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關于如何才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有個關于學習金字塔的理論:在通過多種不同的學習方式而獲得到知識里,兩周后你還能記住的知識最多的是通過“教授別人”的方式而獲得的,因此我也用行動去驗證我認為是對的理論。
? ? ? 昨晚我主持的海南省青聯英語沙龍第257期英語角圓滿成功,在這次活動中我也收獲很多,又新認識了一些與我有相似價值觀的朋友,也學習到他們對一些問題不同角度的看法。這個活動讓我收獲最大的一點就是:我再次用行動證明了“教”是最好的“學”。如果你覺得一本書或一個觀點真的好,那就想辦法讓它產生點實際效用-----分享出去,去影響你邊的人。分享可以是講給別人聽,用行動去影響別人,寫篇文章給別人看,或做個公開演講等等,這些都可以稱為不同形式的“教”,而我們昨天是用英語自由討論的形式做了一次分享。活動結束后,大家的反饋是“話題很好,內容很有意義,PPT做的不錯, 漲見識了“。能得到這樣的反饋,我心里也踏實一點,畢競沒有白白浪費別人的時間,生命短暫,時間寶貴呀!讓十幾個人跋山涉水,翻山越嶺來陪你一起”扯淡“ 兩個小時,你不給別人帶來點什么,這也說不過去呀, 是吧?
? ? ? 從我自己的角度來說,我也算做到了”學以自用“, 為了把《beyond feelings》里的“干貨”弄明白,講清楚,我自己把英文版讀了兩遍,又怕我理解有誤又把中文版讀了一遍,這個過程中我又加深對書中內容的理解。同時自己明白了,還要考慮如何讓沒讀過這本書的人在短時間內“愛”上這本書里的觀點,我就要考慮把哪些東西摘出來并以何種形式來呈現,才可能達到好的效果。為了讓自己能彩排一下,我提前寫了一篇《beyond feelings》干貨解讀(詳見【第2期】文章)。如果你不需要“講”出去,上面的這些過程你可能就不會做了,也就不會有機會進一步加深你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了。我覺得還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一個朋友反饋說第二頁的“QUESTIONS"寫成了“QESTIONS"; 還有對一些觀點的解釋,我是從原書中直接copy過去的,而不是以我自己的語言描述的,以至于在講述過程中,我不得不用我那“爛口語”去僵硬的讀,而不是脫口而出。如果有機會再做什么分享,我會盡量用自己的話,或把原文背熟。
? ? ? 在自由論過程中,我留了五個開放性的話題供大家反思討論,大家的意見都很有意思。我印象比較深的的就是雯-Young 的 “幸福是來自于自身而不是外界”觀點,我也比較認同,我當時想到了我一句話:“你凝視著深淵,深淵正凝視著你”。 也就是“你相信什么,你就會看到什么”。還有就是Victoria對“我與世界”關系的總結也很到位,有些問題還是值得進一步討論的。最后,在英語角結束時,有人問我是不是學心理學的,我覺得很有意思,不過我是學計算機的。我之所以愿意去花時間想這些問題,是因為我想活得明白一點。因為有很多我不明白的問題,我會嘗試著去思考,去探索, 去找答案,如果你知道自己不知道,你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去知道。我又想起了傅盛說的一句話: “95%的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4%的人知道自己不知道,0.9%的人知道自己知道,0.1%的人不知道自己知道”。
? ? ? 最后用Thomas Jefferson的一句名言結束今天的內容: “我將思想傳授他人,他人之所得,亦無損于我之所有;猶如一人引我的燭火點燭,光亮與他同在,我卻不因此身處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