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之張無忌&朱九真
一個人的初戀無疑是很重要的,它決定了以后的愛情觀甚至人生觀。從這方面來看,張無忌是很不幸的,因為他的初戀情人朱九真對他沒有半點真心真意,有的只是厭惡和欺騙。朱大小姐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其實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她全然不會想到,這個自己瞧不上眼的傻小子,以后會吸引比她質量更高的美女,其中不但有漢人女子,還有蒙古郡主和混血美女。
朱九真的無情讓張無忌再一次想起了殷素素臨終的那句話。你長大以后要當心被女人騙,越是漂亮的女人就越會騙人。雖然我一直有點想不通殷素素臨死為什么會單單挑這么一句話說,但從后來的發展來看,這句話還是很有先見之明的。張無忌的長相比較像娘,但性格卻像父親,甚至比他的父親更寬厚心軟,更優柔寡斷,因此他很容易輕信于人,
這次初戀讓張無忌有了一番奇遇,治好了身上的傷病,但他心里留下的裂痕卻極難察覺和治愈。我知道金庸是把張無忌當做“佛俠”來寫的,也賦予了他“只記得別人的好處”的性格特點,然而他終究只是個凡人,受過傷之后再面對感情,就會格外容易彷徨。
于是他終于成了個最專一的花心大少、最忠厚的感情騙子和最仁善的薄情郎。
《倚天》之張無忌&殷離(蛛兒)
這是一個典型的“我愛你與你無關”的故事。殷離最像殷素素,可惜她沒有遇見一個懂得她的男人,于是她愛上了一個自己想象中的張無忌,或者說,是愛上了愛情本身。
張無忌和她是表兄妹,性格想法上多多少少會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殷離會愛上他,就是因為從他倔強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武俠小說當中,無論是愛還是恨都會被夸張和放大。在現實中像殷離這樣情竇初開時的悸動每天都在上演,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會被與自己有點相似的異性吸引,但我們不會像殷離那樣,只因為念念不忘一個渺茫的感覺,就苦苦尋找十幾年。
一個迷失在愛的錯覺里的女孩子,如何自拔。
難怪她叫蛛兒,難怪她叫阿離。她織了一張網把自己困在里面,這一世只能和心里的愛人相守,而現實中的那一個,卻注定分離。
也許是因為太孤獨寂寞,太缺乏溫情與關懷。殷素素雖然也是個行事果決、愛憎分明、不受正統武林人士待見的妖女,但起碼是白眉鷹王的掌上明珠,親情上是絲毫不缺的。可是蛛兒就不同了,她一時不忿殺死二娘,結果連累母親自殺,又差點被自己的父親殺死,救她性命的又是最驕傲自私的黛綺絲,于是她的性格越發變得乖戾、敏感、孤絕。
她太需要一個相依為命的人了。因此哪怕是瞬間的心動,她也要緊緊抓住,絕不放手。可是那些轉瞬即逝的東西是尋不回來的。她也許明白,但不肯相信。
也許她會再找到自己心目中的愛人,也許初見之時那一霎那的心花怒放足夠她回味一生。ANYWAY,希望她不再孤單無助。
全書的最后一回叫做“不識張郎是張郎”,最好的寫照了她的心情。張無忌是張無忌,可惜并不是她心里的那一個。他答應過娶她,雖然照例是性格使然的不忍拒絕和情勢所趨,但和周芷若不同的是,這一次是她不稀罕。因此她轉身的時候是癡癡的笑著的,走開之時也不需要戀戀不舍的回頭相望。
四女之中我最喜歡她。不計較輸贏得失,只用最真的姿態來面對自己的心情,沒有人了解,也不需要別人來了解。
或許金庸會覺得她配不上張無忌,但在我看來,是小張配不上她。
《倚天》之張無忌&小昭
