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聰明人也會做蠢事?因為理性障礙。
舉個例子,關于喬治布什的智商一直受爭議,高考狀元卻碌碌無為,數學家在股市里被套牢,高中老師竟然拉人去做傳銷。這些人高學歷高智商的“聰明人”,為什么他們會做出這樣不理智的行為呢?
值得討論的是對于“聰明”的定義,不只局限于智力測驗得到的先天的智力本身,而應該包括后天的理性思考、作出正確決策的能力,如果只有高智力,而無法根據現實環境做出正確的決策和理智的分析,那么這類人應該被稱為“理智障礙”,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聰明人會做蠢事了。
有智力的廣義與狹義之分
那么關于智力如何定義分為兩個解釋,有智力的廣義與狹義之分。
有很多人將智力定義為環境適應能力,但是根據目標做出明智決策無疑是適應環境的一部分,但考慮到聰明人也會做荒謬決策,不能達成目標的決策的案例,智力又被認為是為了達成目標作出明確決策的能力,這個前后未免自相矛盾,聰明人不可能有做出荒唐決策的傾向。
智力的廣義理論包括了日常用語中智力一詞所包含的各個方面,適應環境具有智慧與創造力等,而不管已有的智力測驗能否測量這些能力,狹義理論正好相反,把治理的概念限制在已有的智力測驗所能測量的心理能力內,其定義源于心理測量研究,使用腦成像技術的神經生理學研究以及大腦功能障礙研究對智力一詞的操作化。斯坦諾維奇將一般智力稱作為流體智力,這種能力可以通過抽象推理任務來測量,比如圖像分類、瑞文測驗、數列推理;而將更廣義的智力稱為晶體智力,是通過學習積累可以得來的陳述性知識,可以通過詞匯任務、閱讀理解和一般知識測量來測驗。
狹義的智力明確排除掉了許多廣義理論所包含的內容,例如適應環境的能力,現實生活中的決策能力,智慧和創造力等如果我們采用的智力的狹義觀點,前面討論的聰明人做事笨拙或者聰明人做荒唐事的現象就不難以解釋了。
然而這種現象就會變得更加常見,為什么很好理解,在狹義智力理論中聰明和荒謬指向的是不同的對象,聰明所指的智力測驗,明確測量的心理技能。
相比之下,廣義智力理論在解釋這一現象時遇到的問題多多,廣義理論把聰明定義為適應環境的能力或做出明智決策的能力,使得聰明人不斷做出荒謬行為,適應不良判斷不當或行事輕率,這樣的現象無法得到解釋,我們也會因此認為那些不斷做出荒謬行為的聰明人,其實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么聰明。
廣義智力理論,把聰明做傻事現象中的兩種獨立因素合并成了一個概念。然而從實用角度來講,認知科學家把理性分成工具理性和知識理性。
工具理性,就是在有限資源的前提下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說的更學術一點,工具理性可以被定義為以最優化的方式實現個人目標。決策科學家所使用的理性決策模型,就是人們寄予最大期望效應做出的選擇。知識理性所關注的是個體信念與真實世界的一致程度。知識理性與工具理性兩者之間關系密切,二者之間的橋梁是對未知事件發生的概率的預估,雖然許多人錯誤的認為不會解釋教科書上的邏輯題是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尤其是有關理性的錯誤印象帶來的危害,但事實上沒有人愿意放棄知識理性和工具理性,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的信念不會偏離現實,太遠也都希望自己的行動能夠帶來最優結果。
因此斯坦諾維奇更為接受,推廣廣義智力理論,并不能成功減緩狹義智力日益被高估的趨勢,作者認為應該采用的策略與廣義智力理論相反,大肆宣揚狹義智力理論的觀點,以此沖擊智力在人類心理機能中的霸主地位并將理性障礙用作直覺泵。
理性障礙與直覺泵
何為理性障礙?斯坦諾維奇創造了這個概念,它的解釋是理性障礙,指個體在智力水平正常的情況下,無法理性的思考與行動該定義,包括個體在信念形成判斷信念一致性,以及根據目標采取行動等方面遇到困難,雖然理性障礙會伴隨其他障礙一同出現,比如感覺機能損傷,但這些障礙并不是導致理性障礙發生的本質原因離性障礙的主要診斷標準是思考與行動中所表現出來的理性程度明顯低于個體智力水平。
斯坦諾維奇這樣做的目的是想把理性障礙概念用作“直覺泵”,“直覺泵”一詞由哲學家丹尼爾·丹尼特提出,指在思維實驗中通過不同變量來激發系列直覺的工具,直覺并不是驅動發現創造的引擎,而是說服或教育的工具,一種是別人采用與你相同的方式思考的方法。對于作者來說,理性障礙就是一個直覺泵來幫助人們認清理性與智力之間的差異,知曉兩者之間的失衡并不驚訝。
作者認為智力測驗愚弄了絕大多數人,包括理應對這個問題有深入了解的心理學家,通過承認理性障礙頻發的這一事實相當于為狹義理性同等重要,但不屬于狹義理性的能力創造了概念空間,形成理性信念與采取理性行動的能力。
changelog
20200222 reading 2h
20200223 init 4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