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人來說,過了春節,新的一年才算真正開始。時光匆匆,從去年疫情突發「被迫一個人過年」,到今年形勢判斷失誤「再次一個人過年」,中間歷經種種變故,讓這個春節過得舒坦而有意義對于為接下來 10 個月樹立生活的儀式感尤為重要。
早在月初,我就確定了春節一周的封閉式安度計劃,到今天假期正式結束,我也解封。雖并未完全按計劃執行,總算有收獲,也是一次難得的體驗。今天趁記憶猶新,將這幾日所學、所思、所感寫下,作為第一次正經的復盤記錄,希望這個好開端能延續下去。
新春·封閉式安度計劃
看起來高大上的名字,其實核心很簡單 —— 斷網和修心。
退出微信和一眾社交軟件,為自己創造一段完全屬于自己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
春節這周,大部分時間我一人獨處,早早在微信名后加上 「2.11-2.17 不在線」,不接收也不回復消息。
家里沒有明顯的掛鐘,不看手機的時候,甚至失去對時間的感知。天光就起床,困了倦了就睡;餓了就自己煮飯,即使花很多時間只是烤了個紅薯也沒什么負罪感,反而過程中體會烹飪的樂趣;在家待得膩煩,就出門曬曬太陽感受下外面的熱鬧,再回到家窩在沙發隨手翻翻雜志又很快靜下心來。
恕我直言,一個人的春節可真太爽了!這一周的嘗試給我帶來很多,除了一人獨居,與自己、與時間相處的思考之外,更重要的是提供了適合自己的城市生活靜心方法。詳細的感悟就留到之后再談。先梳理下這個春節我都做了什么。
閱讀
給大腦一些想象空間
我并不是喜歡時刻盯著電子屏幕的人,也非常反感短視頻,但仍不自覺被視頻化的學習和生活方式侵襲。
不是說視頻全都不好,這是勢不可擋的發展潮流,必有存在的合理性,也確實具有無可比擬的普及性和便利性。
問題在于,視頻是非常單向性的、快節奏的、固化的輸入。與之相對應的傳統圖書,往往能透過文字激發人更多的想象。(這里只是個人片面看法,請勿做深究)
這個假期,我退出了各種長短視頻平臺,看了這幾本書。
1. 《癸酉本紅樓夢》
我真的不太愛看書,唯獨《紅樓夢》怎么看都覺得不夠,各種紅學流派和考究也略知一二。《紅樓夢》是一本未完的書,而《癸酉本紅樓夢》是近年來唯一出現的 80 回后的版本,總共 28 回。
這個版本的存在前幾年我便知道的,種種原因未能細度。除夕偶然聽到一個很好的《紅樓夢》解析節目,比我之前聽過所有紅學家的分析都要好,里面提到了癸酉本,于是也趁閑讀了一遍,只能用相逢恨晚形容。
雖然個別情節仍有瑕疵,我還蠻傾向于這是《紅樓夢》的原本,至少看了后面的結局總能明白這本看似寫兒女情長、封建家族落敗的書為什么曾是清朝禁書,明白為什么書里玩了那么多文字游戲,看到了不僅是嘆個人家族興衰而是感民族之亡、悼時代之哀的血淚史和大格局。總之算是圓了我心里的一個紅樓夢吧~
PS. 想有空組個局,一起聊聊《紅樓夢》
2. 《平臺革命》
主要解構了相對于傳統企業的線性價值鏈,「平臺」這種商業模式的產生和特點、體系結構、發展趨勢,以及平臺是如何通過一系列規則來顛覆市場的。
這本書是硬核干貨的類型,目前仍在看,之后準備用這本書寫一篇詳細的拆書稿。
3. 《品牌的起源》
最近腦子秀逗,總是突發奇想的想創業(如果不是只有通過A,B,C,D輪融資千萬才叫創業的話)。于是找了這本書,想從源頭上理一理品牌建立的思路。
這本書和經典的《定位》是同一系列,問題是年代確實有些久遠了,所以也只是隨便翻看。核心其實就一句話:先分化出品類,再建立品牌。
這和喬布斯的做法不謀而合:不是看到市場有多大,消費者喜歡什么才生產什么,消費者在被給出選擇前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我們不是要去滿足顧客的需求,而是創造新的品類和需求,然后讓品牌成為這個品類的第一名。