金庸曾說,四個女在之中,自己最偏愛小昭。對此倪匡似乎也深有同感。而在世紀新修版中,金庸又加了許多小張和她調情的戲份,于是張TX在金老先生越老越色的思想專制之下,在花心大少的路上越走越遠~~~~~~~~~~~
可惜她還是得掛帆遠走。有些時候作者也沒辦法左右人物的命運,因為它們必須服從情節的發展方向。
從各人角度出發,我雖然能夠理解像金庸或者倪匡這類的大男人喜歡小昭這種小丫鬟的理由,但卻一點也不感冒。可能因為我是個女的,我始終認為這種可愛貼心、不怨不悔、為了個把男人完全失掉自我是一種自輕自賤的行為。雖然小昭總的來說還算討人喜歡,但我依舊無法認同她的做法。
張愛玲說,愛情是塵埃里開出的花。小昭總說自己只是個小丫鬟,不敢有非分之想。我每次想到她的這番言語,就忍不住想,她為何如此自卑,為何不敢替自己爭取呢?甚至我有些希望她能夠遺傳一些她母親自私自負、不擇手段、想要什么都橫奪硬搶的性格。可惜的是,小昭除了長得像黛綺絲之外,身上竟再也沒有一絲一毫黛綺絲的影子。
說起來小昭也是個苦命的孩子。父親早死,家庭本來就已經支離破碎,但唯一的母親不能認她不說,還反過來利用她。利用她上光明頂偷心法,利用她還張無忌,利用她脫離波斯總教的懲處。這樣的遭際,讓她輕易的愛上了對她好的張無忌,但偏偏,這個男人對誰都是如此。
也許真的是太渴望溫情,才會那樣小心翼翼、那樣卑微而真誠的呵護自己的那份感情。
但她不明白,凡事過猶不及。
我覺得,女人對于男人的仰視,15到30度即可,45度都嫌太多,何況像小昭這樣屈膝于塵埃之中卑微之極的90度仰視?他張無忌何德何能,而小昭又哪里比別人差了?大男子主義的YY,細想之下讓人不禁為之氣絕。
《倚天》之張無忌&周芷若
小時候初識且種下了懵懂的心動,若沒有趙敏的出現和滅絕的逼迫,他們兩個人會像張丹楓與云蕾那樣成為天造地設的一對璧人嗎?不同的人對于這個問題有不同的答案。但如果問我,我會說他們可能會在一起,但張無忌不會真的愛上周芷若,但他自己,卻根本就不會意識到,其實自己是不愛周芷若的。
因為他根本,就分不清何謂愛。這也是花花公子們的共同特點:愛只不過是性格的一部分,他們根本就想不到要去追究自己是否真的愛。而張無忌也是這樣。同時,他也太善良大度、寬容慈悲,這些對于那些喜歡他的女孩子們來說,其實是他最大的殘忍。于是他在不知不覺中給了周芷若最大的傷害。
她很值得同情,但并不無辜。
喜歡她的人會說,趙敏做的壞事只有比她多,而她只是為了恩師的遺愿做錯那么一次,為何要怪她偽善,說她虛假?
而不喜歡她的人卻說,寧愿面對真小人,也不要遇上她這種偽君子。
如果讓我說,周芷若的可悲與可憐都在于她隱藏得實在是太深了。記得沒看倚天之前,我就已經聽說過結局,知道最后張無忌是和趙敏在一起的,后來看到在靈蛇島上,趙敏和刀劍同時失蹤、蛛兒被殺,我也下意識的以為是她干的。雖然我喜歡趙多一些,也覺得此事不像是她的風格,卻絲毫都沒有懷疑到柔柔弱弱的小周頭上。可見偽白兔的欺騙性之大。那時候我只覺得金庸要兜不回來了,因為如果趙敏盜走屠龍刀,那么小張怎么還會跟她在一起呢?直到后來揭曉一切皆是周芷若所為的時候,我才恍然大悟。一向擅長猜劇情的LZ在這個問題上可是栽過大跟頭的呀~~~~
不過我總有一種感覺,周芷若的這些行為是金庸為了情節的發展而牽強附會的。我不知道自己為何會產生這樣的想法,或許是同情周芷若,或許是覺得前后反差太大,周趙二人的善惡顛倒也太過突然和突兀。
也許金庸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把周芷若的出身從最初的義軍首領周子旺之女改為了船家女,又加了些關于小周在心里打小算盤的文字。可惜,我只能說他這是白忙了,因為我還是覺得他這個情節安排得太故意,太著痕跡。
93版倚天拍攝時,金庸曾經說,早知道是周海媚扮演周芷若,我就改結局了。后來結局真的做了一定的改動,但周芷若還是沒能贏過她的情敵。
