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做飯,享受做飯帶來的愉悅感。以前覺得自己有點天賦,后來才明白是姥姥和媽媽一直以來的呵護和潛移默化的影響,成全了我。自從做了母親,更是懂得,食物里都飽含著我們對家人的感情。
01姥姥時代:
小時候,每回睡前躺在被窩里就覺得肚子好餓,卻不敢叫媽媽。自打被她罵過幾次后,我就學乖了,用各種辦法悄悄叫來姥姥,在她耳朵邊輕輕說,過一會她就拿著吃的來了。而且有她護著,我媽也不能說什么。每次我得意地笑,我媽就沖我瞪眼睛。
姥姥可是做飯的一把好手。
新蒜上市的時節,姥姥會買來很多,趁著大太陽,倒在竹簾上,拿出去曬上幾天。發蔫后,入罐放調料。等待一個月,紅亮的糖蒜就會上桌,就算只下饅頭也很好吃。
玉米面饃饃又香又軟。
辣椒剁碎,撒點鹽,放點醋,就是非常下飯的小菜。
如果家里只剩大蔥,切成蔥花,油鍋一熗,再打個荷包蛋,下點拉面,我能歡歡喜喜吃完一碗。
韭菜酸湯面,熗過的醋吃起來有種醇厚的香味,大家都能多吃一碗。
過年時炸的糖果子就像一件藝術品,我看好久都舍不得吃。
我媽常感嘆,再普通的食材到了姥姥手里都能變成不同尋常的美味。看著簡單,可就是做不出那個味道。
姥姥做飯時,我和其他幾個弟弟妹妹總喜歡守在旁邊。若是她在和面,就會給我們揪一塊,讓我們自己團一團,放在案板揉一下,教我們做拉面,要么捏小動物玩。
下雪天,我常會追著院子里的小朋友打雪仗玩,忘了吃飯。姥姥就把米飯舀好,澆點醬油,端到我手里,等我巴拉兩口之后,發現米飯下還藏著小肉塊,吃得就更歡了。自打小學離開老家,我就再沒吃過比那更好的醬油拌飯。
在物質并不豐富的那個年代,姥姥卻用精巧的手藝帶給我最初的美味的享受,把我對食物探索的小愛好一并呵護了下來。
02媽媽時代:
上小學因為父母工作調動,離開老家,離開了姥姥的呵護,開始了跟著媽媽混的日子。
她也是吃了很多年姥姥做的飯,一開始會做的不多。每月領了工資,除了交房租,基本都用在吃上了。
六一兒童節時,她買了半只燒雞和沙棘汁給我慶祝節日,真的讓我驚喜了很久;
房東家小孩非常羨慕我能吃到方便面。
牛骨頭煮湯的地道牛肉面,我倆時常去吃。
有時想吃路邊攤的涼粉,她會給我零錢讓我自己去買。
她一直致力于在她能力范圍內讓我吃好。
后來吃了很多年媽媽做的飯,雖說沒有姥姥會的花樣多,但每一道都是她認認真真的作品,不敷衍,每個環節每個程序都有自己的標準。
媽媽還繼承了姥姥的好習慣。
切菜時,各種顏色的蔬菜切成均勻的小丁,整齊放在盤子里,看上去很有美感。
揪出來的面片一般大小。
一邊做飯,一邊收拾,廚房里總是干干凈凈的,不像我一片狼藉。
不管多忙,都按時按點做飯。因為姥姥說過,在該吃飯的點能吃到熱騰騰的飯,那就是好飯。
吃飯時從不訓斥我們,一家人有說有笑地交流。
她也許不懂創新,不知道很多的營養知識,卻用了她的心力給了我最大的成全。
03我的時代:
我是好奇寶寶,廚房對我來說,更像個實驗室。能把我吃過的、看到的、想試試看的,都一一還原出來。一開始做出來的味道還不差,水煮魚是水煮,沒有跑到魚香系上去,得到家人的贊揚后更是熱情高漲。
在我悠閑的單身時代,是各種新品不斷上桌的美好時光。酸辣粉、咖喱飯、麻辣香鍋、越南酸辣蝦、紅燒牛肉面,朝鮮冷面,時常會叫上好友一同品嘗。
我樂得把我所知道的世界用味道帶給家人感知,我媽樂得有人做飯,她吃現成。我倆搭檔最好,有人負責勞動,有人負責捧場,贊揚撒花,還有代表態度的光盤行動。
04
這個家里兩代的女人,就這般把生活的態度,透過食物,傳遞了下來。
我媽從我姥姥手里繼承了認真的態度,即使一碗面也要做得色香味俱全。該有的工序一道也不能少。越是好食物越是要慢慢細心烹得,不急不躁。
我從我家的廚房里學到了生活美學:
窗臺上,切下來的蘿卜纓插在水里,過幾天就會長成翠綠的小植物。
煮玉米時剝掉的葉子,插在花瓶里,竟然有大師的風格。
我要感謝她倆把一個孩子最初的喜好原封不動地保存了下來,并且鼓勵她不斷探索,這才有了現在的我。
做飯于我不再僅僅是個技能,是我從味覺上從情感上感知生活的一種方式,是我對家人的愛意表達,是我覺得壓力大時的一種放松。
而我也會把從她們那里學到的,繼續傳遞給我的孩子,讓他們也能在一飯一蔬中體會到生活的滋味。
食物才是最深情的告白。
好好吃飯,別辜負了那一碗愛。
?
《美食和談談情說說愛專題聯合征文》活動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