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除了對家里那本早已破皺不堪泛黃殘缺的《萍蹤俠影錄》偶有翻拾,我最早看過的一本武俠小說便是《倚天屠龍記》,最早喜歡的那個人叫張無忌。
天真爛漫的年紀里,當真也是個坐不住的,于是,書是囫圇吞棗地翻看,人是稀里糊涂地喜歡——而且一喜歡就是很多年。
零幾年的時候,我也不過將將十來歲,蘇有朋版的《倚天屠龍記》開始在各大衛視輪番熱播,謙謙公子,溫潤如玉,白衣如華,一顧傾城,再顧傾國,從此我更是一頭扎進張無忌的英雄溫柔鄉里,只恨自己不是冰雪聰明的趙姑娘能伴其左右,再沒走出來過。
前有吳啟華,后有鄧超,珠玉在前,木櫝在后,不知為何,我多年心心念念的卻也只有蘇有朋版的那個張無忌而已。以至于后來,連我自己也開始自我懷疑,那年喜歡的究竟是蘇有朋還是無忌哥哥,或只是單單純純的一個溫潤如玉的白衣少年形象而已。
近日閑來無事,又把金老爺子的射雕三部曲翻了個遍,將郭靖楊過張無忌三人一一比對之后,心中懊悔頓如波濤洶涌萬馬奔騰——真真是那時年少豬油蒙心,竟將渣男比作良人,枉把一腔深情錯許。
看完射雕三部曲,懊悔之余,倒也想明白原來感情世界里的出場順序相當重要,對的時間遇上對的人是一生,錯的時間遇上對的人是一生遺憾,對的時間遇上錯的人是遺憾一生。黃蓉和郭靖,郭襄和楊過,李莫愁和陸展元皆是如此。
精靈古怪的黃蓉一踏入江湖,便遇上了敦厚老實的郭靖,于是一生不離不棄至死不渝以身殉國;身世凄慘的楊過自小遇上美麗出塵的小龍女,終南山古墓日久生情,于是千帆過盡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十六年至死靡他,哪還顧得郭襄為他半生顛沛流離終身不嫁青燈古佛;至于李莫愁和陸展元,從郎情妾意到郎無情妾難忘,則囿于封建社會的常態,到了江湖兒女這里便有點行不通,于是由愛故生怖,由愛故生恨。
射雕三部曲里,最令人心疼的莫過于小郭襄。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那年蒙古軍營中,她碎碎念道:“可惜我遲生了二十年。倘若媽媽先生我,再生姊姊,我學會了師父的龍象般若功和無上瑜伽密乘,在全真教道觀外住了下來,自稱大龍女,小楊過在全真教受師父欺侮,逃到我家里,我收留了他教他武功,他慢慢的自會跟我好了。他再遇到小龍女,最多不過拉住她手,給她三枚金針,說道:小妹子,你很可愛,我心里也挺喜歡你。不過我的心已屬大龍女了。請你莫怪!你有什么事,拿一枚金針來,我一定給你辦到。”
只可惜她與楊過是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老亦有婦,生不逢時,連一個可以開始的機會都沒有,她叫他大哥哥,他也只當她是妹子,而且是一個很喜歡的遠房妹子。
遇見張無忌的時候,我還不懂感情,自以為的喜歡也太過膚淺,流于表面,只因一襲白衣翩翩,枉把一腔深情許他。今日舊典重溫,方才明白像張無忌這樣優柔寡斷搖擺不定性格的男人在愛情上實在算不得良人。
就連金老爺子自己也說:“在愛情上,楊過對小龍女至死靡他,視社會規范如無物;郭靖在黃蓉與華箏公主之間搖擺,純粹是出于道德價值,在愛情上絕不猶疑。張無忌卻始終拖泥帶水,對于周芷若、趙敏、殷離、小昭這四個姑娘,似乎他對趙敏愛得最深,最后對周芷若也這般說了,但在他內心深處,到底愛哪一個姑娘更加多些?恐怕連他自己也不知道。”
在《不識張郎是張郎》這一章,張無忌自己更是有過這樣的想法:“要是我能和這四位姑娘終身一起廝守,大家和和睦睦,豈不逍遙快樂?”
可惜天不遂人愿,后來小昭當了波斯的教主,殷離容顏盡毀瘋瘋癲癲,周芷若面似溫柔心則藏刀,只剩趙敏拋卻榮華富貴一路磕磕絆絆陪他走至最后,他自然順理成章地和趙姑娘喜結連理,再不必糾結于到底真心愛誰。至于是不是真的最愛趙敏,恐怕真如作者所言,他自己也未必知道。
《倚天屠龍記》可以講作是張無忌和屬下的兄弟之情,和謝遜的父子之情,張翠山和張三豐的師徒之情,江湖兒女的快意恩仇,卻獨獨不可以講作是張無忌和四位姑娘的愛恨情仇。因為張無忌的愛情不大純粹的,不大美麗的。他是英雄,卻不是良人。
多年以后,不識張郎是張郎,我的張郎早已被歲月流沙掩住了真容。合上書本,也只當獨自喟嘆一聲,那時年少,枉把深情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