4. 《關于火鍋的一切》
這是《智中》出的主題雜志,其實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書,里面匯集了對很多不同地域、不同派別火鍋經營者的采訪,介紹了中國火鍋從古至今的發展,川渝紅鍋、廣式打邊爐、北京銅爐鍋等主流火鍋的異同,是一本越看越餓的書。
連續兩年都是一個人過春節,在火鍋里好像能感受到那種熱氣騰騰的氛圍。除夕前把餐桌移到小院子里(實在想不出來怎么稱呼我家那塊露天空地,姑且叫小院子吧),這樣一來重慶買的火鍋底料應該很快就能吃完了。
我還專門做了整理,希望自己不僅是個會吃的瘦子,也能對「吃」侃侃而談~
對了,還看到了對「肉燕」的介紹,一段難忘的回憶再次涌上心頭,哈哈哈~
5. 《酒的全事典》
春節發生了一個特別囧的「事故」,第二天我恢復元氣,翻了這本書。里面介紹了精釀啤酒、葡萄酒、雞尾酒、清酒幾種主流酒品,看到了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對于酒,對于精致生活的熱愛。
里面有幾篇訪問是關于中國本土精釀啤酒品牌的,每個創始人都表達了自己對精釀的理解,為自己也加入了一場精釀帶來的文化革命感到興奮(也太能為喝酒找理由了!!!)。
對了,在書里還看到了「梅子酒要放夠半年才好喝」,所以之前釀的三個月就迫不及待開瓶了還是短了些。今年不能總蹭別人的酒了,我也要買些漂亮瓶子釀起來。到時再來喝酒吧~
原本計劃是一天一本書,最后目標沒達成。《碎片化傳播》、《中國茶》、《溫泉的日本史》這幾本沒來得急看。
最近讀書有些感慨,以前喜歡看小說,有情節自然能推動著讀下去;現在更愛看紀實性的、小視角的、接地氣的東西,讀散文。時間真的能沉淀一個人罷。
烹食
廚房里的自在時光
雖然只有一個人,除夕我還是特別有儀式感的給自己做了六道菜,其中包含一份三斤的小龍蝦外賣。
年夜飯通常最晚中午也要開始準備了,我不會做太復雜的菜,也忙活了一下午。快六點的時候做好,雖然每到飯點,但也不比等誰,就直接開吃了。
本想著不看春晚了,結果快 8 點的時候還是不自覺地守著投影,還專門比對了是不是中央臺的。對習慣除夕逛花街的廣州人,留在屋子里過年好像有點無聊,但對東北人來說,看春晚就已經是地道的過年方式。
另一個屬于北方年味的習俗是晚上吃餃子。本想買餃子皮和肉餡自己包的,結果去的晚了,只買了現成的。從晚上到午夜,最幾乎一刻不停歇的吃,敲鐘的時候已經飽的不行,秉承著「買都買了」的指導思想,還是象征性地煮了份餃子,給家里打了個視頻電話。
爸媽吃的不錯,相比于跟我視頻,他們更想看貓。嗯,不錯。
熬夜把所有碗碟洗好,又清理了下屋子,接下來就是新年第一天了,要清爽迎接才是。
剩余的幾天,吃的都很簡單,幾乎都是自己做的。
想要好好做頓飯,真的要花很多時間。買菜、洗菜、切菜、蒸炒烤炸,再加上洗碗,差不多能看一部電影了。然而平日里的奢侈,到了假日,確是難得的享受。
烹飪是需要一心一意的事情。切蘿卜時一個不留心,手指就多了一道口子;煎蛋時一恍惚,原本要做的糖心蛋就熟了。所以做菜不能想別的事,滿心都要放在眼下,專心享受把不同食材創造成美味的樂趣。
我的廚房拮據,所有器具都觸手可及,反而避免了大廚房的手忙腳亂,讓不善烹調的我有種一切皆在掌控內的淡定。
我做飯的時候比較隨意,不會像網絡上的美食達人,選擇景美的餐盤,把食材擺出垂涎欲滴的造型,甚至做得算不上多好吃,但因是親手煮的,頗有些犒勞自己的意味,所以更留心品嘗菜本身的味道,總能吃光。
行街
用影像記錄故事
