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過程中每個人的“感覺”不同,得出的結論也不同,非常有趣,麥肯錫講這種由“引人注意的思考”創造出新價值的情況稱為“性感” 。 ——讀《麥肯錫入職培訓第一課》
如何培養批判性思考?
從想當然中脫離(自己確認前提是真的嗎?)、不要把“關聯關系”和“因果關系”混為一談、看事情不要流于表面(在想當然的答案和思維方式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往深挖掘,認清真正的目的。)
批判性思考的3個基本方法
1、明確目的是什么?(這真的有必要么?是否抓住了主要問題?)
2、明確思考模式框架,避免思維定式(真是這樣嗎?)
3、不斷發問(所以呢?為什么呢?是關聯關系還是因果關系?)
鍛煉批判性思考的7個習慣
1、對身邊的人講話更加“具體些”
不說“隨便帶點飲料”(=你喜歡喝的飲料),而說“我想振作一下,所以幫我買點能量飲料吧”,避免模糊,意識到“然后要怎樣”。
2、不要隨波逐流
哪怕是朋友圈點贊,也不要隨波逐流,對自己做出的選擇,想想理由,說出確實的“根據”(特別是沒有人問你的情況下)。
3、看新聞的時候聯想到“其他事情”
進一步考慮“so what?”,發現新聞的背景、深意或其他的角度。
4、沖動購物之前要思考
避免“錨定效應”,沖動購物的本質不是想要得到商品“本身”,而是想得到“買到便宜貨”(雖然是花了錢的)滿足感。
考慮自己真正的目的,思考“這真的是需要買的嗎?”,養成深入思考的習慣。
5、區分事實和意見
6、嘗試當一下蘇格拉底
對于所有發言,不要放任不管,而是要找到某個“問題”。
7、不能放任對話的模糊
“盡快”、“還可以”,這種模糊的話語放任不管,到了關鍵的時候,自然就會出現“進展不暢的”的結果
如何培養邏輯性表達?
告別沒有說服力的自己(深入調查證據后表達“因為......所以是這樣”),用金字塔結構展開——在頭腦中展望
職場講話四要素
1、在說什么?(主題.論點)
2、想說什么?(結論.內容)
3、這么說的理由是什么?(證據)
4、必須要做的是什么(行動)
注意事項:進行邏輯性展開的3個要點
1、邏輯上是不是有漏洞(廣度,表達的“事實和信息”是否有遺漏和重復,是不是只表達了對自己有利的部分)
2、邏輯是否挖的夠深(深度,作為論題的主題、作為結論的關鍵信息、作為證據的事實和信息,分別進行深刻洞察,發掘“so what?”)
3、邏輯是否講的通(跳躍,一眼看去似乎通,但需要俯瞰邏輯整體,反復問“so what?”“why so?”)
工具——金字塔結構:【課題】【關鍵信息】【關鍵線索(主要證據)】
展開金字塔結構的步驟:
1、決定課題,明確【課題】是關于什么內容的思考
2、考慮邏輯框架,利用例如“3C(客戶、競爭、公司)”等邏輯框架進行分析
3、明確思考“so what?”,用信息明示出其意義
4、明確證據“why so?”,確認信息的證據
檢查金字塔結構
1、結論是否回答了課題,可以利用“演繹法”——【前提條件(大前提)】、【調研觀察(小前提)】、【結論行動】和“歸納法”——【多個事實.情況】、【類似的調研觀察】、【推論(結論)】等
2、橫向呈現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分析法的關系(沒有遺漏和重復)
3、縱向呈現“然后呢?為什么?”
正確的表達順序:
主題——結論——證據——行動
即:就什么內容說——想說什么——是根據什么證據這么說——想做什么(想讓對方做什么?)
NG 詞匯
1、“我個人來說” | 應該附上客觀的理由作為證據,換為“從調查的結果看來是沒有問題的”。
2、“我不愿意”| 首先要明確具體的問題,然后說出證據和自己想要的做法
3、“我知道”|換為“我明白這個不好,下次會改正”
4、“那我問問你”|先問一下對方為什么?針對對方的問題反問,會顯得很沒有邏輯
5、“沒關系”|對方可能因為“不想說出真心的想法”所以才說“沒關系”,但如果自己實用這么模糊的語言,就會離邏輯思考越來越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