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著兩堂心理課,是看《心靈捕手》這部影片。看一段,就停下來分析人物心理,分析人物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行為,這個行為的冰山下面,又是因為什么樣的感受、觀點、渴望、期待、以及“我是誰”.....而引發的呢?
影片里的威爾,是一個從小在不同的領養家庭中被不斷虐待,從而一切習慣于以暴力作為解決情緒和事情的出口。進過少年監獄、基本每年都會因為偷車、打架、傷害、偷錢、甚至打警察而被起訴。而同時,威爾又是一個有著非凡稟賦的青年,常人眼中、甚至在優異的哈佛學生眼中都很難的高等數學、有機化學,在他卻似乎天生就能輕易學會,美國通史也是倒背如流,在法庭上也引用各種法律文案,為自己辯護.....
然而,威爾卻沒有辦法進入與他人的真正的關系中,在一段關系來臨并深入的時候,他就選擇不開始、或者開始后轉身先離開。 童年他受到的都是傷害,成年后,他反應出的也是自我保護,從不真正開始一段關系,從一開始就破壞關系、或者就算開始后,最后也要先破壞掉 ----- 因為不信任,因為擔心關系之后帶來的還是傷害。
威爾是幸運的,他經歷了五六個完全無法接住他各種攻擊、有知識但沒溫度的心理咨詢師之后,遇到了真正幫助他從他的固有模式中走出來的心理學教授尚恩。 尚恩在跟威爾建立起深入的情感鏈接后,一點一點走進他的內心,引導他看到自己,引導他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
最后,當威爾真正愿意去觸碰他童年的傷痛的時候,尚恩一遍一遍告訴他“這不是你的錯”、“這不是你的錯”、“這不是你的錯” -------- 即童年的這一切,都不是你的錯,所以,接納自己,接納自己的狀態,從而重新認識自己、從而得知開展全新的生活。
影片,總是充滿戲劇化的,它濃縮了人生,總是快速的。但現實生活中,我們能有這么快速嗎?就算知道了自己的心理模式,可是一到類似的場景,還是會不自覺的重新回到習慣的心理模式中。所以,練習,顯得那么重要。 每次在那個瞬間,又要重復固有心理模式的時候,讓自己停下來幾秒,問自己,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緒?到底是什么引發了我這個情緒,真的是眼前的這個事嗎?真的是孩子的哭鬧的行為嗎?真的是伴侶的某些行為嗎?還是內心深處,自己與自己無法安放?我們往往只看到露出水面的冰上----自己的行為,而從不知道導致這些行為、那些水面下面更大的冰山 ---- 引發這些行為的潛意識、我們的心理模式。 所有的一切與外界無關,心理模式變了,一切就變了。 再次回到《零極限》中所說的:“所有一切的問題,其實都源自自己內在的錯誤思想。” ----- 過去不能理解的一句話,到現在深深地理解了。
今天的心理課上,文老師用我清晨瑜伽課上提的身體酸痛的問題,解決了我在人生中沒有打通的問題。 “要把身體的酸痛,變成一種常態,去感受它,接受它,正因為有這些酸痛,才說明身體正在一點一點進步。 ” “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覺得生活中不應該痛苦,于是痛苦、掙扎。 如果開始接受痛苦,能和痛苦相處,就開始從容、淡定了。不掙扎、不阻抗,接受它、安撫它, 它就能更快的過去。”
而今晚瑜伽老師的一句話,更命中此義:“用每一次的吸氣撫平你內心的糾結,用每一次的呼氣呼出所有困難” ----- 瑜伽就在這一呼一吸間,體驗最深層面自己與生命的連接。
連續一周的瑜伽練習,也讓我開始體會到,在痛中,感受那拔筋拉骨的暢快、感受自己對自己重新塑造的快樂。
愿你、我,都能清晰地看到自己內在的小孩,學習接受它、撫慰它、鼓勵它,好好地體驗我們在這地球上的一生。
《2018年3月20日補記》
今天的心理課,大部分人重寫《心靈捕手》的影評。 而我看了武志紅寫的《心靈捕手》的影評。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929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