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原則其中包括注重可視性,給用戶提供正確的操作線索,讓用戶得到操作動快動作的反饋。研究人與物相互作用方式的心理學。
預設用途
人們已經開始研究物質心理學,這是一門研究物品預設用途的學問,它的重點在于了解一件物品實際上能用來做何種用途,或被認為能有什么用途。
椅子能夠起到支撐作用,因此可以讓人坐也可以被拿走;玻璃是透明的也能被砸碎;木材通常堅硬不透明,可以用來支撐或雕刻;平臺的表面上可以寫些東西,因此木料也可用于寫作。
英國鐵路局面臨的問題是,如果在后車棚上安裝玻璃破壞公務者就會把他們砸碎,如果用三合板,最后有人在上面亂寫亂刻,不同的材質會引發不同的問題,鐵路局的人一時也難以找到一個萬全之策。
物品的預設用途為用戶提供了該如何操作的線索,平板是用來推的,旋鈕是用來轉的,狹長的方孔是用來插東西的;球是用來投擲或上下跳動的,如果物品的預設用途在設計中得到合理利用,用戶一看便知道何種操作無需借助任何圖解標志或說明。
如果簡單的物品也需要用圖解標志和說明書來解釋操作方法,這個設計就是失敗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們在使用日常物品時,因果關系心理也在起作用,一種狀況,緊接著一個動作后發生,人們就會認為這個動作是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
當一個動作沒有產生明顯的效果,你會當下結論,說這個動作沒有起到作用,于是在進行重復操作,希望能夠有效果出現。
2萬種日用品
每件物品都很簡單,卻有著不同的操作方法,設計風格和專門用途,需要學習才能正確的使用。
人們如何應對這種情況,在人類思維和認知心理學領域里可以找到一部分答案,另一部分答案可以從物品的外觀獲得,其余的答案則來自于產品的設計,其設計人員把操作方法明朗化,并利用人們已知的其他物品。
概念模式
圖片發自簡書App
物品的表面結構,尤其是物品的預設用途限制條件和匹配,可以幫助人們了解該物品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