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四學校要進行一次期中檢測,實際上也很有必要。只不過還是要以各班帶課老師命題或者選題為好,這樣老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基礎和學習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檢測。自己命題,自己監(jiān)考,自己評卷,這種形式的檢測,無論對誰都沒有太大的壓力。這種形式就是一種常態(tài)化、常規(guī)化的檢測,目的在于讓老師和學生可以對自己的教學效果和掌握結果有一個及時的反饋。教師如果能夠客觀全面地評價,這樣的檢測就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發(fā)揮過關的作用。
今天我主要落實課本基礎知識,盡管之前已經(jīng)聽寫過不止一遍,也讓學生把錯誤的詞語用紅筆在課本上做了標注,可是今天再次聽寫結果卻讓我不太滿意。可能是間隔時間有點長,加之有的學生學習還是不動腦筋,想當然地寫,導致錯誤較多。不管是要求掌握的詞語、古詩詞默寫還是日積月累,都存在比較低級的錯誤。我對學生的聽寫默寫內容進行了逐人檢查,并讓他們修改后再次檢查。我一直糾結的問題是,如何能夠讓學生定期浮現(xiàn),在不斷的重復中得到鞏固。這就需要我做進一步的細化和設計,通過游戲化或者生活化的運用,讓學生輕松掌握。
今晚的回家作業(yè)是把本冊書中的三本必讀課外書的作者、主要內容以及主要人物熟悉一下,重要的是每個學生都要把每本書都閱讀一遍。上周我做了一個統(tǒng)計,每個學生都有一本沒讀過。這是接下來要做的重要事情,對于考試來說,學生之少要會介紹其中的一本書。
明天繼續(xù)落實課本上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