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瀏覽新浪新聞,看到《河南給予獨生子女照顧生病老人休假》,突然思維停滯了,片刻是某種哀傷,該來的終于來了。對于我們這第一代獨生子女面對的問題,終于有了某種解決的方式了。雖然,它不一定能徹底的解決,至少社會意識到,現代社會老年人缺少子女陪伴是一個常態。
在醫院真是百態眾生的匯聚地,我雖然不在急診,但是,在病房也是分分鐘能見到各色人種的場所。今天,我就講講關于“陪伴”這一話題。
病人生病陪護,是每一個人都會遇到的。當人老了,病了,最希望的是自己的親人陪伴在身邊,噓寒問暖,無微不至的關心。兒女孝順,往往在這個時候突現出來。十年前,我做為護士,在病房跟家屬說的最多的是“家屬走一走了,我們這里只能有一個人陪床”。十年后,卻變成了“您今天手術,家屬必須陪床一宿,不能走啊!”。十年之間,變化之大,真是感嘆!十年之間,是某一代人發生了變化,才讓我們體會到獨生子女身上的責任大了。那就是我們第一代獨生子女的家長,五零后的父母們。十年前,他們才五十幾歲,體力精力尚且充沛,照顧著我們當時的奶奶,爺爺。十年后,他們大部分人進入六十花甲,步入老齡化社會,他們成了爺爺奶奶,需要我們來照顧。記得那時病人入院,要求不能有過多家屬陪護,很多家屬說“我下崗了,沒事就照顧老媽唄,我們兄弟多輪流來。”現在,我會主動要求家屬陪護。很多家屬卻說“能找個護工嗎?我還要上班,家里沒人替換。”時代真的變了,我們的父母需要照顧的時候,我們在忙工作,忙看護下一代,忙著生計,沒有錢誰來支付父母的醫療費?尖銳的問題就擺在整個社會的面前 ,遲早我們都要面對。
已經很多次了,我在夜里查房時,手術病人居然沒有親人陪護。他們吃力的想上廁所,我積極的協助。因為醫院要求,病人手術當日必須要親屬陪護。每次遇到上面那種病人,我都會問“家屬走了?”“走了,明天還要上班,不容易啊!”病人回答。我只能輕聲嘆息,這真的是社會問題。
我就是獨生子女,父親去年肺癌,我依然要上班,僅僅是手術當日陪伴左右。想過辭職照顧家人,可是治病也需要資金呀。進口的化療國家醫保是不給報銷的,大部分要自己支付 ,錢從那里來?
還有一種老人,子女無法在其身邊。“空巢老人”,家中有一個或者幾個子女,都不與老人同住 或在外地,國外生活工作。老人在生病時往往無法第一時間陪護。印象深刻的是,一位阿姨生病期間都是兄弟姐妹照顧。阿姨很堅強,唯獨在手術當日清醒后垂淚不已,她想遠在美國的女兒了,為了讓女兒安心學業,她選擇了隱瞞自己的病情。女兒的越洋電話打來,她像往常一樣的編輯各種美麗的謊言,和女兒聊天,放下電話又是眼圈紅紅的。阿姨心里苦只有自己來承受!“空巢老人”已被社會所關注,那幾年天天大街小巷放著《常回家看看》歌曲,可是回家的時間在哪里?
社會的老齡化已經越來越嚴重,看到電視情感類節目《誰在說》中,經常會有老人輕信傳銷買了好多保健品的家庭糾紛。其實,都是精神上的苦悶導致的。傳銷人員嘴甜,會說話,陪老人聊天解悶。兒女們忙事業,忙自己的家庭,尤其在老人生病,子女應床前盡孝時候,沒有時間。老人當然會難過,傷心。轉而,被不法分子有了可成之機。老年人將來的養老問題,很簡單老人買菜做飯怎么辦?有了毒保姆是事件后,怎么能請到合適安全的保姆。老齡化社會還有許多的問題,我就不在一一贅述。
“少年莫笑白頭翁,花開花落幾日紅”誰都有老的一天,希望全社會都愛護老年人的晚年,因為你我她的明天,就在于今天你我的奉獻!陪伴老年人,希望能有時間,不慌不忙的帶著父母旅游;父母生病時徹夜守護在左右。讓“堂前盡孝”不是一句空話,不要等父母真的去了天堂,再去追悔不已!僅此送給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