其實金庸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顏控,對于美女往往異常寬容,周芷若便是一例。金庸不遺余力的為她的各種行為提供合理化的理由和托辭,最近更是修改了結局,暗示她和小張有復合的可能。
我只能說,我對此無感、無語、選擇性忽略。
《倚天》之張無忌&趙敏
為什么最后才說到趙敏呢?不是我想賣關子,而實在是因為她是四女當中最后一個出場的。所謂壓軸出場必有好戲,趙敏的出現也是在各位看官以為自己已經將倚天全書中的人物盡收眼底只是隆重出場而后奪人眼球的。
對于這個女子,歷來有一個用得最爛也最貼切的比喻:趙敏如玫瑰。玫瑰的魅力就在于它把自己的刺明明白白的展示給你看,讓你知道輕舉妄動一定會扎到手,但你卻還是忍不住要去摘。趙敏就是這樣一朵玫瑰,而張無忌是那個不知修了幾世才撞到這個狗屎運的冤大頭男豬腳(原諒我總覺得男主配不上女主,因為事實就是如此)。
趙敏的魅力就在于,她一出場,就似乎不懷好意,而事實也證明她確實是敵非友。她明擺著是在耍陰謀,張無忌在也還是一次次的上當,不能自拔。這是一種天生的吸引力,讓人欲罷不能想要陷進去。因此她才能贏得小張的另眼相看,也因為這樣,小張雖然懷疑她盜走倚天劍和屠龍刀,卻仍舊無法下手殺她。
最后她為了張無忌背父叛國,隨他遠走江湖,如果拋開小張搖擺不定的個性不談,這算得上是一個完美的結局了。
討厭趙敏的人說她太自私,為了一己私情不但傷害了無辜的周芷若,又背叛自己的國家民族,實在太不應該;而喜歡她的則竭力為之辯白,說她不僅是因為張無忌,也是因為行走江湖看到了朝廷的昏庸和百姓的疾苦才做的決定……
對于這個問題,我只能說,金庸是選擇性的忽略了。在穆念慈是否為了楊康放棄忠君愛國這個問題上,金庸花了許多筆墨,但到了趙敏這里,似乎更多的是在與父親翻臉上作文章,對于叛國問題卻始終避而不談。若說趙敏是為了天下百姓才背叛腐朽的朝廷未免太過抬高她的思想境界,趙敏甘冒天下之大不韙的舉動的原因就只是三個字:張無忌。
所以就又回到老話題上了。一個女人即使再美、再聰明也終究會栽在男人手里,即使是一個不值得她愛的男人——那么這個男人是否值得她愛呢?或許金老先生會認為值得,但我卻總是想說:郡主啊,你的眼光其實很有問題。
《倚天》之周芷若&宋青書
嚴格的來說這二個人稱不上是一對,因為從始至終都只是小宋在那里一廂情愿,而周芷若對他一開始是躲閃,然后是不屑,接著是利用,最后是拋棄。從他們的關系變化其實也可以看出周芷若個性變化的脈絡:從峨嵋小女弟子時的溫柔乖順,到承接掌門衣缽之后的內心掙扎,到偷盜刀劍、陷害趙敏時的既內疚又期待的矛盾,到修習九陰真經中速成武功后性格的愈發陰狠,再到遭當場棄婚時的絕望、恥辱和怨恨……
其實周芷若的內心畢竟是很苦的。最后聽張無忌親口承認愛的是趙敏,但她究竟是否死心,或者說,她能否說服自己對張無忌死心呢?很難說。
再說宋青書。
他原本是江湖中一個值得人羨慕的人物。生來就是內定的武當未來掌門不說,還生得英俊瀟灑,勝過男主角小張TX(起碼書里是這么說的),因此得了個“玉面孟嘗”的外號。我們可以想象,他一定是一直生活在眾人的夸贊、羨慕和敬重當中的。但事實告訴我們,男孩子若是太乖太聽話、成長過程又過于順利的話呢,往往是會出問題的。
特別是,小宋喜歡了他不該喜歡的人,總把張無忌當做假想情敵,于是他后來的種種卑鄙無恥行徑幾乎是必然會發生的。張無忌最終并沒有選擇周芷若,但在金庸的心目中,這些喜歡男主而男主看不上眼的女配角們也是屬于男主的,起碼在精神上是要絕對忠誠的(這是什么狗屁混蛋邏輯),因此宋青書喜歡周芷若的心思在作者的潛意識里是屬于癡心妄想一類,于是安排了他變壞、變WS,最終還成了殘廢。
為了背一個周掌門老公的虛名,宋青書所付出的代價未免有些太大了。
結束語
關于倚天中的愛情故事,歷來最受爭議的就是趙敏和周芷若之間的選擇問題。張無忌雖然明確的說過愛的是趙敏,但從其性格上分析,他絕對不會因此而忘記周芷若的好處,于是問題來了,趙敏和周芷若,相愛或者相敬,如何抉擇。
