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于20171102
? ? ? ? 今天學習了論語《為政》篇第十五章: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兩句是論語里我們比較熟悉的,重點闡述學與思的關(guān)系。
? ? ? ? 先說說 “學而不思則罔”。 罔是迷惑之意,音同“網(wǎng)”,意同“亡”,字形像一個人在網(wǎng)中盲目掙扎而深陷其中無法自拔。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這個字形容學而不思極為貼切。 學習主要有三個途徑,從模仿中學,從失敗中學,從提問中學,很多時候我們是問書本,問別人,真正要領(lǐng)悟提升,最終還是要來問自己,問自己就是思。學是知其然,思是知其所以然。如果學習只會死記硬背而不思考不理解,就做不到活學活用、融會貫通,最終腦子里的知識仍舊會是一團亂麻。
? ? ? ? 再來說說 “思而不學則殆”。殆原意是胎死腹中,意思是有害,危險。這句話的含義是如果只空想而沒有理論和實踐知識,到頭來只會困惑不解,即使邏輯思維能力再強也得不到有價值的結(jié)論。學與思好比吃飯與消化,如果只吃飯不消化,不久就會撐出毛病來,但只消化而不吃飯,胃里空轉(zhuǎn),也一樣會折騰出不治之病來。
? ? ? 人類在知識的學習和獲取上,不論地域、種族如何差異,其根本性原則往往是一致的。孔子在《論語·衛(wèi)靈公》中還說過:“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這些都是強調(diào)學習與思考相結(jié)合的重要性。 西方的哲人康德也說“感性無知性則盲,知性無感性則空。”這與孔子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以說是驚人的一致。孔子這句話還可以從工作和讀書兩個方面來理解。
? ? ? ? 從工作方面來說,作為一名工作人員,每天都會接觸各類新生事務(wù),新的工作。如果不加思索,不懂舉一反三,成長率會很低,幾年過去工作能力恐怕也不會有太大提升。反之,多注重總結(jié),分析工作規(guī)律,履清工作脈絡(luò),這樣的人在工作會成長的很快。如果一個人天天坐而論道,只“致良知”,卻不在“事上練”。則只會夸夸其談,而毫無所用。歷史上紙上談兵的趙括,四十萬大軍因為他指揮失當被坑殺,導致國家覆滅。現(xiàn)今有少部分所謂“意見領(lǐng)袖”夸夸其談其不接地氣的想法,如果讓其深入基層,恐怕連個村干部都不見得能干好。所以,在工作中,除了多做實事,還必須堅持每天給自己留出一點時間來思考,學而思,才會有所收獲。
? ? ? ? 從讀書方面來說,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被書本牽著鼻子走,而失去主見,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即指此意。而如果一味空想?yún)s不去進行實實在在的學習和鉆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學習與思考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jié)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