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一個作家的作品越多,讀者就會越加了解作者:作者的弱點、背景、人生經歷、喜歡運用的手法、固定風格,以及他寫作的成長歷程。閱讀金庸的小說也是如此。早期的《射雕英雄傳》中,主角是有些魯鈍呆萌,但仍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郭靖。《神雕俠侶》,金庸創作了更加獨特的人物:有些性格缺陷、自卑、極端又風流的楊過。之后的《倚天屠龍記》,張無忌更加貼近普通人,在感情上優柔寡斷,用現在的話就是“暖男”。在最后一部長篇小說《鹿鼎記》中,金庸覺察到了大俠的日漸式微,創造出了韋小寶這樣一個身無武功、猥瑣又狡猾,但卻游走于皇宮和紅花會,七美傍身的反英雄角色;在這一部小說中,金庸真正的游刃有余、戲謔江湖。
金庸寫俠義,忠腸烈膽;寫武功,花樣百出。但最動人的莫過于一個“情”字,在金庸的筆下似有百曲柔腸,催人淚下;或奈何緣淺情深,或嬉笑怒罵冤家路窄,或苦戀愁斷腸,或愛恨交織催心慌。而金庸的里程碑式作品“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之深情,幾對主人公的愛戀,教人難以忘懷。
《射雕英雄傳》郭靖&黃蓉: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
郭黃二人最得金庸偏愛,有最完美的愛情。兩小無猜,情深意篤,幾十年如一日相互深愛,直至雙雙殉國。唯獨華箏之約和黃藥師殺師之仇稍阻兩人,其余大小波折生死關頭兩人都毫無猜忌。郭靖憨魯,黃蓉狡俏,偏偏兩人互補,愛情甜蜜。不僅愛情完美,金庸更是過分偏愛,讓他兩人武功超群,俠義天下,故事直至死亡都不為止。
最甜蜜:《射雕英雄傳》第十五章《神龍擺尾》
黃蓉徑自奔向郊外,并未發覺有人跟隨,跑了一陣,到了一條小溪之旁,坐在一株垂柳之下,從懷里摸出些東西,彎了腰玩弄。只聽她說道:“這個是靖哥哥,這個是蓉兒。你們兩個乖乖的坐著,這么面對面的,是了,就是這樣。” 郭靖躡著腳步,悄沒聲的走到她身后,月光下望過去,只見她面前放著兩個無錫所產的泥娃娃,一男一女,都是肥肥胖胖,憨態可掬。這時郭靖覺得有趣,又再走近幾步。見泥人面前擺著幾只粘土捏成的小碗小盞,盛著些花草之類,她輕聲說著:“這碗靖哥哥吃,這碗蓉兒吃。這是蓉兒煮的啊,好不好吃啊?”郭靖接口道:“好吃,好吃極啦!”黃蓉微微一驚,回過頭來,笑生雙靨,投身入懷,兩人緊緊抱在一起。過了良久,這才分開,并肩坐在柳溪之旁,互道別來情景。雖只數日小別,倒像是幾年幾月沒見一般。黃蓉咭咭咯咯的又笑又說,郭靖怔怔的聽著,不由得癡了。
讀到此處,一個嬌憨癡情又伶俐動人的黃蓉躍然紙上。黃蓉其年方當十五,舉手投足明艷無儔又稚氣昂然;也只有郭靖那毫無瑕疵的赤子之心能得到狡猾嬌蠻的小魔女的眷戀。簡直甜蜜無他。
