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時間,我經(jīng)常夢見高考。而且只考數(shù)學,醒來幾乎崩潰。因為我上學的時候就特別害怕數(shù)學,總覺得學起來特別費勁。
說起來,我也挺努力,上課專心聽講,下課專心做習題,遇到不會的問題也經(jīng)常向數(shù)學優(yōu)等生請教。但從未有所突破,后來干脆認了。
和木老師談起這個問題,他說他一般情況下會自己研究,自己研究出來的方法比老師講的還有效。我聳肩:那是因為你聰明。他:不,因為我有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你有嗎?
認真想一想,在數(shù)學方面,我似乎一直都是一團糟。看見有同學做練習題,于是我也做;見有同學挑重點例題來做,于是我也做;老師說要溫故而知新,于是我不斷復習。天哪,最后累的半死還是成績平平。最后只會讓我更加厭惡數(shù)學這門功課。
最近讀到一本好書,可以說是專門針對我的情況而寫——《學會學習—從認知自我到高效學習》。這本書是由日本齋藤孝先生根據(jù)自身情況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學習法則之后寫的。
齋藤先生在32歲進入明治大學教書之前并沒有固定的工作,內(nèi)心也因此非常壓抑。但人的轉(zhuǎn)折點往往是需要時間驗證的。之后齋藤先生研究出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是有問題的,于是創(chuàng)造了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
《學會學習—從認知自我到高效學習》這本書,題外話,我特別喜歡研究書本的題目,單看本書副標題,從自我認知到高效學習,講的不就是要先認識自身特點,然后才能高效學習嗎?也就是說,首先,你要先了解自身的學習習慣,根據(jù)自身習慣做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案,然后才能讓學習更高效。
《學會學習—從認知自我到高效學習》本書共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找到屬于自己的方法;
第二部分:列舉了“原創(chuàng)學習法”的眾位名人;
第三部分:齋藤先生創(chuàng)立的速效學習法
那么如何找到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
先觀察一下你自己,你在早晨最清醒,還是傍晚最清醒。回想整個上學時代,早晚自習那個時間段你的學習效率最高?你喜歡一個人在家學習,還是喜歡和小伙伴們討論式學習?你更喜歡英語還是高數(shù)?你學英語的目的是為了出國還是為了做翻譯?
這些問題,相信你很容易就可以給出判斷。我們只需要配合自己的節(jié)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那么相信我,按照下面的方法,很快你就是精英了!
確定了自己的學習方法后我們應該怎樣實施?
- 制定戰(zhàn)術,適合自己,分析自己的優(yōu)劣勢。
我從未見過不做戰(zhàn)術就上場的球賽選手。為了獲得比賽,他們通常會分析自己的優(yōu)勢與缺點,并在此基礎上擬定獲勝戰(zhàn)術,戰(zhàn)略。
要知道,選擇永遠大于努力,那么方法也永遠大于努力。光是一門心思鍛煉身體,苦練技巧是不行的。
- 思考自己的武器是什么
方法多種多樣,但你的武器是什么?思考自己的學習習慣,行動模式,思維傾向。如果你愛好英語,那就培養(yǎng)它,讓其精益求精。找到你的武器并且靈活運用。
在你失敗的案例中一定也有幫你認清自我的地方。找到自己的特點,根據(jù)自己的特點來制定計劃。
-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目的很重要,要有強大的意志力。
學習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明確不了這一點,恐怕很難堅持。真正想學英語的人,要么沒有退路,要么滿腔熱血,總之都對英語學習抱有強烈的動機。沒有目標的盲目學習,是學不好的。
磨練耐力與毅力,就是定好目標以后不厭其煩地將其完成,就是遇到挫折也毫不氣餒。
《學會學習—從認知自我到高效學習》的第二部分我個人認為非常好,它系統(tǒng)分析了什么樣的性格的人適合什么樣的學習方法,并且以本田公司總裁本田宗一郎和斯蒂芬金等名人為例,來將他們原創(chuàng)的學習方法命名。
本田宗一郎先生的學習方法也特別適合我這樣“感覺做事沒有激情與熱情,又想要擺脫學歷自卑”的人。有干勁的人,永遠保持清醒,時刻準備就緒。這種狀態(tài)其實是可以慢慢培養(yǎng)的。只要你能讓自己主動地對待每一件事,你就能改變。
不恥下問,目的明確,善于運用機會,“耳學與經(jīng)驗相融合”就是本田先生的學習方法。GET到這一點,我想接下來就只差行動力了!
所謂學習,就是獲得新的知識,新的能力以及新的技術,不斷提高自身素質(zhì)。你會發(fā)現(xiàn)在提升自己的過程中,眼前的道路也越來越寬闊。
這一部分用16位名人的故事講了16種學習方法,從發(fā)現(xiàn)了特洛伊遺址的謝里曼,到開創(chuàng)了女性時尚潮流的香奈兒;從寫出了《浮士德》的歌德,再到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樹。在此我不再一一贅述,但一定有屬于你的方法。相信當你讀到這本書的時候,會如獲至寶。
本書第三部分詳細講述的是齋藤先生的“速效學習法”,最喜歡的是輕松地把隱晦難懂的理論輸入大腦的“耳聽法&聊天術”。
如果說一氣呵成的高校學習方法還是讓你感到太累的話,不如試試“耳聽法&
聊天術”。竹田青嗣先生的著作《幫助你了解自己的哲學入門》中這樣解釋:
我們會在聽到一些詞匯后,在完全不懂也不知道如何表達的情況下,就自己心中某個模糊的概念與他人進行交流與分享,由此與他人形成一種新型的關系。
這就不難理解“耳聽法&聊天術”了。我們學習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掌握專業(yè)知識,而是要利用學到的知識幫助我們建立更好的人際關系,為我們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一些頗有建樹的老人嘴上說的“我什么都不懂”可是他們真的什么都不懂嗎?智慧是在生活中不斷積累而成的。
《學會學習—從認知自我到高效學習》三個部分,每個部分都在幫我們尋找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最重要的,是你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執(zhí)行,才能獲得高效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