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 http://www.lxweimin.com/p/530551b30762
網絡上關于分級基金原理闡述的文章很多,但是在這么多微信號的輪番教育下,似乎還是有很多投資者對分級基金一知半解,甚至包括部分專業人士。因此決定結合自己的實際經驗,寫一寫對它的認識,不對的地方還請指正和包涵。
分級基金的核心概念有以下幾個:
1、母基金VS子基金
2、上折VS下折
3、交易價VS基金凈值
一、母基金VS子基金
分級基金的產品結構為:
母基金是一只正常的股票型基金,一般以被動投資的指數基金為主,本身不帶任何杠桿。在母基金的內部按照1:1的比例拆分為A類和B類,并且約定A類享有固定年化收益,母基金取得的全部收益扣除需支付給A類的固定收益后,剩下的全部由B類獲得。
舉例:母基金面值100元,那么A類子基金占50元,B類子基金占50元,其中約定不管母基金盈利與否,A類每年都將獲得6%的固定回報即3元,剩余盈利/虧損都由B承擔。
假設一:母基金獲利10%由100漲到了110
A獲得3元的回報,B獲得7元的回報,B的盈利為7/50=14%。
假設二:母基金虧損5%由100跌至95
A仍然獲得3元回報,B獲得8元虧損,B的虧損為-8/50=-16%。
假設三:母基金不盈不虧,仍為100元
A仍然獲得3元回報,B承擔3元虧損,B的虧損為-3/50=-6%。
分級基金的實質是B按照1:1的比例向A進行融資,并且以B的資產保證A的本金和利息。因此無論是盈利或虧損,B的波動都會比母基金大。所以,B屬于杠桿投資,風險和收益都相應放大,而A則帶有債券的特征。
二、上折VS下折
分級基金的產品原理相對比較好理解,大多數投資者對分級基金困惑主要在其不定期折算機制上,即上折和下折。在理解上/下折及其影響之前,首先要明白的一點是,之所以會有投資者選擇B,是看中其攜帶的杠桿。如果杠桿消失,則B就沒有意義了;而之所以會有投資者選擇A,則是看中B對A的保全作用。如果B的資產量太少無法有效保全A,則A也就沒有價值。因此分級基金的上折和下折主要是用來應對上述兩種情況的。
情景一:母基金持續上漲,由100元漲至150元
母基金凈值為100時,A:B=50:50=1:1;母基金凈值150元時,A:B=50:100=1:2。可以看到隨著母基金的不斷上漲,B的杠桿率在不斷下降。如果母基金繼續上漲,B的杠桿率還將繼續下降。當降低到一定程度后,B的杠桿就消失了。
情景二:母基金持續下跌,由100元跌至70元
母基金凈值為100時,A:B=50:50=1:1,;母基金凈值70元時,A:B=50:20=2.5:1。隨著母基金不斷下跌,B的資產量在不斷減少。當母基金下跌到一定程度后,B的資產將不足以保證A的本金及收益安全。
因此,當情景一達到一定程度后,就需要增加A的份額以恢復B的杠桿率,即上折;當情景二達到一定程度后,就需要增加B的份額以恢復A的安全性,即下折。
具體操作為:上折時,基金公司會將多出來的B轉化為母基金;下折時,會將多出來的A轉化為母基金。這樣,上/下折結束后,A與B的比例又將恢復到1:1。
三、交易價VS基金凈值
了解了上/下折機制后,剩下的問題就要解決為何折算發生后,投資者的資產量會發生巨大變動。這也是由分級基金的交易機制所導致的,即投資者的賬戶資產反映的是基金市值,而上/折算反映的是基金凈值,二者的差異導致了折算后資產量的大幅波動。
子基金A類和B類的交易機制是只能夠在二級市場交易,無法在一級市場申購或贖回。而二級市場并不是完全按照凈值成交,通常會溢價或折價。造成溢價/折價的原因有很多,投資者只需要知道交易價格≠凈值就可以了。通常A折價,B溢價。
情景一:上折
母基金由100元漲至150元,則A凈值50元,B凈值100元。假設市值溢價20%,則B的市值為120元。
上折后,從基金公司的層面,由100元的B折算為50元B+50元母基金,A保持不變。B折算后基金總資產仍為100元。
從投資者的賬戶,則由120元的B變為了50元B+50元母基金,合計為100元,賬戶市值減少20%。這個20%即是溢價被抹去的結果。
情景二:下折
母基金由100元跌至70元,則A凈值50元,B凈值為20元。假設市值溢價20%,則B市值為24元。
下折后,從基金公司的層面,將50元的A折算為20元A+30元母基金,B保持不變,B折算前后基金總資產仍為20元無變化。
從投資者的賬戶,則由24元B變成了20元,賬戶市值減少20%。
往往下折發生時持有B的投資者市值損失非常大,這是為什么呢?原因是當B接近下折時,實際杠桿率可達4-5倍。因此當母基金凈值下跌1%,B凈值的跌幅則達到了4%-5%。而在近期出現的千股跌停的極端情況中,母基金一天的凈值下跌接近10%,這意味著B凈值跌幅達到了40%-50%,而交易價格最多跌10%,這使得B類的溢價可能在50%以上。當這部分溢價因為下折被抹平時,投資者就會感受到資產的大幅縮水。
相比其他配資方式,分級B本身的杠桿率不算太高,即便在下折時,投資者仍保留有一部分基金份額,不至于因平倉而將賬面損失變為實際損失,理論上如果未來市場好轉仍有回本的可能,因此屬于相對溫和的杠桿交易品種。但不管怎樣,分級B本身所蘊含的風險及對投資人專業能力的要求仍然是很高的。這次A股的前期暴漲與后期股災也以非常極端的方式展現了杠桿的破壞性。沒有金剛鉆,勿攬瓷器活,希望大家能牢記本次股災帶來的經驗和教訓。
自由之路 專注于適用中產家庭的財富規劃方案(微信號:leadtof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