最癡情:《射雕英雄傳》第二十六章《新盟舊約》
但一望女兒,但見她神色凄苦,卻又顯然是纏綿萬狀、難分難舍之情,心中不禁一寒,這正是他妻子臨死之時臉上的模樣。黃蓉與亡母容貌本極相似,這副情狀當時曾使黃藥師如癡如狂,雖然時隔十五年,每日仍是如在目前,現下斗然間在女兒臉上出現,知她對郭靖已是情根深種,愛之入骨,心想這正是她父母天生任性癡情的性兒,無可化解。黃藥師柔聲道:“蓉兒,咱們回去罷,以后永遠也不見這小子啦。”黃蓉向郭靖望了一眼,見他凝視著自己,目光愛憐橫溢,深情無限,回頭向父親道:“爹,他要娶別人,那我也嫁別人。他心中只有我一個,那我心中也只有他一個。”黃藥師道:“那你還跟這無情無義的小子在一起?”黃蓉道:“我跟他多耽一天,便多一天歡喜。”說這話時,神情已是凄惋欲絕。
礙于與華箏的婚事,郭黃二人面臨離別的危難。黃蓉向來有三分邪氣,不理世俗貞操節烈,情愛便是情愛,便是郭靖娶了旁人,她也此生相依。相較于小龍女為成全楊過名節而默默離去,黃蓉之愛更為肆意任性,正符合她從小嬌慣俏皮的性子。正是這一份癡戀,才最后成就鴛盟。
最深情:《神雕俠侶》第三十九章《大戰襄陽》
郭靖手執長劍,在城頭督師,黃蓉站在他的身旁。再看郭靖時見他挺立城頭,英風颯颯,心中不由得充滿了說不盡的愛慕眷戀之意。他夫妻相愛,久而彌篤,今日強敵壓境,是否能再度將之擊退,誰都難以逆料。黃蓉心想:“我和靖哥哥做了三十年夫妻,大半生心血都花在這襄陽城上。咱倆共抗強敵,便是兩人一齊血濺城頭,這一生也真是不枉了。”一瞥眼,見郭靖左須上又多了幾莖白發,不禁微生憐惜之心:“敵兵猛攻一次,靖哥哥便多了幾十根白發。”
似乎是不愿讓郭靖和黃蓉離開,金庸在《神雕俠侶》中繼續了他們的故事。郭黃作為重要人物,結婚生子,鏖戰襄陽,最后殉國,成就俠義傳奇。每當兩人危急關頭,心中所念總是:“大不了一起死。”情深意重,莫過于此。《神雕俠侶》中,還有這樣的描寫:
原來黃蓉有了身孕。她性子向來刁鉆古怪,不肯有片刻安寧,有了身孕,處處不便,甚是煩惱,推源禍始,自是郭靖不好。有孕之性子本易暴躁,她對郭靖雖然情深意重,這時卻找些小筆,不斷跟他吵鬧。郭靖知道愛妻脾氣,每當她無理取鬧,總是笑笑不理。若是黃蓉惱得狠了,他就溫言慰藉,逗得她開顏為笑方罷。
郭靖送黃蓉入房,等她上床睡好,替她蓋好了被,坐在床邊,握住她手,臉露微笑。近月來二人都為軍國之事勞碌,夫妻之間難得能如此安安靜靜的相聚片刻。二人相對不語,心中甚感安適。黃蓉握著丈夫的手,將他手背輕輕在自己面頰上摩擦,低聲道:“靖哥哥,咱們這第二個孩子,你給取個名字。”郭靖笑道:“你明知我不成,又來取笑我啦。”黃蓉道:“你總是說自己不成。靖哥哥,普天下男子之中,真沒第二個勝得過你呢。”這兩句話說得意深摯,極是懇切。
寫兩人的婚后恩愛,讀來更是柔情滿滿,溫馨十足。
