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民讀德魯克《有效的管理者》【6】

讓人的長處更有生產力

有效的管理者能使人發揮其長處。他知道只抓住缺點和短處是干不成任何事的,為實現目標,必須用人所長——用其同事所長、用起上級所長、用其本身所長。利用好長處可以給你帶來真正的機會。

充分發揮人的長處,才是組織存在的唯一目的。管理者的任務,就是要充分運用每一個人的長處,共同完成任務。寫到這里,發現德魯克這一章在我們的觀念中來看是不是太功利了,發揮人的長處只是為了生產力和完成任務?

在歐陽老師的《有效的管理者解讀本》里,我看到德魯克是如何理解人的。德魯克發現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無趣的,反之他覺得每個人都是新鮮的、有趣的。當你這樣看待別人的時候,這種態度對方能夠感受到,他覺得你是在欣賞他,你把他當作一個鮮活的、獨立的、有個性的人。這種交流方式,就會生動起來,這是真正的人與人的交流。我們如何對待人呢,我尋遍過很多道理,在德魯克這里只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就可以了,德魯克認為,最好的切入點就是人的長處。

管理者要運用人的長處,面臨的第一關即在于擇人。

1、有效的管理者擇人任事和任職,都以一個人能做什么為基礎。

書中提到林肯的用人是求其人能發揮所長,而不求其人是個“完人”這一點促發胡子想到三國時期的曹操用人之道,亂世用梟雄,治世用能臣,只重視所用之人在軍中的長處,而不在乎其短處。

2、有效的管理者之所以用人,是用人來做事,而不是用人來投領導所好。胡子以前工作在廣告公司,創意人員和策略人員是組織中的稀缺的“怪”物,他們不會奉承主管,有時甚至直接和主管指令相左,鬧鬧情緒,但他們能為公司創造不凡的業績,所以老板會常說,沒有關系。

3、有效的管理者從來不問:“他能跟我合得來嗎?”常問“他貢獻了什么”不問“他不能做什么?”他們問的是:“他能做些什么?”

4、有效的管理者了解人有缺點,所以這個人能做什么,才是組織器重他的原因。而他不能做什么,則僅是他的限制,僅此而已。不會糾結。

識人所長用人所長,其實是人的一種本能。人本能地會將其一切資源都用于某項活動、某個領域,以期取得某個方面的成就。一位管理者如果不能發掘人的長處,那么他只有受到人之短處的影響。結果是陷入惡性循環,完不成任務,自然無法談有效性。

1、用人時常從客觀上找問題或過多的強調別人的弱點,作為達不到標準的理由,這是對人的資源的誤用而不自知。

2、如果在用人之前不先問自己“他能做些什么”,那肯定下屬絕難有貢獻,這等于管理者事先對下屬不稱職采取了寬容的態度。

3、過多考慮人的短處,會影響組織實現自己的目標。一個人不可能有長無短,雇傭長處自然雇傭短處。組織有一種特殊手段,它既可以使人的長處得到發揮,又可以使人的短處所帶來的不利影響減少到最低。

有效的管理者究竟該怎樣用人?用人所長的四個原則,就是要把人和工作整合在一起。

1、原則一,崗位要設計成普通人都能勝任,普通人能夠做并且做出績效來,而不是一個超級英雄的職位。這里所提到的職位是什么?不是上級對下級的設定,而是圍繞企業三個成果的職位設計,是以能發揮人的長處,限制其短處的職位設計。歐陽老師的解讀書中有非常詳細的分析和引導(P154)。

2、原則二,是職位要求要嚴格而涵蓋要廣。1)“廣而嚴”可以預防本位主義,預防只做劃清職責的事情。它可以打破職能和部門的邊界。2)能夠檢驗新人。3)可以通過更廣的范圍,去檢驗自己。4)督促老員工進步。

3、原則三,通過上司和下屬一起進行績效評估,共同探討,找到怎么廣怎么嚴的結果。德魯克建議的績效評估方式:把某人的實際績效記錄拿出來,然后與之前溝通共識的某人職位對組織的貢獻應該是什么,對照已有記錄,看績效做的如何。

回答四個問題:

1)哪方面的工作,他確實做的很好?結果是超出原來期待,說明他做的比較好,通過這個問題要找的是某人的長處。

2)哪方面的工作,他可能做的更好?可能出現幾種情況。第一種,他做的好的地方,范圍可以更廣,要求可以更嚴格。第二種,某人有自己的想法,上司鼓勵其講出來。第三種情況,組織可能有些變化,可征求下屬是否愿意挑戰的意見。通過這個問題,是在談某人未來工作的可能性。成為下一次績效評估的標準。

3)為了充分發揮他的長處,他還應該再學習或獲得那些知識?這個問題可以引導他自我學習的動力。

4)正直和品格。什么是工作中的正直?穩重提到一個生活化的問題,假設你有兒子或者女兒,你愿不愿意讓他(她),在評估者的下面工作?

