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
翻開書來,便被這句話吸引。
是的,童年一去不還。
毫無疑問,林海音的童年生活是豐富多彩的。那個叫英子的小姑娘便是林海音的化身,她在六歲的時候想要盡力救助她要好的大伙伴——大人們口中的瘋子秀貞和小伙伴妞子,小學時候她在門前野地里和一個見過幾次的陌生人約定去看海,在家里收留被爸爸好朋友休掉的姨太太蘭姨后適時轉移了蘭姨和爸爸的曖昧苗頭保住了媽媽的愛情,以及她眼中保姆宋媽與家人的親密關系,還有宋媽可憐的兩個孩子的下落,這些都是一個孩子的童年,孩子的記憶。
大人們都說秀貞是瘋子,可英子看到秀貞對她笑,她覺得秀貞很正常,在同齡玩伴妞子沒有時間和自己玩耍的時候她便接近了秀貞,知道了秀貞的故事。與秀貞相愛的人思康要回惠安探母,并稱回來后娶她。然而她的愛人一去不復返,同時她發現自己懷孕了。孩子小桂子剛剛生下便被母親和嬸嬸偷偷送了人,她只聽見兩人說,孩子的后頸有塊胎記。秀貞給思康晾曬他的東西,就像他還在一樣,給小桂子做衣服,就像她還在一樣。秀貞囑托英子,如果碰到了小桂子便把她帶回來。然而,她真的遇見了小桂子。六歲的妞子被父母要求學戲將來好賺錢養家,并且她經常受到父母的打罵。一個偶然機會她聽到父母談論她是撿來的孩子,這個小小的孩子心起波瀾。當英子知道這一切后看到了妞子后頸的胎記——她真的找到了小桂子。發高燒的英子還不忘給秀貞和小桂子尋找思康的盤纏,她把媽媽背著爸爸打的金手鐲給了她們。然而,她如愿把一切都做完的時候卻倒下了。發燒十天后醒來,她發現媽媽的手上戴著那個送出去的金手鐲,發現她送妞子的手表也回來了,而她家也搬離了原來住的地方,她不敢問關于過去的一切。秀貞帶著妞子是否找到了思康竟成了一個謎。
這個勇敢的六歲小姑娘用她單純的視角審視著這個世界和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她用兒童單純的交流告訴我們成人世界的瘋子只是成人臆想的判斷。她用盡全力幫助她的朋友,小小年紀對待朋友卻是真誠。
和小伙伴在門前野地里踢球,無意間發現了草地里的一條漂亮桌毯和一件很講究的綢衣服,英子便對那片草地上了心。第二次去那時偶遇了一個人——收廢銅爛鐵的小伙兒。兩人交了朋友,她給他背學的課文《我們看海去》,他給她講他供養著他學習非常好的的弟弟。兩人相約去看海。在鄰居失竊后的一天她又去草地,撿到一個銅佛送給了站在街口槐樹下一位跟她搭訕的叔叔。她沒想到,正是這個銅佛讓警察破了盜竊案,也把她那位草地朋友牽出來。她知道他是為了生計做了迫不得已的事情,她還記得約定,“我們看海去。”
蘭姨娘是個美人,懂得打扮,又懂吃喝玩樂,英子很喜歡她。可是,當她看到蘭姨和爸爸面對面橫躺在床上,蘭姨娘手法嫻熟的把煙燒好煙槍遞給爸爸,爸爸一把抓住了蘭姨娘的手時,她卻想起了她的媽媽,她甚至同情她的媽媽。英子開始做蘭姨娘和討厭的德先叔叔的“傳話筒”,把仰慕對方的話講給兩個人聽,可以說是無中生有。在英子不遺余力的努力下,蘭姨娘和德先叔叔互生情愫并一起離開。讀三年級的英子就這樣把爸爸與蘭姨娘的曖昧暗殺在萌芽。
宋媽從一開始就出現在文中,她就像英子的家人一樣。《驢打滾兒》這章交代了宋媽以及她的家人。宋媽的兒子小栓子和英子同歲,宋媽在生完老二小丫頭子后來到英子家給弟弟當奶媽,宋媽和弟弟情同母子。宋媽的兒子由丈夫看管,小丫頭子抱回去讓別人喂奶。四年,宋媽一次都未回家看望。每年都是丈夫一個人趕著毛驢來城里看望宋媽,毛驢拴在院子里滿地打滾,滾爛了爸爸種的花。在宋媽的再三逼問下,她的丈夫終于吐了實情,小丫頭子在離開媽媽那天就被他送了人,小栓子溺水身亡。在媽媽的勸說下,宋媽和丈夫回了老家,也許來年會抱著一個新娃娃再回來。
英子小學畢業那天,因學習成績好被選為代表領畢業證書和致謝詞,然而爸爸卻因重病不能來參加。當領完畢業證書回到家,爸爸種的小石榴落了幾個在地上,她訓斥妹妹們揚言要告訴爸爸。從外面趕來的廚師卻說爸爸已經……英子是大姐,下面還有四個妹妹兩個弟弟,她知道,“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每年冬天,送煤的駱駝便掛著鈴鐺“當、當、當”的來,夏天便消失不見。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是再也不會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
林海音的童年就這樣一個一個故事的出現在我們的眼前。那個單純無邪、古靈精怪的小姑娘走遠了,卻又回來了,回到記憶里,深入骨髓,永不磨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