怕是看過83年電視劇的人都會難以忘記黃蓉初換女兒裝,站立船頭、脆聲叫“靖哥哥”的時候,經典中的經典。
《神雕俠侶》楊過&小龍女:為愛而生
讀《神雕俠侶》的時候,只覺得楊龍二人實在太苦了。楊過從小父母雙亡,桃花島屢屢碰壁,在全真教觀受盡欺辱,生平最美好的時光便是在古墓中與小龍女學習武功,但兩人當時卻不識情滋味;待得下山,小龍女失貞,吐露愛意楊過卻不懂,傷心欲絕離去;待得兩人在武林盟主大會上相遇,卻遭世俗反對,小龍女再度離去,欲下嫁于絕情谷主;再之后,中毒斷臂重傷,相隔十六年,虐戀苦不堪言。簡單概括一下《神雕俠侶》的故事情節,簡直就是苦戀的集大成者。
金庸寫楊過“深情狂放”,年輕時不知輕重,四處留情,讓各種女子“一見楊郎誤終身”,連郭襄都情根深種耽誤一生;但楊過一生所愛卻唯有小龍女一人。只因他從小受盡欺辱,對自己好的人便加倍好,對自己壞的人便更狠毒,確是一至情至性之人,心中卻只相信小龍女是對他真正的真心。初讀前幾章,雖然楊過受盡辛苦,我卻不喜歡他為人狡猾;但最后,楊過卻成了我最喜歡的人物,而楊龍之戀的深情切膚,更遠勝旁人。
十六年,他已成為“神雕大俠”,洗凈稚拙頑皮變得深沉冷靜;在一次次艱辛磨練中,他早已把他人之辱、斷臂之仇視作云煙。他不是郭靖黃蓉,在國家危難到來之時可以拋棄兒女之情;他的俠義之舉,或許只是童年的一份自卑。在他心中,只是那個古墓里的頑劣孩子,小龍女冰清玉潔的真心才是他所求。《倚天屠龍記》中,楊過后人黃衫女子只道“終南山下,活死人墓,神雕俠侶,絕跡江湖”;郭襄一生尋找楊過,卻也杳無音訊。毫無疑問,楊龍二人圓了最初的夢想“回到那個墓里,兩人廝守終身”,什么家國情仇,都比不上彼此的一顰一笑。
最性情:《神雕俠侶》第二十八章《洞房花燭》
楊過踢過兩個蒲團,并排放在畫像之前,大聲說道:“弟子楊過和弟子龍氏,今日在重陽祖師之前結成夫婦,此間全真教數百位道長,都是見證。”說罷跪在蒲團之上,見小龍女站著不跪,說道:“咱們就此拜堂成親,你也跪下來罷!”小龍女沉吟不語,雙目紅潤,盈淚欲滴。她頓了一頓,說道:“我既非清白之軀,又是個垂死之人,你何必……你何必待我這樣好?”說到這里,淚珠從臉頰上緩緩流下。 楊過重行站起,伸衣袖給她擦了擦眼淚,笑道:“你難道還不明白我的心么?”小龍女抬頭望著他,只聽他柔聲道:“我真愿咱兩個都能再活一百年,讓我能好好待你,報答你對我的恩情。若是不能,若是老天爺只許咱們再活一天,咱們便做一天夫妻,只許咱們再活一個時辰,咱們就做一個時辰的夫妻。”小龍女見他臉色誠懇,目光中深情無限,心中激動,真不知要怎樣愛惜他才好,凄苦的臉上慢慢露出笑靨,淚珠未乾,神色已是歡喜無限,于是在蒲團上盈盈跪倒。 楊過跟著跪下。兩人齊向畫像拜倒,均想:“咱二人雖然一生孤苦,但既有此日此時,實是福緣深厚已極。過去的苦楚煩惱,來日的短命而死,全都不算都甚么。”兩人相視一笑,在蒲團上磕下頭去。 楊過低聲祝禱:“弟子楊過和龍氏真心相愛,始終不渝,愿生生世世,結為夫婦。”小龍女也低聲道:“愿祖師爺保佑,讓咱倆生生世世,結為夫婦。”
