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學習論語第七則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譯文
子夏說:“對待妻子,重視品德而輕忽容貌;事奉父母,能夠后盡心竭力;為君上服務,能夠奮不顧身;與朋友交往,答應的事就守信用。這樣的人,即使他說自己沒有學習過,我也一定說它是學習過了。”
讀書筆記和心得
子夏,即卜商,字子夏 ,衛國人,小孔子四十四歲,是列名于文學的學生。“賢賢易色”,有人譯為:“重視有賢德的人,要改變你的態度”;也有人譯為:“重視賢德,輕視美色”,而沒有特別的指涉對象;這里譯作:“對待妻子,重視品德而輕忽容貌”。因為根據后面提到的:事父母、事君、與朋友交,這三者都是我和特定對象的關系,因此推論前面也應是這種脈絡,針對妻子而言。夫妻相處的原則列在首位,可能是古人認為:“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推廣出去是朋友,然后是整個社會。
這則論語說明,儒家向來講求知行合一,甚至行重于知的。知識是用來指導實踐的。
人們在現實生活中,親情友情的確是離不開的關系,智慧的處理好這些關系,才能和諧共處。求學念書,不就是為了建立正確的觀念,然后用以指導現實人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