。
當唐僧為了渡化白骨精,要求悟空一棒的死自己的時候,悟空的眼中流露出了不忍之情,但是經過這么多的誤解與原諒之后,他是能夠理解唐僧的行為的。最后,堅決的舉起金箍棒砸向唐僧。
大圣在那一刻舉起的不僅僅是金箍棒,還有人性的 善良;砸死的不僅僅是唐僧,還有他那藐視一切的傲氣與執念 。
另一變自然就是白骨精了。
也許有人說白骨精怎么變了啊,她到臨死都不愿轉世為人。她的怨念,她的恨,她的執念依然沒有放下。
可事實呢?白骨精最后是被唐僧的執念,被他的善念打動了。正因如此,她才不要唐僧犧牲自己去渡化她。
不論善惡,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執念。白骨精的執念是恨,所悟空的執念是傲,唐僧的執念是善。在這場執念的較量中,善念未動反而愈堅定。傲與恨最終都被善所渡化、改變。
所以說,只要人人心中有善念,人人心中有大愛,這世間的恨、人性的惡火終究會被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