楊過心想:“此刻咱二人已結成夫妻,即令立時便死,也已無憾。”向小龍女笑道:“我是全真派的叛逆弟子,武林間眾所知聞,你卻也是個大大的叛徒。”小龍女道:“是啊。師父不許我收男弟子,更不許我嫁人,我卻沒一件遵守。咱二人災劫重重,原是罪有應得。”楊過朗聲道:“叛就叛到底了。王祖師和祖師婆婆英雄豪杰,勝過你我百倍,可是他們便不敢成親。兩位祖師泉下若是有知,未必便說咱們的不是!”他說這番話神采飛揚,當真有俯仰百世、前無古人之概。
楊過與小龍女摒棄禮教,師徒結為夫妻;更在重陽教圣地前,在這個他受盡欺辱、被逐出師門的地方成親,可謂驚世駭俗;縱使小龍女為尹志平所辱,楊過也毫無嫌忌摒世俗眼光當眾娶小龍女。郭靖是有些迂的,尊禮教,而金庸也讓他兩全其美,禮教美人兩不相誤;然而苦命的楊過深情便在于他可以拋下任何禮法,與全世界為敵只為與小龍女度過余生。
最凄迷:《神雕俠侶》第二十八章《洞房花燭》
小龍女拿起胭脂,調了些蜜水,對著鏡子,著意打扮起來。她一生之中,這是第一次調脂抹粉,她臉色本白,實不須再搽水粉,只是重傷后全無血色,雙頰上淡淡搽了一層胭脂,果然大增嬌艷。她歇了一歇,拿起梳子梳了梳頭,嘆道:“要梳髻子,我可不會,過兒你會不會呢?”楊過道:“我也不會!你不梳還更好看些。”小龍女微笑道:“是么?”便放下梳子,戴上耳環,插上珠釵,手腕上戴了一雙玉鐲,紅燭掩映之下,當真美艷無雙。
她喜孜孜的回過頭來,想要楊過稱贊幾句。 一回頭,只見楊過淚流滿面,悲不自勝。小龍女一咬牙,只作不見,微笑道:“你說我好不好看?”楊過哽咽道:“好看極了!我給你帶上鳳冠!”拿起鳳冠,走到她身后給她戴上。小龍女在鏡中見他舉袖擦干了淚水,再到身前時,臉上已作歡容,笑道:“我以后叫你娘子呢,還是仍然叫姑姑?”小龍女心想:“還說什么‘以后’啊?難道咱倆真的還有‘以后’么?”但仍是強作喜色,微笑道:“再叫姑姑自然不好。娘子夫人的,又太老氣啦!”楊過道:“你的小名兒到底叫什么?今天可以說給我聽了罷。”小龍女道:“我沒小名兒的,師父只叫我作龍兒。”楊過說道:“好,以后你叫我過兒,我便叫你龍兒。咱倆扯個直,誰也不吃虧。等到將來生了孩子,便叫:喂,孩子的爹!喂,孩子的媽!等到孩子大了,娶了媳婦兒……” 小龍女聽著他這么胡扯,咬著牙齒不住微笑,終于忍耐不住,“哇”的一聲,伏在箱子上哭了出來。
這一段看的我幾欲落淚。此時小龍女身受重傷,命不久矣。兩人在一起離多聚少,洞房花燭夜強裝笑顏,命運對他們來說的確是無常的。敢問人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凄苦的近乎慘烈的楊龍之愛,解答了情為何物。
最斷腸:《神雕俠侶》第三十八章《生死茫茫》?