4、原則四,用人所長,必須容人所短。人必有不足的地方,除非是有確實影響他的長處發揮的,這是他自己要去補足或改正的。其他可都可以彌補。

5、有效的管理者究竟該怎樣用人?用人所長的四個原則,就是要把人和工作整合在一起。

有效的管理者還要能充分發揮上司的長處。杰克·韋爾奇認為,一個人在成為上司之前,他的成功只跟自己的成長相關。上司本人是如何發揮長處成長的呢?德魯克的說,長處是一個人將知識轉換為成果的能力。這里說的知識不是理論知識,不是學歷,而是將事情做好的能力。上司之所以成為上司,是其具備了做好該職位事情所具備的經驗和能力。但知識的詛咒也會使他看不到或者誤解自己的知識。所以要發揮上司所長,還要依靠下屬來共同實現,簡單直接的辦法,就是了解上司的個性工作方式,讀者型的就要以資料呈現來溝通,聽者型的就要簡明扼要的講重點,關心的事情放在前面說,對人敏感,就先從人談起。這都是雙方在溝通中達成共識的重要方式。

具體怎么做呢?可以通過“上司四問”,發現上司長處。

1、我的上司究竟能做些什么?

2、上司曾經有過什么成就?

3、?要使上司發揮他的長處,他還需要知道些什么?

4、?上司需要完成什么?

有效的管理者對于本身的工作,也同樣要從長處出發,發掘機會,使自己的長處得到充分發揮。但一般人會更關心自己所面臨的局限性,但他們也應該把注意力聚焦到自己能夠做的應該做的,其實還有很多。雖然客觀會有限制,但更重要的問題是他們究竟限制了什么?如果覺得是限制了自己的長處,那可能是自我設限,除非你發現并發揮了自己的長處,否則你對那些限制看不準也看不清。勇往直前的人,會將別人感到的非常嚴重的限制在他們的面前都煙消云散。

只要先自問“我到底能做些什么”他準能找出許許多多重大的工作,就只怕時間和資源不夠而已。當你發揮了自己的長處,做到了原來以為做不到的事情,你的視野就會開闊起來,你會看到過去看不到的事物,或是改變了對過去事物的看法。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的習慣,這些習慣只是表面的,無所謂好壞。不過即使是表面的,也有管有效性。有效的管理者都能了解自己的類型,配合自己的習慣而行動,他注意的是自己的績效,成果,從而發展出自己的工作方式。他會問:“哪一類工作別人做起來要費九牛二虎之力,我做起來卻是輕而易舉的呢?”舉例來說有人寫提案很快,有人卻覺得很難。有人寫報告很容易,但決策難之又難。這是不同的人配合自己的習慣而系統行動后鍛煉出來的獨特能力,我們不應該忽略這些。

所討論的如何用人之長,不僅僅是態度問題,最重要的是敢不敢去實踐!用人所長,需要在實踐中獲得改進。用人所長,肯定能養成重視人之所長及善用人之所長的態度,久而久之的實踐,我們也能將其發展為習慣,自然能以同樣的問題來認識自己了。

一個組織在有效性的每個方面所做的努力,都意味著“喂飽機會,餓死問題”。尤其是對人這樣有著非常大的彈性的人力資源,有效的管理者,把每一個人都視為可以開發的機會,包括他本人在內。他知道唯有長處才能產生成果,而抓住問題只能令所有人頭疼。有效的管理者一定明白這層道理:提高領導人的水平容易,但提高全體人員的水平很難。所以他會把自己的表率作用建立在充分發揮所長之上,他會找出有條件做出成果并能起帶頭作用的人才,賦予他們領導人的地位,把他們放到能“制定標準”并能創造成績的位置上。

管理者的任務不是去改變人,管理者的任務,在于運用每一個人的才干。對人性的關心,挖掘人的長處,重視人的長處,是發揮他人之所長,發揮自己所長的唯一路徑。只有這樣,人才會把自己的潛能發揮出來,才能親眼看到自己的可能性,才能最終在工作中不斷找到更高的成就感。人才會感受到組織的價值。歐陽老師說這是:“對事嚴苛,對人溫暖”。

?曾胡子

《有效管理者》德銳教育學習連載

12月22日10:57完稿?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