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時間過得真快,我本來打算在小滿那天發這篇稿子的,結果迷迷糊糊地就晃過去了。小滿,物至于此,小得盈滿,在北方,這意味著小麥已經開始灌漿、飽滿,雖然還沒有成熟,但是這年的豐收已可期待,所以叫小滿。而在南方,“滿”用來形容雨水的盈缺,此時的水田應該盈滿,否則“小滿不滿,干斷田坎”,甚至芒種時也無法栽插水稻,豈不糟糕?
所以節氣真是充滿了東方式的智慧與美學,小滿兩個字,既小又滿,用極謙遜的口氣道出了農業社會里對于豐收無法掩飾的渴盼與志在必得的信心,確是個充滿希冀的節氣。
可是,希冀歸希冀,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親近土地。在不事耕作的人眼里,小滿一過,意味著天氣不可逆轉地炎熱起來,除了以上那些關于耕種與收獲的傳說,初夏時節之于我們中的大多數人,是冰啤酒與小龍蝦,是冰激凌與熱播劇,是酷帥的太陽鏡和回頭率百分百的熱褲短裙。
總之,初夏意味著做盡閑人樂事,不舍晝夜。
02
在古代,可供歡娛的聲色犬馬不似如今,古人于是就比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去感知歲月與節氣,他們當然也不會放過初夏。
“庭下石榴花亂吐,滿地綠陰亭午。午睡覺來時自語,悠揚魂夢,黯然情緒,蝴蝶過墻去”,幾百年前,文徵明午睡醒來頗有些悵然若失;
“碧紗窗下水沉煙,棋聲驚晝眠。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燃”,一千年前,蘇軾一覺醒來,神清氣爽,信口說了一大堆初夏美景,生恐大家看不出他在夏日里可以盡情無所事事的那份安閑。
長日漫漫,午睡繾綣,初夏無聊閑適的心緒,真是古今一般同。如果再有什么美物可以遠觀褻玩一下,對古人來說,那就更完美了。這個季節,芍藥萎了,薔薇敗了,桃李結了實,月季低了頭,唯有石榴花在一片濃陰中灼灼。
03
石榴花是桃金娘目,花萼呈鐘形,肉質,橙紅色,表面光滑具有蠟質。在花萼的頂端,石榴花均勻裂開六瓣,軟軟皺皺、重重疊疊的胭脂色花瓣像火焰一樣噴薄而出,紅得锃亮,紅得耀眼,那種厚厚的蠟質果皮都包裹不住的旺盛生命力,無論烈日風吹,都顯不出一絲一毫的敗落。“五月榴花照眼明”,只要看一眼便覺得耳目清明,百花中能有這樣精氣神兒者,非紅石榴花莫屬,倘若以花喻人,石榴花永遠是少年人。
在我們的文化系統里,石榴花簡直無處不在。她能染做楊貴妃的火紅長裙,天子一聲怒喝,百官皆需“拜倒在石榴裙下”。她紅艷似火,一身正氣,驅鬼的鐘馗時時刻刻都擎著一支石榴花。她是送子花,上自皇宮貴胄,下自平頭百姓,無人不祈求她能帶來多子多福的好運。她甚至與科舉也密不可分,人們通過石榴果裂開時的籽粒多寡,來占卜上榜人數,“榴實登科”是古代讀書人最大的美夢。
所以石榴花真是一朵俗世的花,從來沒有哪種花像她一樣積極的與我們世俗的生活摻和在一起。她配得上詩人超然的心緒,更擔得起飲食男女直白淳樸的希冀,她年復一年的枝繁葉茂,開花時的轟轟烈烈,端麗的大紅色,以及沉甸甸飽滿到裂開口的果實,無不寄托了古往今來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普天下所有人的癡心妄想——一生順遂,富貴綿延。
04
不過,難得有人能從石榴花中看盡人世滄桑。唐睿宗的公主少年時曾經用石榴做胭脂,把石榴籽丟在階下。數年過去,石榴叢生、成樹,花實芬芳,見此情景,公主忍不住感慨:“人生能幾,我昔初笄,今成樹陰,映瑣闥人,豈不老乎!” 李商隱有句詩,“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更殘燭盡,寂寥不眠,石榴花都紅了,你卻又在哪里?石榴花在他們眼里,是青春易逝、紅顏易老的象征,更代表了對黃金般少年歲月的難忘與不舍。
忽然間想起過年時一位好友算我的命數。我們在一家茶社,她手拿一本臺灣的命理數,按照我的生辰八字,在小筆記本上寫寫算算了許久,終于抬起頭說,今年于你是收獲之年,曾經是否足夠努力耕耘,時間會告訴你答案。
后面她還說了很多,我已經全然忘卻了,只是聽到耕耘二字,無端地想起了十幾年前的高考。
學校教學樓東邊的矮墻下,種了成排的石榴樹,一路延伸,似乎望不到盡頭。離高考越近,石榴花也就越綺麗。每次經過,油綠的細碎葉子在陽光下閃著金光,令人目眩。夏天的風輕輕吹過,一朵朵略帶橙意的紅色石榴花閃爍其中,身穿白襯衫的少年站在石榴花下,那是現代版的玉樹臨風。
我曾經在那開滿石榴花的矮墻下無數次的走過,每一次夏日溫熱的風吹過枝頭橙紅色的花時,我都會失神許久——我們的青春年少并不僅僅只有題海和雙周練,畢竟還有這樣的燦爛美好啊。
那可是真正金子般的歲月,是長夢未央、日日盡做無窮幻想、也確信必將有燦爛未來的少年時光。
只可惜,當時只道是尋常。
更多物候系列,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