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有一篇流傳了很久的雞湯文,叫"層次越高,越懂得尊重人"這讓我想起一個前同事。
我這個同事叫Jason,在我與他還是同事的時候,他已經是同公司另外一個部門的一把手了。業務做的有聲有色,頗得領導青睞。薪資自然也高出我們一截。
我們公司地處CBD,同事們解決午餐的方式主要靠自帶和外賣。Jason是以外賣為主。或許工作比較忙所以引起的脾氣急,絕大多數外賣小哥都不能讓Jason滿意:要么是太慢,要么是飯菜涼了,要么少送了雙筷子。每次到餐,都能聽到Jason哥在他辦公室里以各種理由為難呵斥小哥,沒有絲毫尊重,小哥也只能連連道歉稱對不起。
后來,Jason自己出去創業,第一年一個人單槍匹馬,個人年利潤300萬;然后就喊我一起發財。我說個人能力還不夠,婉拒了他。
像Jason這種儀表堂堂,收入在打工層不算低、三句話離不開英文的中高端白領,我不知道算不算雞湯文里的"層次越高"的階層。如果這樣的不算,有點好奇作者的定義原則。
什么叫"層次高",作者其實并未給出確切定義。
研究一下這篇文章,發現作者所謂的"層次",很大程度上可能指的是社會階層。直白點說,也就是指這個人做什么職位,收入怎么樣。這樣子看的話,我的同事Jason在一定程度上的處于社會相對中高層的位置,比較符合作者層次高的定位,但卻并沒有符合"懂得尊重人"的特點。對于這個理論,我先打個問號。
我的前一份工作需要我與大量制造業的中層頻繁溝通。我們的職責是幫助企業快速搜尋到目標人選,所以我們的電話從不預約,都是突如其來的。行話叫"Cold Call"。有一次我Cold Call給一家德資企業的中國區財務總監,我表明身份之后,對方非常不耐煩的一句:我不需要。就掛機了。
做為一個外企在中國區的財務總監,這位職業經理人的社會層次不算非常高,但也肯定不低。按照雞湯文的劃分,他應該是非常尊重人才對。他合乎道理的做法或許應該是,不好意思小同志,我現在暫時沒有相關想法,我們可以以后再聯系。
他沒有按我的預期去做。我能簡單地判定他不懂得尊重人,或是素質不高嗎?我覺得不可以。甚至我覺得非常能夠理解他。一周工作60個小時,中國區15個工廠的財務經理都要向自己匯報,每天都要接各種陌生和推銷電話,是誰都免不了煩躁。如果剛好沒有相關需求,或是剛好有其他煩惱的困擾,接到類似電話脾氣好不了。所以,不能就此判斷別人"不懂得尊重人"。
因為人們都尊重自己認為值得尊重的人。如果接到領導或是其他同事的電話,我想他至少不至于如此厭煩吧。
所以,所謂"層次越高,越懂得尊重人",也是一個比較膚淺的認知。因為現實往往比雞湯要復雜的多。
而且,我甚至知道一些人,不但不懂的尊重人,還能在此基礎上爬到很高的位置。有這樣一家五百強歐資企業的財務總監,是一位單身男士。他不但不懂得尊重人,而且甚至在很多公開場合把他的下屬罵得狗血淋頭、一文不值。天天為難下屬,讓下屬很難做,跟幾乎所有下屬都搞得關系很僵。很多人在背后罵他不是東西,還到總部舉報他。但這絲毫不影響他一步步從會計爬到經理到中國區財務總監再到亞太區財務總監的過程。
這位男士,雖然不懂得尊重人,但是因為專業扎實,績效顯著,所以他的晉升和社會階層的提升,絲毫沒有因為他沒有尊重下屬而受影響。說明社會層次和對人的尊重很多時候并不正向相關。
話又講回來,我所接觸過的企業中高層中,特別是高層,絕大多數都還能保證一個較好的禮儀,使雙方的溝通氣氛看起來較為融洽。有的人把這看成尊重,但我認為,很多時候,這或許只是職場人的一種自我展示,展示自己的一種形象,一種修養,一種品牌,不至于背后被別人給予不好的評價。越是聰明人、層次高的人,越是能意識到這種看似不重要的人際關系給自己帶來的影響。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此,對于聰明人來說,一些言行只不過是機械的習慣和選擇,跟內心是否是尊重關系不大。
"層次越高,越懂得尊重人",這句話其實也并非雞湯文專利,記得很多前同行也有過類似的表達。大意貌似是說,對我們態度好的層次就高,對我們態度差的層次就低。這句話其實也具備一定的適用性,但是卻必然不具備普遍性。因為還存在相當多的人,并不怎么尊重我們,一樣層次也不低;換句話說,很多人的層次,并沒有取決于他們對另外一些人的態度。
說的再直白點,其實一切都是你的意淫,而事實上你并沒有那么重要。話雖難聽,但真實才是最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