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母親的手搟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如 溪
? ? ? ?我出生的那個年代,國家不富,家鄉更窮。因為貧窮,所以生活很差。如果能吃上飽飯,就已經阿彌陀佛了,什么營養不營養,就別去奢求了。家鄉主要的農作物是玉米、紅苕,然后就是大米和小麥。計劃經濟的年代,大米是不夠吃的,所以很少吃;小麥也很少,一般情況下也是吃不上的。要等到家里來了客人或者有什么喜事、好事還有就是過年過節的時候,才能美美地吃上一頓大米干飯或者是白面之類,平常吃的主要是紅苕、玉米之類加上少量的大米和我們家鄉特制的酸菜煮的稀飯,一日三餐,天天如此……
? ? ? ?我們姊妹六人,就象是一群小燕子圍繞在父母親身邊,總是渴望能給我們做好吃的。那個饞啊……如果真有了好吃的,都是我們六個兒女吃,父母吃的都是最差的……母親看到我們饞得實在可憐了,偶爾也會給我們改善一下伙食——親自做手搟面。
? ? ? ?手搟面做起來很簡單。先把磨好的面粉放在一個洗干凈了的盆子里,然后加上適量的清水,用手來回攪拌。攪拌均勻了,如果太干,可以再加一點清水;如果太濕,也可以再放一些面粉。總之,一定要恰到好處。這時,就可以把和好的面團放在面板上,雙手使勁地揉,揉的時間越長越好。揉的時間越長,和出來的面就越有韌性,就越好吃。這時,就可以點火燒水了。在揉得差不多了的時候,用手把面團壓開,壓得越開越好,這樣用搟面杖搟起來才方便。在壓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壓得平坦和均勻。在搟的時候,還要注意邊搟邊撒一些干面粉,在我們老家把這叫“撲面”。撒干面粉的作用就是不要讓已經搟開的面皮相互黏合。母親每次在搟的時候,面皮還會在面板上發出“辟辟叭叭—辟辟叭叭”的響聲——那就是天下最美妙的音樂,至今還在我的心中回響——久久地回響!
? ? ? ?把面皮搟到很薄很薄的時候,就可以不搟了。當然,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確定面皮的厚薄。把搟好的面皮疊成一個長條,就用菜刀切。根據自己的喜好,想切好寬就切好寬,想切好細就切好細。切好后,一定要馬上用手把面條攤開,不然很容易黏在一起。這時鍋里的水已經燒開了,把切好的面條放到鍋里去煮,煮到五分鐘左右鍋里就開始翻白浪,一股清清的面香撲鼻而來,真的好香好香……再煮一分鐘就要立即放進一碗涼水,是為了增加面條的清爽度,不至于黏黏糊糊。然后馬上起鍋放到碗里,加上事先調制好的佐料,攪拌均勻,就可以吃了。
? ? ? ?那時候沒有什么佐料,不象現在做個飯什么佐料都有。那時的佐料十分簡單,只有鹽、辣椒、豬油、蔥和姜蒜,別的沒有,就是有也沒錢買。母親每次都把這些佐料給我們調好、放好,有時也會放一些我們家自制的酸菜。那時我還很小,可是我能吃一大碗,甚至還要喝一碗面湯……
? ? ? ?我已經三十年沒能吃到母親的手搟面了,而且永遠也吃不上了……多么懷念母親的手搟面啊!多么想再吃一碗母親的手搟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