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酒的問世,是一個極為復雜的過程。
餐桌上,人們品嘗到的酒,酒種不同,風格各異。不同酒體之間,口感明顯不同,相同酒體之間,又有細微差別。
這些差別是怎么產生的呢?
宴請聚會,人們愉悅地體驗“舌尖上的快感”。但沒有人知道,酒體的“雕塑者”——負責設計酒體白酒大師正在自己的工作室,埋頭于日復一日的勾調和品鑒工作之中,他們用舌頭一遍遍品嘗一款酒。
青花汾酒,這是目前市面上最暢銷的一款清香型白酒,幾乎沒有任何瑕疵。但是,白酒大師們認為,現代消費者的口味越來越精細刁鉆,他們想在清香純正的基礎酒體上,挑戰一下自己的味蕾,在每一批新酒上追求更精湛、更極致、更完美,尋求舌尖上的創新和突破。
?對于兩款最著名的酒體——30年青花汾酒和20年青花汾酒,有什么內在的區別嗎?大師告訴我們:30年酒體,要突出酒的長久香氣,富含陳年老酒的香氣和細膩舒緩的味道;20年酒體,有陳年老酒的香氣,但更突出酒體的綿柔和爽凈程度。
看似非常細微的差別,汾酒大師不知要練就多少回舌尖上的功夫,做過多少次勾調搭配,查閱和記錄過多少個數據,做過多少次人體飲酒實驗……
一款成品酒的酒體風格,就是在“無數個品評實驗數據上”誕生的,也是在大師的心靈感悟中誕生的。
基酒靜靜地貯存在瓷缸中,經過白酒大師的妙手點化,精心調配,酒被賦予了品質、靈性和生命,白酒大師成為了白酒的“魔術師”。
目前,在中國白酒的酒體設計上,“清香型酒體”的定型設計更復雜,也更神奇,這正如中國文化和中國國體的博大精深。因此,稱清香汾酒為“東方酒體的典型代表”和“中華母體香”,可謂名副其實,并不為過。
一款富有個性的“清香型酒體”的設計、定型,從一粒糧食的采摘檢測開始,需要36道大環節和2061個標準。在遵循“36道大環節和2061個標準”的基礎原則上,加上白酒大師們的自由發揮。
大師的悟性非常重要,也最為難得。他們偶爾會為外界透露自己“酒體設計”的心路歷程。
他們若有所思地說:“清香型酒體”細微風格的差別,有時來自于潛藏多年的經驗、觀察和知識積淀,在某一特定時刻和環境中,靈感一閃,稍縱即逝,潛能被激發出來,酒體風格的思路被打開;有時來自于“人體試驗”和“消費體驗”中不經意的談話或回答;有時來自書本和培訓學習……
看來,在“36大道環節和2061個標準”之外,所謂的大師悟性和靈感,并不輕松,也并不神秘,絕非一日之功,往往是十年磨一劍。學習、精研和熱愛,融匯貫通,熟能生巧,無不是一種工匠精神的極致體現。
對于任何一款具有“東方酒體”內涵的清香型酒體,白酒大師深厚的文化學養同樣至關重要,須深諳“酒與人的成長關系”不可。
“酒”是大自然的產物,但是,開天辟地之初,古人稱酒為叫“湯液醪醴,不叫“酒”,正如田地里的稻谷叫做“糧食”,不能叫做“飯”一樣的道理。
后來,人對“湯液醪醴”進行了生態選址、點化釀造、精心調養等,美酒誕生了。歲月更迭,一代代釀酒師傅給酒進行了傳道、授業、解惑;日月星辰,酒在人的調教下,不斷的成長和成熟,由內而外慢慢散發出了一種獨具特色的品質、品味和品格魅力,最終,幻化成為“瓊漿玉液”和“人間魔水”。
品鑒并設計每一款“清香型酒體”,都是考驗和修煉人對酒的態度,如果說,基酒儲存是“度酒”,成品設計就是“度人”。
無論是造酒、飲酒,還是賣酒,都要有尊重酒體本身的態度。酒體設計師更是如此,一個道業深厚、操守合格的酒體設計師,往往心平氣和,沉潛溫潤,品行合一,悟性高遠,甚至復歸嬰兒,帶有幾分純粹、天真和童趣;一個心浮氣躁,心有雜念或邪惡的人,是設計不出好的酒體的,他的作品往往帶有“異味”,失去了純正的根基。這是汾酒所不允許的。
在酒體設計領域,汾酒大師信奉一種精致主義和完美主義——酒體之妙,游于雙手,品于舌尖,悟于大腦,存乎一心。設計師陶醉于對每一環節的精雕細琢,從每一粒糧食開始,隨手拈來,察言觀色,妙諦成讖,心領神會;他們心靜圓融,對酒私語,性靈融于天地,啼聽美酒的天籟之音;他們有一股新鮮發現時的身入化境,沉醉于濃酣忘我時的趣味之中,并有了深深的情意和愛戀。設計師性情所至,真氣撲人,如醉如癡,自不可言。
“稟賦于藝,慎善用之;藝高德馨,終生受益;技高一籌,立業聲遠”。這是古人對大師技藝的贊美和推崇。對于大師級高手,一張白紙,寥寥數筆,可變洛陽紙貴;一塊朽木,巧奪天工,可成絕世珍品;一瓶新酒,勾調點兌,可化瓊漿玉液。其色、其香、其味、其格,無不登峰造極、品相俱佳。
與其說,人類如癡似醉地愛上了酒;不如說,人類潛意識愛上了那些心靈手巧的酒體設計師。
這是“汾酒大師”們渴望得到的境界和江湖?!痉诰?510系列之二十四】
上期精彩內容——中國國體正醇專謹,汾酒酒體清香純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