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好久沒去公眾號更新文章了,謝謝大家還在身后陪伴我。
朋友問:你真的準備一個月更一期嗎?
當然不是。
我喜歡寫,和分享生活,所以去年四月份開了這個公眾號,陸陸續續更新了幾十篇文章,關于讀書的,關于電影的,關于青春的,關于明星出軌的……
有人說,人身上有一種看不到的磁場,就像螞蟻上的觸角,只有相同磁場的人才會走到一起。
你們聞字而來,關注我的每一篇文字,每一個心情,每一段生活。
真的很想說一聲:謝謝。
我能寫的東西有很多,不能寫的東西也不少。
因此,究竟該寫什么內容,是件需要認真對待的事。
02
L先生是做新媒體運營的,大學畢業一年就當上了總監,前幾天我參加他們公司舉辦的招商加盟會。
在分享交流環節,他向我們講了許多微信營銷的技巧。比如怎樣塑造個人品牌,為什么你發的朋友圈沒人看等。
在臺上,他侃侃而談,流露出的那種自信真的是我模仿一百遍都無法企及的。
其實我知道做營銷遠沒這么簡單,但還是死不要臉地問他問他是學什么專業的,怎么做到的。
他說自己的專業與現在所處的醫療行業并沒有半毛錢關系,只是喜歡營銷,所以平時一有時間就琢磨管理學、心理學書籍。
在他看來,做營銷其實就是研究人的心理,然后他問我目前在哪個平臺上寫作,積累了多少用戶。
我說在微信公眾平臺,有200多個用戶了(媽蛋,一下子就把家底現出來了)
然后他建議我多嘗試幾個平臺,像頭條號、一點咨詢的流量都很大。
其實我有想過多試試幾個平臺,但是感覺都差不多。我告訴他:“我寫的內容也不一定適合這些平臺呢。”
“內容不適合在這個平臺傳播,那就花時間研究這個平臺的風格、需要什么文章。”
我說自己的寫作水平有限,有些文章確實寫不了,我也不想刻意去迎合受眾的胃口。
他笑道:“怕啥,凡事貴在堅持,今天寫50個字,明天寫100個字;今天有10個人看,明天有20個人看,這就是進步。堅持兩年,你就是自媒體專家了。”
是嗎?回來的路上,街頭的晚風呼呼地吹著,灌進我的全身,我打了一個寒顫,體悟著L先生的意思,心里使勁地想:我為什么而寫作?
03
當代作家余華說:寫作喚醒了我生活中無數的欲望,這樣的欲望在我過去生活里曾經有過或者根本沒有,曾經實現過或者根本無法實現。寫作使它們聚集到了一起,在虛構的現實里成為合法。
當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欲望,在虛構生活里紛紛得到實現時,你就會感到自己的人生正在完整起來。
寫作于我的人生意義,也許沒有這么重要,但不寫作,也不行。也許寫作,是我記錄生活的一種方式。
但是我不會逼著自己去寫一些所謂的“熱點”,更不會為了閱讀量而寫。
有人說,賣文為生的人,遲早要被淘汰,因為文字太冷門了。
所以公眾號這種自媒體形式,能存活多久,誰也不知道。
很多事物的崛起,是以很多事物的消失為代價。
但是,我不怕。我從來都不是為了寫作而寫作。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我也許不會更新地那么勤了,因為我也是蕓蕓眾生中很普通的一員,我過著如你一般的生活。
但是你生活累了,有些話想要說,有些想法想要分享。來,在后臺或留言告訴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