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不停刷手機?
你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同時多線程工作,累成葛優癱?
你有沒有覺得看了那么多東西卻什么也記不???
你是不是常常一心多用?
那么你或許也可以讀讀這本書《慢思考:大腦超載時代的思考學》。
這本書講了什么(140字內概括)
ONE WORD SUMMARY:如何在信息超載的扁平世界里,通過打破禁錮大腦思考的鎖鏈,提升智力生產力。
許多心理學研究表明,人擁有三套負責認知和決策的腦系統,分別是“思考腦”、“反射腦”和“存儲腦”。這三種腦系統具有不同的工作機制和特點。在這個扁平的世界,隨時在線、多任務并行、低壓力水平和睡眠不足成了四條腦鎖鏈,無形中禁錮我們的頭腦,特別是思考腦的工作。慢思考就是打破鎖鏈的方法:離線思考、批量處理、科學處理負面壓力、恢復正常睡眠模式。
本書更新了哪些觀念?(最重要三點)
1.思考腦慢而成熟,但是思考腦無法處理多個任務,一次只能處理一個環境和任務。開車時打電話導致的事故率非常高是其中一個佐證。人所謂的多任務并行實際上是在不同的任務之間進行切換。不斷切換任務會花費更多的時間,也會降低工作效率,因而看似高效的多任務并行實際上并沒有提高效率,甚至花費更多時間。
2.放空大腦的休息時間是“存儲腦”的工作時間,是保持生產力和創意的重要來源。存儲腦等待思考腦空閑的時間來對信息進行分類存儲,就像是圖書館員和編目員。如果沒有休息時間,“存儲腦”將無法工作,大量信息將丟失。存儲腦也是靈感的重要來源。曾于比爾蓋茨一起創建微軟的西和彥(Kazuhiko Nishi)曾提出“西氏3B創意時刻”:小憩(break)、洗澡(bath)和睡眠(bed)。類似的故事有:門捷列夫在夢中發現元素周期表,阿基米德在浴缸發現浮力定律。
3.隨時在線會導致信息過載、決策疲勞、也加劇這人與人之間的孤獨。
本書的內容提供哪些啟發性的實踐方法?
·在需要深入思考時徹底離線。
·深入思考的兩種方式:深入閱讀和真正的對話。
·減少不同任務之間的切換,根據艾森豪威爾原則(重要-緊急)和帕累托法則(20%活動創造80%的價值)來篩選任務。
·批量處理同類型的工作和瑣事。
·休息,休息,休息!讓存儲腦工作。
·ABC模式,來把壞習慣改成好習慣
其他有趣的知識?
“大腦里幫助我們處理數據的細胞總數共有約1600億個,這個數字是2012年全球網民人數的48倍,也相當于整個銀河系恒星數量的1/2。在這1600億個細胞中,神經元的作用相對更重要一些,而每個神經元與其他1000~200000個神經元彼此相連,這意味著大腦里共有超過10萬億條隨時隨地都在變化的連接。”“IT專家常常提起“分布式計算”的概念,大腦就是這一理念最完美的實踐,它的精妙與復雜程度大大超過了我們最先進的計算機和和計算機網絡,包括萬維網。”
人受造奇妙可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