從射雕三部曲總的愛情原則來看,金庸在這一時期比較崇尚互補型的戀人:郭靖憨厚老實,黃蓉便是個鬼機靈;楊過性如烈火,小龍女則是個冰雪美人。那么從這個思路來看,性格上與張無忌互補的那個適合他的戀人必然應該是趙敏無疑了。
另外還有靈蛇島上的那次事件。我前面已經說過,這件事雖然表面上看像是趙敏所為,但細想之下卻又不像是趙敏的風格。
我一直認為,如果是趙敏做的,那么她會事先擺出一些征兆,給出一些暗示,讓張無忌防著她,看著她,對她全神戒備,然后在他的眼皮子底下玩陰謀、耍手段,卻依舊讓他防不勝防,輸得無可奈何、心服口服。就如同綠柳山莊中的下毒,黑玉斷續膏的真假難辨,以及錦盒金釵里的暗藏玄機。所以我才覺得,靈蛇島上的刀劍失蹤一事,來得太過于突然和蹊蹺,太不像是趙敏的風格。
但我始終沒有想到過是周芷若所為,她真的是偽裝的太深、太好。以至于我每次看電視劇的時候總是非常注意編劇對于小周心情變化的刻畫。我想,她和趙敏最大的不同在于,她做事不夠狠、不夠絕。如果她有趙敏一半的狠辣果斷,她就不會在盜取刀劍之后還對張無忌存有期待,只對殷離下毒手,只是陷害了趙敏,卻留下了張、趙、謝三人的活口。如果她夠狠,她本可以將趙敏沉于海底,弄成死無對證;如果她夠絕,應該不留活口,獨自習得上乘武功之后藏起刀劍,然后再回中原。她的悲劇不僅在于表里不一,還在于對所有事都抱有幻想和期待,最后上下夠不著,把自己弄得不尷不尬,進退兩難。
我走過山的時候山不說話,我路過海的時候海不說話;
我坐著的毛驢一步一步滴滴答答,我帶著的倚天喑啞。
大家說我因為愛著楊過大俠,找不到所以在峨嵋安家;
其實我只是喜歡峨嵋的霧,像十六歲那年綻放的煙花。
我路過海的時候海不說話,我走過山的時候也聽不到回答;
我騎的毛驢步步滴滴答答,悠悠飄向遠處可從不想要回家。
正當喜樂無憂年韶華如花,遠游風塵之色卻不似十九風華;
愁思襲人無計回避真牽掛,不知天涯何處有那我思念的他。
沒半點音訊怎續風陵夜話,見不到大哥哥愿知他如何行俠;
上少室山想找無色問一下,老禪師亦不知他是在何處為家。
聞琴聲似和鳥語交相應答,百鳥朝鳳曲難道還有人能撫它?
白衣男子劃了一畫又一畫,不是劍法是癡迷在那棋子圍殺。
旁觀者清一語道破危難局,我彈奏古曲留下了他獨自驚訝;
高歌一曲輕身去不想其它,屈指昆侖三圣闖少林又有何法?
三個老者連騎而來又回轉,以為是留書之人卻是少林俗家;
他從石亭頂抱著瑤琴落下,教訓了青臉人只為他將我威嚇;
在亭上聽了我和三人對答,其實他也不知名滿天下的爹媽;
這人姓何,雙名叫作足道,名字謙遜得哪有半點狂妄自大?
琴劍棋三絕技藝冠絕西域,昆侖三圣并非三人就是一個他;
抱著瑤琴到處找我為新曲,豐瞻華美奇妙調和考盤與蒹葭;
伊人難道是我,思慕如霞,右手彈琴左手使劍退敵亦惆雜。
從萬里遠趕來原為送句話,什么經書是在油中好讓覺遠拿;
平生足跡未履中土乘此游,路上碰到三個西域少林要比劃;
非逼他去了劍圣名頭不可,反正上少林寺一番做教我猜岔。
萍聚緣和山花與風的爛漫,我怎會不知自己是他心中的她?
若是真能為我再重彈一曲,或許我大哥哥找不到還有個他;
他那張嘴會說話可真不假,憑片言折服老和尚請我進奉茶;
為我一句話愿意不來打架,比劍嫌霸道青石板上把棋盤劃。
覺遠擦掉棋盤又將他劍夾,君寶斜擊一掌他沒能分身招架;
他誓用十招將這少年打發,雖取巧讓君寶倒下也算輸此架。
足尖一點身已在數丈之外,傳完話就走人怎么忘了叫上咱?
挑著張君寶和我覺遠迅跑,到深山里面疲累過度圓寂坐化;
讓傷心的少年去找我爹媽,自己卻不知何去何從心亂如麻。
不是為楊過才在峨眉住下,我喜歡峨眉的霧像那年的煙花;
我身上佩的倚天寶劍暗啞,昆侖何足道心頭定未將我丟下;
自少林飄然遠去不再回頭,他瀟灑的身影為何卻淚如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