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故事的教育》讀書筆記(一)
文/李現風
2024年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以以下三個出發點為目的:
一、書中的思想,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
二、書中的值得借鑒的做法,提升自己的教育技巧;
三、書中的美句,有鑒于哲理性的句子,提升自己文章的語言魅力和教育文化水準。
讀《做有故事的教育》作者王維審讀書筆記一:
自序:給教育一個故事
1.故事的教育就在于,它不是敲著我們的頭指指點點,而是將教育娓娓道來。
2.原來,每個故事里都有一定的隱喻存在,都隱藏著某種道理或行為準則,總能給予我們這樣或那樣的人生啟迪。
3.那么如果我們在教育里植入故事,會有怎樣的改變發生呢?換句話說,故事對教育有著怎樣的價值和意義呢?我想,大概有這么兩點:
一是促進教師的自我成長,教師可以嘗試把發生在教育實踐中的事件以故事的形式記錄下來,并在記錄中獲得反思的機會和可能,從而幫助自己在敘事中不斷反思、不斷成長,這是一種“自己培養自己”的主動成長;
二是促進學生的生命成長,教師可以利用故事里的隱喻對學生施加教育影響,通過科學巧妙的教育性設計充分挖掘故事的教育價值,從而幫助學生獲得源自內心的成長,這是一種以“心靈培育心靈”的生命成長。如此,故事對師生就具有了一種溫暖的、不可替代的教育意蘊。
4.《南村綴根錄》中“奚奴溫酒”故事中的隱喻。“一事精致,便能動人”,這樣的人生哲理淺顯,容易被我們忽略。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也很容易讓激情過后的生命趨于淡漠和倦怠。所以,奚奴給我們帶來的啟示就顯得尤為重要:找準自己的方向,不斷地走下去,直到抵達極致的巔峰。
5.回顧二十多年的教育實踐,我發現自己似乎只是在做同一件事情,那就是不斷地在教育實踐中種植故事,一輩子,一件事,做一個有故事的人,做一個講故事的人,做一個用故事的人,也許這就是我一生最為清晰的軌跡。幸運的是,因為故事的介入,我的人生和教育都發生了出乎意料的改變:豐盈,與不斷被豐盈。
6.從自己或他人的故事中去體察人生的滋味,尋找教育的真諦,去實實在在地思考對教育的認知和把握。那么,我們可不可以自己去做一個書寫著?從繁瑣蕪雜的教育生活里挖掘出一些鮮活的細節,用理性的思維和清晰的文字一一記錄下來,去反思,去反芻。去獲得一些明亮的經驗和敞亮的情懷。
7.所謂“敘事寫作”,說白了就是“寫故事”,對教師來說就是撰寫教育故事,通常可以把其文本稱為教育敘事。教師寫作的路徑有很多,我為什么建議大家從教育敘事寫起呢?原因可以歸納為兩點:從寫作者的角度來說,講述故事是一種低門檻的寫作形式,寫作的素材豐富,接近于教師的真實生活,可以讓教師在寫作中不由自主的開展自我反思,從而輕松地進入研究狀態;從讀者的角度來說,教育敘事文本具有描述生動,感受細膩,形象豐滿等特征,容易激起閱讀者的共鳴,從而不斷“點頭”認同,進而對其承載的教育學意義有所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