春節前和鄰居說好一起拍街上的新春氣息,結果天公不作美,連續下了兩日雨。大年初一,我閑來無事帶了相機出門,用快門繼續了一些這個春天的故事。
老城區舊屋門上的對聯
廣州春節熱衷買風車,好運會轉過來
不能回家過年,所以不急著收市,上午生意該是很好,累到睡著
這里有舊屋上的春聯,累到睡著的菜販,戴著口罩吹不動風車的男孩,看到孩子們高興地離開自己也露出了笑容的棉花糖攤主,走不動哭著要抱奶奶大腿的孫子...?街拍很鍛煉人的觀察力。
以前總糾結自己不會拍絢麗的照片,春節拍了這組,幾乎都是轉瞬即逝的場景,讓我意識到其實這就是我的風格 —— 記錄真實、貼近生活、不可復制。
新的一年,要帶著大法和小光繼續記錄。有些照片要讓時間賦予它意義。
醉酒
開心的時候酒醉人不醉
春節最意料之外的就是那場醉酒了。年前就和朋友們約好初三一起聯動串門,最后興起決定一起去 KTV。
其實我是被騙了,原以為可以去吃自助餐的,結果去到只有酒。
我是不擅唱歌的人,一晚都在欣賞麥霸們的表演,但也總得干點什么,所以喝酒吧。其實我也點了幾首歌的,想著喝完第六瓶的時候就一展歌喉,結果后面點歌的人都不斷置頂,我喝到第七瓶了還沒到我。
唱到深夜,晚上吃的東西早已消化,又因白天吃了太多甜食,第七瓶半的時候,一個反胃吐得稀里嘩啦。
其實意識倒是一直清醒,只是啤酒氣多,吐個不止。好在都是彼此熟識的朋友,大家很照顧,又囑咐鄰近的朋友務必送我回家。
A 總送我到家的時候已經三點多了,我脫了外套就直接歪在沙發上了,他貼心地拿了個桶放我旁邊,桶底有點臟,他還在地毯上墊了很多紙巾,然后跟我說想吐就吐在桶里。
早上六點從沙發上起來,慶幸沒吐到家里,洗了澡吃了早飯,頭不疼胃仍不太舒服,但也算是復活了。
給 A 總發了消息多謝他,他知道我過年立了 flag 不上網,只是回復「好好休養,繼續閉關」。這個弟弟真好。這也是我過年這幾天唯一一次主動上網,總歸破功了。
后來朋友問我:“那天喝酒怎么還醉了,不像你啊,是不是找了個替身?”
我說其實我是高興,但高興中又夾著一點擔心。
春節是團圓的日子,在這個時候屏蔽外界的聲音,一人獨處就分不出是過節還是平時,沒有氛圍的烘托也就不會帶有情緒,無論開心還是難過。反而是那天和好友聚在一起,串門、收紅包,突然想起這是過年,慶幸自己身處異鄉卻有好友在旁,但家人又遠在故鄉,內心多少有些五味雜陳。
連續在廣州過了三個春節,回想起來各有各的艱難。今年全國疫情都已經平穩,鄰近年關哈爾濱又嚴重起來,爸媽連續待在家中,做了三四次核酸。早知如此,真該 12 月的時候帶他們來廣州過年。
我不常懷念家鄉,但今年越發掛念家人,希望明年無論在哪兒,都能一起過年。
寫在最后:
最初想到這個斷網計劃,是因為這段時間狀態一直不好,工作效率很低,注意力總是不夠集中,于是想嘗試人為切斷外界干擾。過年嘛,也不求能做多少有意義的事情,就是許自己一個不被打擾、能安心獨處的假期,好好休息,隨便干點什么都好。
過程中也有顧慮,別人找我怎么辦?家里人會不會擔心?于是把有時效性的工作提前做好,跟家里人打好招呼,大家都很理解。到最后發現其實「失聯」幾天也沒什么大不了,信息今天再回也無所謂。當然也會錯過一些東西(比如失效的紅包),但得到的清凈和安寧是值得的。
以后有條件的話,每個月都應該這樣失聯幾天,哪怕一個下午,關了手機,專心做些自己感興趣的事,看看雜書,做個烤雞,畫個手賬,或者只是安靜地寫些文字。
還要特別謝謝李雷。他平時都是在我床上打滾弄一床毛,然后干干凈凈地跳到自己床上睡,春節的幾天破天荒地整晚在我身邊。貓真的是特別有靈性、能感知情緒的生命,這一年有他真好。
原本想寫的還有很多,但篇幅已經夠長,今天就先到這里。最后的最后,跟大家說聲遲來的新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