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細雨蓮蓮(On the way)
這是知乎上的一個問題,問題即標題。本文是作者對這個問題的回答。
首先大概說明一下我對哈利波特系列小說和電影的了解程度。我沒有看《哈里·波特》系列小說的英文原版,看的是系列小說的中文譯本,具體遍數不太記得,但是不少于四遍,依稀記得某一部有兩個不同的譯本,在翻譯上還有些差別(看過到一個盜版的版本,不在本文的參考范圍)。至于《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看過四到五遍吧,或者更多,記不清楚了。我不是哈波迷,也是不哈波粉。但是,不論是哈波小說還是電影都是很吸引我的:小說中的神奇世界、情節及人物設計和各種描寫是讓我這種沒有看過很多小說的人感到神魂顛倒的;電影中的演員、表演、布景和臺詞設計,及各種特效,是讓我種還算是看過一些電影的人感到耳目一新的。
從文學作品本身來講,而不是從根據原著改編而來的電影出發,在人物關系的發展上,赫敏就是和羅恩結婚的,那是作者的設定。在探討或者追尋這個設定的合理性方面,我是這樣理解的。
第一,文學作品的主觀性和作者主體性的體現。在不去深究這一系列小說的人物角色與小說作者之間的關聯的前提下,小說的作者可以把某個人物塑造成天下最好的男人或者天下最差的女人,甚至可以把天下最差的女人設定成天下最好男人眼中天下最好的女人,終生追求、付出,真愛、情愛至死不渝。在我看來,這就是文學作品中主觀性和作者主體性的體現的概括例舉。所以,作者既然已經在出版的作品中明確了赫敏和羅恩的愛情結局,那么,作者就是那栓起赫敏和羅恩之間紅線的月下老娘。
第二,赫敏不是沒有選擇哈利,而是赫敏喜歡羅恩,赫敏愛羅恩。這是什么意思呢?通過對哈波小說的閱讀,我個人的理解和感受是:赫敏在情感方面本身就不存在在哈利與羅恩之間的選擇。換句話說,赫敏從未把哈利作為自己“托付終身”的對象,甚至一點點痕跡都沒有。但,從赫敏作為女性的情感角度來說,從一個小女孩兒,高高興興坐著火車去上學開始,到懵懂發育,再到情竇初開,最后青春成熟。哪怕在被伏地魔及其手下瘋狂殘忍外加變態追趕甚至可以認為是追殺的情況下,依然愛戀著、思念著、眷戀著、熱愛著心中的和現實的羅恩,羅恩的懷抱是赫敏的愛情情感世界的終極,究其原因,很簡單,也只有一個,那就是,赫敏喜歡羅恩,赫敏愛羅恩。至于在這種喜歡這樣的愛沒有被赫敏完全自我意識到之前,也是有很多階段和小插曲的,在這里不再贅述。
第三,現在,問題才最終地有些明朗了。就如標題所示,赫敏為什么喜歡羅恩,即赫敏喜歡羅恩的原因。其實,對我個人來說,這樣的問題,基本上是不能回答的,也可以表述為,無論怎么回答這樣的問題都很有可能是有很大缺陷的。就這個問題中提到的哈利來說,赫敏不是不喜歡哈利,因為赫敏沒有表現出不喜歡哈利,也沒有討厭哈利,但是哈利不是赫敏愛情生活的終點,用我們中國人的話來說——這兩個人沒有姻緣,但是,他們兩人是好朋友,是好伙伴,是可以相互啟發、并肩奮斗、生死與共的超友誼超同學的存在——當然,作為一個“家族”的成員,他們之間有魔法師之間的協定。
哈波故事中的赫敏、哈利和羅恩的關系,不是《紅樓夢》中賈寶玉和林黛玉與薛寶釵之間的關系,后者明顯是三個人之間的愛情詩歌的譜寫,而且,在小說中,賈寶玉的愛情指向就是林黛玉,雖然可能最后他和薛寶釵結婚了,是不是產生了愛情,作為讀者,我們不清楚,也不可能清楚,但是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愛情是不可復制且不可逾越的,是更加不能用二寶之間的可能產生的愛情可以比較的;前者中根本就沒有類似的情節表達了赫敏、哈利和羅恩三者之間的情感糾葛,反倒是赫敏與羅恩之間彼此之間的情感糾葛,從他們都情竇初開之后一直持續,就像從某個假期開始,金妮的愛情世界也完全被哈利占據一樣。當然,我們不能否認的是,赫敏是這三個人中對男女情感萌芽自我意識最早的。所以,我認為,在通讀哈波系列小說之后,還要在赫敏、羅恩和哈利三者之間非要牽強出三者愛情糾葛,是不忠實于原著的。
那么,如果,按照世俗常理看待的話,非要問赫敏喜歡羅恩的原因,通俗地說,赫敏到底喜歡羅恩什么方面的話,或者按照當下的婚戀觀來衡量赫敏和羅恩之間的愛情的話,我個人認為是非常庸俗地在褻瀆這部文學作品。的確,尤其是現在,有很多適齡男女在婚戀問題上出現了一些類似瓶頸的問題,就像某些選秀節目一樣,用一些刻板的、程序化的形式去表現了愛情與婚姻或者對愛情與婚姻的理解,這并不是說,愛情和婚姻不能用刻板的或者程序化的形式去表現,因為愛情和婚姻已然被那樣表現了,只是說,愛情更為感性和具體,婚姻也只能是具體的,就像我經常提到的:戀愛,只有在戀愛中可以去感受;婚姻,也只能在婚姻中才去體驗,而且,這些都是個體性的感受,很難會有“定論”。我想,不論是誰,在青春年少的時候,心中都有那么一個或者幾個讓自己心動的人,頭腦的發熱,腎上腺素的飆升,親吻的渴望,與擁抱的執著,都期望著瞬間的永恒。羅恩和赫敏都有過對彼此類似的情感過程。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和初戀或者夢中情人成為終生伴侶,就像哈利和秋張——秋張眷戀的是那個逝去的生命——因為相對而言,不論誰的生命中,總是會有些過客,愛情、親情和友情方面皆然。
所以,作為結論而言,哈波的作者,羅琳,用其神奇之筆展示給我們其無限的創作空間中的這部有限的作品,把赫敏的愛情歸結于羅恩,因為,對于愛情,赫敏從無意識到有意識,從迷茫到清楚,從懵懂到成熟,始終走不出對羅恩的情感牽絆,于是,她走進了他的世界,或者說,他們走進了彼此的愛情世界,攜手白頭。
版權聲明:本文系細雨蓮蓮(On the way)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zhangzhongqiu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