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博客的讀者問我,你跑步時候的思維鍛煉是指什么?很簡單,兩個字:“專注”。但這卻引發了我想寫一篇關于跑步的博客。
此文與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無關,純粹是我個人的一些感觸。
在開始跑步之前,我得先談一下我大學時候的事情。大一加入系里的籃球隊,第一天的任務就是六點半起床跑3200米——我暗暗著急:3200米,我這輩子都沒有一次性跑過這么遠,甚至1000米我都累得夠嗆。那天,我跑了兩圈,也就是800米,已經累的不行。
“那些跑馬拉松的人,應該是天生如此強力吧!”
一個星期后,我每天可以跑完3200米,做30個俯臥撐,繞籃球場一圈的蛙跳,甚至是半分鐘的折返跑,然后上籃罰籃,最后結束去吃早飯上課。
這就是被逼出來的鍛煉,但慢慢接受了之后,發現其實人的體能真的很強悍,同時這也樹立了我對于運動的自信。在接下來的體育測試中,我用了4分鐘跑完1000米,難以置信。
體育鍛煉就是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就會回報你的付出。但離開球隊之后,我就再也沒有好好鍛煉,沉浸在電腦前,沉浸在學業和工作中,直到今年年初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我不能這樣下去了。
“我不希望當我60歲的時候,我是在床上度過。”
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正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大部分人年紀越大越失去對生活和事業的熱愛,失去創造力,失去樂趣?當我的父母向我訴說自己變老了,視力不如從前,身體也吃不消了。我認為其中有一個原因便是身體無法承受高能量的思維運轉了——這不是我想要的。
我認識許多比我年長也比我努力的朋友,他們都非常自律,每天有大量精力做自己的事情。我希望向他們學習,保持旺盛的精力,但發現每天在電腦前10個小時已經累得夠嗆——于是,我就像一個祈求上帝保佑的信徒,祈求大學時候的經歷可以重新發揮作用,通過跑步讓我保持旺盛的精力。
這是我跑步的契機,恰好朋友sorma是跑步達人,我請教了許多;kinas是我朋友的朋友,也和我討論跑步的樂趣;更別提我身邊的人,ray、超叔、虎哥、胡維哥、老馬(馬同學是這樣自稱的,不過一般我還是喜歡叫yolanda)、李昂onli等等,他們激發了我對跑步的熱情。很感謝他們。
就這樣決定了之后,我開始給自己定目標,1千米,兩千米,五千米,慢慢堅持了下來——我現在竟然突發奇想,希望有一天去跑一個“半馬”。
這就是我的故事,我從自己的這段經歷中獲益良多。不僅僅是身體上獲得好處,更多地是精神上的慰藉。
因為跑步,我開始享受夕陽和黃昏。大口地呼吸空氣,看著社區邊所有的路人在自己的路上匆匆忙忙。似乎整個世界都和你無關,你所擁有的只有這眼前的道路還有自己的呼吸聲。
堅持跑步對我來說,最有效地是鍛煉了自己的心性。如果可以堅持做一件事情,我覺得是非常棒的事情。剛開始的時候,許多人都說,堅持不下來的吧……我堅持了,并把這個融入了我的生活。如果一個人愿意堅持付出,堅持一項運動,我覺得要么是非常有熱情,要么是非常有信念——我覺得我是后者,正是因為如此,我想學習python,學習英語,想做什么都有一個強大的事實擺在眼前。
“一旦我開始,那么我便不會失敗。”
當我跑步的時候,我會大腦放空,專注眼前。不要覺得專注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自從網絡發達了之后,每個人都被捆綁,被碎片化——許多人期待有一個APP能夠解救他們。事實是,無論是碎片化,還是無聊地被微博feeds捆綁,該改變的還是自己。
如果真正跑過步的人,應該會有感觸。跑步剛開始會狀態非常好,而跑了兩公里之后很容易身體疲憊,呼吸和心跳急促,內心有種特別希望放棄的念想。其實生活中很多時候會遇到相同的情境:
遭遇一系列心情很糟的事情,想要放棄
一個期待很高的項目,遭遇意外
一個做了許久的事情,突然被砍掉
莫名的負面情緒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有這樣三條針對個人的習慣:
積極主動——個人愿景的原則
以終為始——自我領導的原則
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
我覺得跑步是培養這三條習慣的好方法,而這三個習慣可以帶領著人去堅持自己的信念,不至于半途而廢。
回到開頭那個疑問:為什么我稱跑步為思維鍛煉?
跑步,我一向覺得跑步是孤獨的運動,而跑步的這段時間是只屬于個人的時間。我喜歡把一些難題都遺留在跑步的時候去思考,一是容易專注,二是專注容易吸引靈感的到來,三是這段時間你很容易獲得Flow的狀態。
當你的肉體經受煎熬,而你的大腦依然在運轉,并專注在一些棘手的問題上,很容易獲得比較好地思路——同時,跑完步之后,你不會再糾結這些問題,會徹底地放空。
不要問我什么是放空,試著去跑步,跑完你就知道。
每個人都應該有一項喜歡并值得堅持的運動。我一個好朋友喜歡網球,于是我也去看了網球的一些電視轉播,發現非常不錯。有時候因為這些會產生話題,很容易交流起來。
我非常喜歡和別人交流相互的生活,觀察他們的樂趣。我始終把自己當作一張白紙,從別人那去獲取生活的片段,然后去嘗試這些我并未試過的生活。有時候,真的可以學到許多東西——然而,拋卻學習不談,至少,我對自己的健康負責。“當我60歲的時候,我依然可以專注于我的事業和夢想”這不是一比很劃算的投資嗎?
當我跑步時,我在想什么?有時候是工作,有時候是生活,大部分時候,我知道的就是一直跑,一直跑。正如《秘密》這本洗腦書中有一段話特別有意思:
“一輛車想要開到紐約,一共有兩千英里。但是車燈只能照亮前面兩米。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可以開到兩千英里外的紐約。”
那么,當我跑步時,我需要做的便是不停奔跑,跑過我的2013年,跑過我的24歲,越跑越遠……
不管如何,跑步為我贏來了生活中只屬于我的半個小時。這半個小時,我揮汗如雨,投入當下,便是跑步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