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問我,為什么喜歡看書?每次問,我都很難回答的上來,不是覺得回答的太虛,就是感覺沒回答到點上。自己有時候也經常思考,大家都知道多看點書是好的,可究竟多看點書有什么用?都很難回答得讓人滿意。
注意!我這說的是看書,不是家長掛在嘴邊的讀書。只是因為我還算聰明,再加上還算努力,小學到初中成績都挺好,很多人誤以為我很喜歡讀書。其實我只是擅長讀書,談不上喜歡。
第一次看課外書應該是在初三,同桌去昆明旅游買了很多課外書,幾本三毛,幾本韓寒,幾本郭敬明,還有一些名著。同桌看沒看我不知道,反正我都借來看了。不過畢竟是初三,升學壓力大,當時成績也挺好,拿獎學金那種,家里期望也挺大的。也只是看看,還是專注在學業上。
上了高中就不同了,我記得分班的時候我好像是我們班第一名來著,班主任還特意讓我坐第一桌,我自己搬到最后去了。高一到高二是我看書最投入的時光,高二結束我是全級倒數第一名,班主任給我父母發短信,勸我休學。
現在家里人還在問我為什么成績下降那么快?是不是上網或者談戀愛?
其實都不是。我那個時候還不會玩游戲,更不喜歡上網,對異性挺多就是抱著欣賞的態度看看,壓根就沒談什么戀愛。我的作息和班上勤奮的同學差不多,每天早早的到教室,上課也不調皮搗蛋,不過他們是在學習,而我是在看課外書。那個時候喜歡三毛,喜歡魯迅,喜歡錢鐘書,喜歡王小波,喜歡李敖等等,反正是我能看到的書,我都看。
看得多了,想的也就比較多,看不上當時的教育制度,覺得與同齡人不在一個思想層面上。你們會覺得我自負,但我不是一個自負的人,相反我很低調,自信倒是一直不缺。只是我自認為對這個社會的認識自己當時對教育制度的思考明明只是懂一點很小的皮毛,卻以為已經足夠了解,導致自信的點不對。
當時有過輟學的念頭,真的是不想讀書了,感覺我們的教育和放羊的孩子一樣。屬于有了一點自我認知就覺得自己是上帝那種,不知天高地厚。語文考試,我的作文都是零分,不是感覺來了整一首詩歌,就是文思如尿崩,作文空格不夠我寫。反正不安套路來,也不照規矩寫,寫我自己想寫的。有一次寫課上寫小說被班主任逮到,看了后給我一句評價——狗屁文章!我記憶至今。
休學一年,家里給了很大的關懷,覺得還是要考個大學,反正已經是最后一名了,想著努力就好,也不用太高的要求。名牌大學是不用想了,一般的就成。開始在心里想著怎樣學習才能考上?課上四十分鐘就特別重要,得保證效率,畢竟對我來說都是新課,別人是復習,我是預習,所以不能熬夜,午覺必須睡,那時候,晚上一般11點就睡了。英語就別管了,一年也抓不起來,語文也別管了,及格就行,重點就只有數學和理綜了。一張卷子肯定有難題,那是給成績好的人準備的,我沒那時間去專研,我只要保證把一張卷子的基礎分數拿到手就可以了。這樣一想,開始把高一到高三的數學和理綜課本找來看,太難的題不管它,就只看基礎。
高三上學期成績還是在班上倒數,不過也沒慌,依然按照學習計劃來,起碼沒考一次試,知道自己哪些知識還沒學過。下學期過半的第一次省統考,像坐火箭一樣,年級排名二百多名,算是摸到一本線了,之后成績穩定下來。
高考屬于超長發揮,多考了三四十分。填志愿的時候,老師醫生土木在當時都挺火,那我就不考慮,想著大家都去填這些專業,將來競爭肯定特別大。物以稀為貴,當時填的志愿都是比較冷門的。
后來貴大有一個補報的短信,看到了森林資源管理這個專業,想到西方很多發達國家都是先發展再治理,而且我國的環境污染確實比較嚴重,覺得這專業將來肯定能得到重視,就補報了。今年十九大果然開始強調生態。
大學是我垮掉的四年,就瞎混了,也開始玩游戲,掛了很多科,多到不敢想的地步,我們班的人基本就沒見到我,都逃課去了。第一下學期掛了八科,大二期末考試因為熬夜看《明朝那些事兒》沒去考試。遇到一本好書的時候,我經常熬夜,當時輔導員打電話給我,我還沒睡,一直在看,我不喜歡撒謊,直接說我在宿舍,但不去考試。大三大四想通了,在怎樣也得拿到學位證吧,于是開始了瘋狂的重修。
大學四年也不是全沒收獲,得過籃球賽冠軍,自己編排的小品也是二等獎,這個真是自己編的,臺詞動作情景都是自己想的,這點比較佩服自己。最牛逼的是有一門課全班一半的人掛了,包括學霸,而我沒有,原因是老師喊人上去講課,其他人都是跟著書本來,而我不一樣,書本都沒看,全按自己想的來講了,導致老師印象深刻。逃課了問我原因,我說做兼職去了,她說下次提前給她說,就不點我名了。
大四畢業,沒投過一份簡歷,沒去找過工作,有天在宿舍睡覺,室友打電話說有公司來招人,以為要面試,結果直接簽合同。這公司要招50人,我們全專業都找不到50人。
上班半年,工資待遇各方面都不錯,每月能有一萬左右。因為各方面的原因,也想離家近點,想著還是考公務員,然后辭職,回家安安心心看了三個月的書,我是只想考我們縣城的,因為我知道,人都是隨遇而安的,考其他地方,你基本就待在那兒了,而我只想離家近一點。所以其他地方的招聘我都沒報,最后考上了。
說這么多好像和看書沒什么關系,但我覺得是有關系的。在我人生的每一次選擇中,起碼到現在為止,我還算滿意的。不管是高考志愿還是畢業后找工作,都是我自己的選擇。
我們的大腦就像一個計算器,當我們需要計算的時候,而計算的資料就是你所看的書,你的經歷,你自己的價值觀。
我能在高考志愿的時候,不去選擇那些人多的專業,不去聽父母的安排選擇老師或醫生,在補報的時候選擇林學這個專業,在考公務員的時候就確定只考我們縣城,都是因為我看的書。
因為這些我所看的書,讓我知道,我想過的是怎樣的一種生活。
很喜歡一句話——怎樣的人生才算成功的人生?按自己的方式過完自己的一生就是成功的一生。
我們很多人其實是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的,很多選擇都是周圍的環境推著你前進。這個世界給你呈現什么樣子,你就以為它就是這個樣子。而看書,會讓你發現不一樣的世界。
你有自己的價值觀,對某件事有自己的看法,你懂得自己的選擇,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這些,都是因為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