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我也上了這么多年學,參加了這么多的升學考試,也通過高考考上了大學,所以我一直以為我是會“學習”的。不敢說是十分懂,但是最起碼可以說是有點心得的。但是看過這本《學會學習》之后,我再也不敢聲稱自己是懂學習的了。
這本書籍的全名是《學會學習:從認知自我到高效學習》,剛看到時,我心里很不理解這本書為什么起了一個這樣的名字?而且高效的學習和對自我的認識,我根本想不出它們之間有怎樣的關聯?因為在我將近十八年的學習生活中,我從未思考過它們之間是如何相互影響的。帶著這樣的疑問,我翻開了這本書籍。
第一、認識自我與高效學習
書中的觀點是,如果你想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首先你必須足夠的了解你自己,知道你自己喜歡什么?擅長什么?什么時候你的記憶力最好?用什么方法記東西最快?在什么地方注意力更能集中?在什么時候自己最有干勁?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是為了更好的幫助你認識自己,你可以回想一下你的特點,適合你的學習方法可能就藏在其中。就算無法找到,你也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啟發。
在《學會學習》的序中,有一段這樣的話,你需要了解自己在哪個時間段,在什么樣的環境下,用何種方法更容易進入學習狀態。因為我們是了解自己性格、習慣,有著明確目標的成年人,所以一旦掌握了合適的學習方法,就會迅速的強大起來。
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就好像“相親”一樣,必須不斷的嘗試才能找到與你最般配的那個。如果你用這種相親的辦法,不幸的遇到了自己合不來的對象,就要與其和平分手,重新尋找合適自己的對象。就這樣在不斷認識自我的過程中,發覺自己的一技之長,從而確立自己的學習方式。
除此之外,你還要確認自己的學習目的是什么?為什么而學?是“需求”還是純粹的“喜歡”。
只要是自己感興趣的,不必他人督促也能學的自得其樂。先不說學的如何,只要學習中有讓你感到快樂的地方,你就能堅持下去。
還記得,高中時期報志愿的時候,班主任給我說過這樣一句話:“將來,做你自己喜歡的事,你就能快樂。做你自己擅長的事,你就能成功?!睙o論學什么東西,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最糟糕的就是,你所學的東西既不是你“需要”的,也不是你“喜歡”的。
你要想掌握學習方法,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1、明確自己的目的
2、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3、掌握“決勝球”
缺少其中任何一點,都會影響你的學習效果。一定要有意識的做到這三點。
第二、從偉人的學習方法,看自己
齋藤孝先生《學會學習》的第二部分介紹了16位偉人的學習方法,看完之后從中也受到不少啟發。但我覺得依舊沒逃開“適合”二字。
無論是德魯克的“目標管理&命名思考法”,還是本田宗一郎的“不請自來學習法”,亦或者是其他幾位的,他們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我認為源于以下的幾個方面:
1、自我認知
就如我們上述所說的,你連自己都不了解,連自己需要什么都不知道,還想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無異于癡人說夢。
書中介紹了16位偉人的學習方法,每一種方法都不相同,但唯一相同的就是他們對自我的認知的都十分的通徹。他們對自己個人的性格、喜好、天賦以及擅長的和不擅長的都特別的清楚。知道該如何利用自己的長處,避開自己的短處,最后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過對自我的認知,然后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從而實現自己的目的。
2、制定目標
他們都有一個明確短期目標或者長期目標,有了目標就有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你可以根據你三年后想要實現的目標,劃分出第一年、前三個月以及今天應該完成的任務。目標不能只在心里想想,還要立刻付諸于實踐行動。
3、需要堅持
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后,需要的便是堅持了。在我們制定目標,并努力實現的過程中,一定會遇見很多的困難和挫折,唯有擁有堅定信念的人才會獲得成功。偉人之所以成為偉人,就是因為他們既使面對艱難險阻,也咬緊牙堅持了下來。
無論制定多好的計劃,只要你不行動,不堅持,都是在做無用功。既浪費了大把的時間,而且也沒得到任何的改變。
關于“學習”這個話題,無論到哪個時代都是人們所關心的。無論我們是不是學生,有沒有畢業,只要時代在變化,我們就需要不斷的更新我們的知識儲量。在現今的社會,活到老學到老,并不僅僅是說說而已。
既然學習是一種需要長期堅持的行為,那么找對方法就十分重要了。方法對了,我們才能持之以恒的走下去。
就如書的后記中說的那樣,對于現在的自己感到迷茫、困惑時,不妨暫時將煩心事拋于腦后,拿起這本書,看看偉人們是如何在逆境中重生的。這或許不能立竿見影地幫助你解決問題,但一定會給你一些啟發。我們無須站的多高,重要的是站對位置,站在巨人的肩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