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身處快節奏的時代,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工作,每天需要處理的郵件無數,各種會議,每天從早晨到單位,一直到晚上下班離開單位,我們不停的在忙碌。
一年又一年的下來,每天都身心疲憊,但是卻沒有得到老板的認可,對公司并沒有產出多少真正的價值,自身的能力也沒見得提高,薪水更是沒有漲幅,這是為什么?就是因為我們每天的工作時間被大量的“浮淺工作”所占領,而沒有更多的注意力去完成“深度工作”。
真正能夠決定工作價值的并不是那些“浮淺工作”的表面現象,而是那些深度工作的能力。深度工作,就是指沒有在外界干擾的情況下,專注的進行工作,這種工作能夠將自我認知能力推向極限。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們大部分人,無法達到深度工作?原因有以下兩種:最小阻力原則和過去的認知偏見。
最小阻力原則。
我們在做任何面向選擇時候的多種工作,都會自然而然的先挑自己認為簡單的事情去做。導致每次都選擇相對比較簡單的工作,而沒有更多的時間來完成深度工作。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每天都把大量時間用在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上。
過去的認知偏差。
我們以往的理念都是,要不斷的忙碌,只有自己忙碌起來,才能體現出自己在公司的價值,但是這種理念是偏差的,我們其實每天都在忙碌的工作,有特別大的一部分都是,“浮淺工作”的表象,而真正的深度工作的時間卻被擠壓。
如何培養深度工作的能力?掌握以下四個步驟:
1.選擇適合自己的深度工作模式,長時間保持專注。根據職業特征,分為四種模式:
節奏模式。每天都用固定時間,做一些固定的事情,形成節奏。
雙峰模式。把每天的工作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留給深度工作部分的時間,另一部分的時間來留給做那些浮淺的工作。
禁欲模式。在做一件工作的時候,把自己與整個世界隔離開來,給自己留下一塊能夠讓自己沒有干擾的時間和地方,來完成那些能夠產生真正價值的事情。
記者模式。最后一種模式,就是記者模式。這個模式不適合新手剛剛加入。它的真正意義是指,只要一有空閑時間,馬上投入到深度工作之中。
2.將工作內化成習慣。
我們的工作不要等著有靈感的時候才去做,要把工作變成每日固定的習慣和準則。就像真正的專業作家,不是靠靈感才能完成那么多優秀的作品,而且他們每天都持續的寫作,不論有沒有靈感,他們都必須寫作,并且成為一種習慣。
3.像經商一樣去執行。
要想進入深度工作的狀態,我們就要學會像商人一樣,給你做的事情一種很強的目標感,讓自己有足夠多的動力去做這件事情。只有你對這件事情有目標,有興趣。才能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這件事情上,更能讓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達到深度工作的狀態。
4.減少整體工作時間
普通人深度工作時間2個小時,其余都是浮淺工作時間。更少的工作時間,擠壓出更高的效率。
這里我們說的,減少整體工作時間,減下去的大部分都是那些浮淺的工作時間。而能夠使我們把更多的注意力都用在那些能夠產生價值的深度工作之中。
在這個信息過剩的時代,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我們要訓練如何排除那么多的外界干擾,提高大腦深度思考的能力,讓自己每天都有一部分時間處在“深度工作”的狀態之中,創造出更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