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殘游記這本書是清代劉鶚所作,講述的是一個原姓鐵,號補殘的山東游客虛構(gòu)的游記,內(nèi)容不外乎除惡濟貧,結(jié)交摯友,下面講講其中使我記憶深刻的幾個點。
關(guān)于虎
有一段講的是老殘出門訪友,與同行者經(jīng)過山野,路遇老虎的故事。在封建時代,那時候城鎮(zhèn)居民區(qū)還沒有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區(qū)明確的分開,小說里常有人家是遠離城市中心,住在靠近窮山惡水的偏僻小草房,靠狩獵賣布為生。山野上多有猛獸,如老虎,傷人的還有山貓,猞猁。像現(xiàn)在山中幾乎已無野生動物,如華山泰山,五臺山,香山,有的只是猙獰彎曲的古樹盤根錯節(jié),以及山路上絡(luò)繹不絕的游客。就算偶遇野猴,其生態(tài)圈也大多是當?shù)赜描F絲圍圈起來,難以接觸。更不要說像已經(jīng)滅絕的華南虎,東北虎,更只有在野生動物園中才能窺視其全貌。
在古代,野生動物仍占據(jù)其地盤。所謂一山不容二虎?;⒆鳛榘佾F之王,再來一只估計只會斗的遍體鱗傷,而敗者則灰溜溜的離開這一地盤。所以虎在故事中多一只,占山為王。
再說虎嘯,夜晚老殘寄居人家,虎嘯嗚咽,直振的房梁落灰,窗戶紙隨之震蕩。如若不是長居此地者,恐怕不心驚膽裂者不多。再到深夜,又傳來五六聲低吼,雖然聲音刺耳,卻不震動窗紙,據(jù)住家說,這是狼嗥?;⒔新曒^長,稱為虎嘯,狼叫聲頗短,稱為狼嗥,所以說古人用字遣詞都是有講究來歷的。
關(guān)于站籠。
老殘路過曹州府時,曾遇見一位喜用酷刑,極其殘酷的佐臣,不少老百姓為莫須有的罪名,動輒站籠收監(jiān),沒幾天就去了性命,一年便辦掉幾百號人。當?shù)厝藷o人敢言,噤聲不作,生怕被其眼線聽到怨言,只敢贊賞大人不敢說個不字。
而其中的站籠,便是中國古代一種酷刑。這種特質(zhì)木籠上端是枷,卡住犯人脖子。腳下墊幾塊磚頭,若是罪重,便抽去幾塊磚頭。沒幾天。犯人便會被活活吊死。在書中,衙門前的站籠總是站滿了人,按著三天死幾人的速度,不知有多少良民送去性命,又有多少家掬著一把眼淚。儒林外史中也有一種酷刑,為懲罰擅自賣牛肉的商人,把其帶上枷鎖,將五十斤牛肉堆在枷上,糊遍滿臉,只留兩個鼻孔透氣,不出三天,盛熱天氣下牛肉早已變質(zhì)發(fā)臭,盯滿蒼蠅,犯人也只有進的氣沒出的氣了。不禁讓人感嘆古代刑法之多,在眾多刑法下,甚至幾百個大板下,不出幾天犯人便喪命,讓人更覺得生命脆弱。對比醫(yī)療先進的當今,以前真可謂是草菅人命。人命比稻草還不值錢。
關(guān)于天氣
老殘住在客店,當夜飄起來鵝毛大雪,厚實的壓斷了枝條,沒過了雪鞋,白晃晃直照眼睛。在小徑上掃地的小二也凍紅了雙手,其掃雪仍然趕不上雪下之快。比起如今,北京剛下一場大雪,還來不及在雪中留下深深的腳印,路上的雪便被掃的只剩下滿地污雪,一般到了次日,便不見薄薄的一層雪地,只能從灌木上和車頂覆蓋的雪中感受到下雪的記憶。在窗臺外賣,老殘可以探脖看到幾只鴉雀躲在房檐下,縮著頭瑟瑟發(fā)抖,饑寒交迫之狀清晰可見。如今鳥總在高高的枝頭呆著,下雪時也難見蹤影。
再說其衣服。
當時的撫臺因欣賞老殘,特地派人送去一狐裘。當時老殘穿的是棉袍,和現(xiàn)代的羽絨服棉襖不一樣。古代的棉袍不抗凍,手工的講幾團棉花塞進去,并不能保暖。若是棉袍開線,里面的棉花還會一簇簇的露出來,看著頗為寒酸。所以當時的富貴人家冬天披的都是野獸毛皮做的衣服。97版紅樓夢中賈寶玉總披了一件大紅袍子應(yīng)該使很多人都印象深刻。紅色的袍子映照著白茫茫的雪地,更襯托出寶玉的朱唇皓齒。這袍子稱作大紅猩猩氅,是用鳥類羽毛縫制成的外衣。看來為當時制衣,許多野生動物都做出貢獻了。在當今,貂皮大衣,兔毛大衣等仍然價格不菲,穿出去頗有范兒。不過在動保意識先進的西方,許多公眾人物已經(jīng)開始提倡反對皮草制品,這又是后話了。
以上是先想到的幾點,之后再補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