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產,歙縣南部的一個深山村,是一個依山就勢隨地賦形所建的“U”形村落,村落的規模和體量不大,但卻連綿成群,是皖南地區鮮見的土樓群村落。10年前的陽產還藏在深山無人知,如今的陽產,已是名聲在外。
陽產全村有300多幢建筑,196戶、500多人口,全村無外姓,皆姓鄭,據介紹,400多年前老百姓為躲避戰亂從河南遷徙至此。
陽產村名因何而得?村民說,村子山勢較高,村莊朝陽而建,陽光充足,且房子均建在山坡上山勢險峻的地方,歙縣南鄉人念“陡”音為“產”(陡峭之意),陽產的地名大概由此而來。
土樓是陽產村最大的特色。一座座,一排排,密密麻麻,一幢接一幢,逐漸形成現在的模樣。土樓群依山就勢、千姿百態、布局合理、錯落有致,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具有濃郁的山區民居建筑特色。無論是單棟土樓,還是整個村落的土樓群,都有一種鄉土的美感,體現出獨特的畫境美、意境美、雄渾美、氣勢美。02 10年前,記者第一次到陽產,山高路險,山多地少,村民經濟來源主要靠打工,村莊光棍多、留守老人多、空心化現象十分嚴重。500多人的村莊,實際居住人口不到100,人均收入還不到2000元。
“山水護土樓,帷幄命長久,千年無人問,我救黃土樓。”這是陽產村民鄭小河寫的詩。在陽產,鄭小河很受人尊敬,不但因為他的書法好,還因為他是村里保護土樓的發起人。
鄭小河今年77歲,高中畢業后當了三年兵,退伍后回鄉當過教師,之后招工去了馬鞍山鋼鐵公司,一干32年,做過工人和管理者,1997年退休回鄉。
保住陽產。采訪中,鄭小河不止一次提到保住陽產就是保住文化。為了保住土樓,他曾給市領導寫信,市領導赴陽產調研,陽產保護進入健康的軌道。與此同時,在他陽產,這座沉睡了400余年的村莊,在中國鄉村旅游大步發展的春天中醒來。的有效宣傳下,陽產“皖南第一土樓群”的美名廣為傳揚。
鄭小河與陽產土樓
IMG_20220820_103319.jpg
IMG_20220819_173309.jpg
IMG_20220819_173755.jpg
IMG_20220820_080502.jpg
IMG_20220820_080918.jpg
IMG_20220820_080935.jpg
IMG_20220820_082222.jpg
IMG_20220820_082259.jpg
IMG_20220820_082318.jpg
IMG_20220820_082326.jpg
IMG_20220820_082453.jpg
IMG_20220820_083347.jpg
IMG_20220820_090400.jpg
IMG_20220820_095248.jpg
圖片2.png
下載.jpg
圖片1.png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