這般苦苦等候了五日,已到三月初七,他已兩日兩夜未曾交睫入睡,到了這日,更是不離斷腸崖半步,自晨至午,更自午至夕,每當風動樹梢,花落林中,心中便是一跳,躍起來四下里搜尋觀望,卻那里有小龍女影蹤?崖上字跡確是小龍女所刻,卻半點不假,只盼她言而有信,終來相會。眼見太陽緩緩落山,楊過的心也是跟著太陽不斷的向下低沉。當太陽的一半被山頭遮沒時,他大叫一聲,急奔上峰。身在高處,只見太陽的圓臉重又完整,心中略略一寬,只要太陽不落山,三月初七這一日就算沒過完。 可是雖然登上了最高的山峰,太陽最終還是落入了地下。悄立山巔,四顧蒼茫,但覺寒氣侵體,暮色逼人而來,站了一個多時辰,竟是一動也不動。再過多時,半輪月亮慢慢移到中天,不但這一天已經過去,連這一夜也快過去了。 小龍女始終沒有來。 他便如一具石像般在山頂呆立了一夜,直到紅日東升,四下里小鳥啾鳴,花香浮動,春意正濃,他心中卻如一片寒冰,似有一個聲音在耳際不住響動:“傻子!她早死了,在十六年之前早就死了。她自知中毒難愈,你決計不肯獨活,因此圖了自盡,卻騙你等她十六年。傻子,她待你如此情義深重,你怎么到今日還不明白她的心意?” 他猶如行尸走肉般踉蹌下山,一日一夜不飲不食,但覺唇燥舌焦,于是走到小溪之旁,掬水而飲,一低頭,猛見水中倒影,兩鬢竟然白了一片。他此時三十六歲,年方壯盛,不該頭發便白,更因內功精純。雖然一處艱苦顛沛,但向來頭上一根銀絲也無,突見兩鬢如霜,滿臉塵土,幾乎不識得自己面貌,伸手在額角鬢際拔下三根頭發來,只見三根中倒有兩根是白的。 霎時之間,心中想起幾句詞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心想:“他是十年生死兩茫茫,我和龍兒已相隔一十六年了。他尚有個孤墳,知道愛妻埋骨之所,而我卻連妻子葬身何處也自不知。”接著又想到這詞的下半闋,那是作者一晚夢到亡妻的情境:“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對無言,惟有淚千行!料想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不由得心中大慟:“而我,而我,三日三夜不能合眼,竟連夢也做不到一個!” 猛地里一躍而起,奔到斷腸崖前,瞧著小龍女所刻下的那幾行字,大聲叫道:“‘十六年后,在此相會,夫妻情深,勿失信約!’小龍女啊小龍女!是你親手刻下的字,怎地你不守信約?”他一嘯之威,震獅倒虎,這幾句話發自肺腑,只震得山谷皆鳴,但聽得群山響應,東南西北,四周山峰都傳來:“怎地你不守信約?怎地你不守信約?不守信約……不守信約……” 他自來生性激烈,此時萬念俱灰,心想:“龍兒既已在十六年前便即逝世,我多活這十六年實在無謂之至。”望著斷腸崖前那個深谷,只見谷口煙霧繚繞,他每次來此,從沒見到過云霧下的谷底,此時仍是如此。仰起頭來,縱聲長嘯,只吹得斷腸崖上數百朵憔悴了的龍女花飛舞亂轉,輕輕說道:“當年你突然失蹤,不知去向,我尋遍山前山后,找不到你,那時定是躍入了這萬丈深谷之中,這十六年中,難道你不怕寂寞嗎?” 淚眼模糊,眼前似乎幻出了小龍女白衣飄飄的影子,又隱隱似乎聽到小龍女在谷底叫道:“楊郎,楊郎,你別傷心,別傷心!”楊過雙足一登,身子飛起,躍入了深谷之中……?
楊過苦等小龍女十六年,直到約定之日,楊過三日三夜不曾合眼,小龍女卻沒有到來。這一段寫的愁苦斷腸,催人淚下。當初知道小龍女命不久矣即刻將自己的解藥拋下山崖,冒天下之大不韙和師父相戀;小龍女為保楊過名節幾次離開楊過,又甘愿自盡來挽留楊過性命。情深似海,生死相依。
最經典的一版《神雕俠侶》,是95年古天樂和李若彤出演的。竊以為,沒有哪一個小龍女能超越李若彤的純真和端莊。
《倚天屠龍記》張無忌&趙敏:食草男偏遇食肉女
