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因為一個名字而錯過了一部電影,就像這個信息繁雜的年代,沒有人喜歡在可能不感興趣的人或事上花費自己寶貴的時間。而這部電影從名字來講,直譯是《他人的生活》,為吸引眼球被翻譯為《竊聽風暴》。怎么說呢,過于商業化了,本片的質感和水準我覺得不輸《辛德勒的名單》,只不過聚焦的人群不同,引起的社會效應略小,以及宣發和主創的名氣,導致反響遠不及前者,但當年能夠擊敗《潘神的迷宮》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也說明其官方的認可。
就像我開頭說的,正常人不會花時間在一個陌生人身上,而本片的主角卻是一個以監聽為職業的前東德“斯塔西”人員。因為自身的專業,以及如機器般縝密的思維,還有內心的信仰,被安排監聽一名作家和他的演員女朋友。
因為名字的誤導,開始我以為本片要拍成一部《潛伏》般的電影,等待著最后作家和他女朋友的反轉。自以為是的以為猜中了劇情,可結局卻狠狠給我來了一次打臉。簡單的搜索了一下當時的背景,東德希望能夠通過對所有管轄人民實施全覆蓋的監視監聽,一旦發現了任何可能顛覆統治的苗頭就將被秘密蒸發。片中的世界可以說是一個擴大版的“集中營”,雖平時活的像一個正常人,任何人卻無不人人自危,談“斯塔西”色變。
有句話講,絕對的權力,必定會誕生絕對的腐敗。即便有著一批類似主角一樣盡職盡責的骨干,也難逃自己成為所謂上層官僚滿足一己私欲的工具。在一次次被忽視和挫敗之后,他認識到了當權者的墮落和丑陋,同時見證了被監視者的浪漫和真摯的愛情。雙方的強烈對比,讓他的內心激烈碰撞,在掙扎過后他選擇了維護內心的良知。即便這種行為在當時的環境下顯的那樣的卑微和迂腐,即便在仕途上從一片光明到被狠狠打入冷宮,他仍監守著自己的內心。
圍墻再高,也擋不住人性的光輝。終于在柏林墻被推倒的那一刻,他和曾經被他監聽的作家都像解開了腳底的枷鎖。兩個男人用自己的方式一個做到了默默守衛,一個做出了暗暗感激。一個明知不可為卻依舊為之,一個明明可相認卻選擇不去打擾??吹阶詈笾鹘亲旖羌毼⒍虝旱囊粋€上揚,就像你看到了荒漠中開出了鮮花一樣的欣慰。
想起了前段時間《人世間》里炳坤的內心獨白,盡管沉沉浮浮,但還是要做好人啊。盡管環境會改變,形勢也會改變,可人到了什么時候,都不要忘了如何做一個好人。像片中的二位,雖遭遇了種種不幸,但始終能夠堅持住這一個做人的根本,相信善惡到頭終會有報。
本片是不可多得的電影,它擁有一種足以喚醒一個人內心最真摯的良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