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親愛的生活》講述了別離與開始、意外與危險、離家與返鄉的故事,被認為是艾麗絲?門羅最豐富、最完美、最具有個性的“集大成之作。”
? ? ? ?艾麗絲?門羅,加拿大作家,1931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代表作有《逃離》《親愛的生活》等。曾獲得加拿大總督文學獎、吉勒文學獎、英聯邦作家獎、全美書評人協會獎以及布克國際文學獎等。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
? ? ? 《親愛的生活》整本書由14篇小說組成,每個故事都透出獨一無二的現實感,引起我心靈強烈的共鳴。第一篇《漂流到日本》中的女主人翁格麗塔是個詩人,在一次受冷落的聚會上,她愛上了一個唯一關注她的男人哈里斯。她對他如此渴望,獨自一人時朝思暮想。想盡一切辦法去尋找他、靠近他。她在火車車廂與別人發生糾葛,回來因找不到年幼的女兒而膽戰心驚,當看到差點丟失的女兒不知所措迷茫地坐在地上時,那一刻她突然醒悟,這是一種罪惡——她將注意力放在了別處,固執地四處尋覓關注對象,卻沒有關注孩子。
? ? ? ?當火車到站,哈里斯來接她時,她沒有試圖逃開,她只是站在那里,等著接下來一定會發生的任何事。這個開放式的結尾,讓人察覺到女性對平淡乏味生活的拒絕和對未來的迷茫、對愛情里的激情盲目追求,對生活的反思和審視。門羅只是用故事如實呈現生活,很冷靜很客觀地描述,沒有任何道德審判、說教、不做任何判斷。
? ? ? ? 《沙礫》中,媽媽想要有更多興奮和刺激,不顧一切地追求自己的愛情,帶著姐弟倆跟年輕的情人尼爾共同生活,導致姐姐卡蘿意外落水喪生。因為沒有擔當起照顧兒女的責任,媽媽此后的生活發生巨變。弟弟也一直無法擺脫失去姐姐的痛苦。長大成人后,他找到落魄的尼爾。尼爾告訴他:無論發生什么都欣然接受。一切都是禮物。我們給予,我們接受。“重要的是開心”,他說,“不管怎樣。試試看。你可以的。會變得越來越容易。這和環境沒關系。你無法相信這種感覺有多好。接受一切,然后悲劇就消失了。或者至少,悲劇變得不那么沉重了,而你就在那里,在這個世界無拘無束地前進。”
? ? ? ? 我們無法改變生活,只能改變自己對待生活的態度及方式。可無論生活以哪種方式前進,我們都要背負著沉重的人生,卻依然不能失去勇敢前行的力量。
? ? ? ? 《亞孟森》描述了女主人翁薇薇安的一段灰色的人生經歷。這是一個流產的愛情故事,即便結局是很遺憾的,不也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仍是自帶光芒的一部分嗎?在《亞孟森》中有這樣一段:“他漠視我的那種男性態度——現在我知道,這種漠視會迅速轉向其反面——而他漫不經心的開車技巧讓我興奮。我因為他是一個外科醫生而感到激動,雖然我絕不會承認這一點。就在現在,我相信我可以為他躺在任何沼澤地或污泥地理,或者如果他要求站著的話,我可以讓自己的脊柱被擠壓在任何路邊的石塊上。我也同樣知道我必須把這些感受留在自己心里。”
? ? ? ? ? 這是被男人完全征服后的女人的軟弱與溫柔。在愛情里,女人是不怕被傷害的,是完全開放而沒有自我界限的。是知道沒有結局、無望的深愛而不計尊嚴地付出。
? ? ? ? 門羅將男性之所以吸引女性的關鍵因素——冷酷,大膽而克制地表達出來,并令人信賴地指出了女性在面對愛情時柔軟卑微的一面。男人對愛情的看法,也被門羅觀察得很細致,判斷得很精準,她大膽,客觀而優雅的敘述,有著堅不可摧的真實感。“而關于愛,顯然,什么也沒能改變”。我們自己在生活中又何嘗不是這樣?
? ? ? ?14篇以小見大的小說,講述了不同的情感經歷。正是各式卑微的小人物的情感故事構成了生活,我們每個人也是憑借著這些復雜的情感擁抱著生活,作者也正是以這些瑣碎的細節來表達對生活的摯愛。在人生這趟旅途中,所有的事都不會像我們希望的那樣發生。但到最后,這些都不要緊。我們終將原諒這個世界,原諒我們自己。因為,我們一直以如此善意對待的生活,終將以善意回饋你我。親愛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