張無忌是個比較軟弱的人,在感情方面遠遠不及郭黃、楊龍兩對堅貞。四女同舟,他逃避內心,只覺得四女各有各的好,想要享齊人之美。他答應娶殷離為妻,又答應娶周芷若,吻了小昭,卻又愛著趙敏。他曾對趙敏說過這樣的話:
張無忌道:“你要是殺了周姑娘,殺了我手下任何一個親近的兄弟,我便不再當你是朋友,我永遠不跟你見面,便見了面也永不說話。”
實在是何等的孩子氣。若不是趙敏情商智商雙高,實在是降服不了張無忌這個暖男。趙敏屢次拼死相救,拋棄家國榮華,與張有過生死與共的共患難之情;她的成功,就是女追男的教科書。
最倔強:《倚天屠龍記》第三十四章《新婦素手裂紅裳》
范遙眉頭一皺,說道:“郡主,世上不如意事十居八九,既已如此,也是勉強不來了。” 趙敏道:“我偏要勉強。”
這兩句話雖然短,卻把趙敏的性格展現的淋漓盡致。堂堂郡主敢于搶婚,不怕失去身份和面子,倔強勝于黃蓉,膽魄勝過小龍女。就算張無忌如此優柔寡斷,也抵擋不住蒙古女子趙敏敢作敢當的追求。
最真心:《倚天屠龍記》第四十章《不識張郎是張郎》
張無忌道:“不錯。我今日尋她不見,恨不得自己死了才好。要是從此不能見她,我性命也是活不久長。小昭離我而去,我自是十分傷心。我表妹逝世,我更是難過。你……你后來這樣,我既痛心,又深感惋惜。然而,芷若,我不能瞞你,要是我這一生再不能見到趙姑娘,我是寧可死了的好。這樣的心意,我以前對旁人從未有過。芷若,我對你一向敬重,對殷家表妹心生感激,對小昭是意存憐惜,但對趙姑娘卻是……卻是銘心刻骨的相愛。”
在四女中間,張無忌躊躇不定。固然情絲萬種,和其他三女有著溫存之時,但他決斷地說出“銘心刻骨的相愛”卻是頭一回。“暖男”吐露心意的時候,我才覺得這是他倆情篤意堅的時候。
《倚天屠龍記》梁朝偉演過,馬景濤(咆哮即視感)演過,但我小時候是看03版長大的,也算是蘇有朋的經典作品之一。
最后,我想引用金庸作品里我最喜歡的一段描寫:
卻見那將花瓣一瓣瓣的摘下送入口中,于是學她的樣,也吃了幾瓣,入口香甜,芳甘似蜜,更微有醺醺然的酒氣,正感心神俱暢,但嚼了幾下,卻有一股苦澀的味道,要待吐出,似覺不舍,要吞入肚內,又有點難以下咽。也細看花樹,見枝葉上生滿小刺,花瓣的顏色卻是嬌艷無比,似芙蓉而更香,如山茶而增艷, 楊過道:“上口極甜,后來卻苦了。這花叫做情花?名字倒也別致。”說著伸手去又摘花,豈知花朵背后又隱藏著小刺,將手指刺損了。那女郎道:“這谷叫做‘絕情谷’,偏偏長著這許多情花。”
“倘若身旁陪我同行的是我姑姑,我真愿永遠住在這兒,再不出谷去了。”剛想到此處,手指上刺損處突然劇痛,傷口微細,痛楚竟然厲害之極,宛如胸口驀地給人用大鐵錘猛擊一下。 那女郎淡淡的道:“想到你意中人了,是不是?身上若給情花的小刺刺痛了,十二個時辰之內不能動相思之念,否則苦楚難當。”楊過大奇,道:“天下竟有這等怪事?”女郎道:“情之為物,本是如此,入口甘甜,回味苦澀,而且遍身是刺,你就算小心萬分,也不免為其所傷。”
情花開放得早,這時已結了果實。但見果子或青或紅,有的青紅相雜,還生著茸茸細毛。楊過道:“那情花何等美麗,結的果實卻這么難看。”女郎道:“情花的果實是吃不得的,有的酸,有的辣,有的更加臭氣難聞,中人欲嘔。”楊過心想:“她說的雖是情花,卻似是在此喻男女之情。難道相思的情味初時雖甜,到后來必定苦澀么?難道一對男女傾心相愛,到頭來定是丑多美少嗎?”
問世間情為何物?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唯有斷腸草能解情花之毒,也許注定愛恨相依,情苦難料。然而故事中的每個人都寧愿犯下種種孽緣,只求愛之所依。李莫愁死于情花之毒,臨終前還在吟唱“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武俠之情愛,莫過于此;人世間情愛,如此無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