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蔚文,劇中我最喜歡的人物形象,沒有之一。他作為清末商人,身上具備很多優點,非常值得學習。更重要的是張晨光的精彩演繹,讓這個人物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可見,演技,對一個演員來說,多么重要。
勤于修身
吳蔚文在得知胡志存被抓后,敏銳地察覺到危險氣息。當他收到邸報,得知劉璈被抄家,左宗棠上折求情被斥責后,他就已經知道了結局。
他立刻著手后事。借兄弟爭吵到底該讓誰過繼給東院的由頭,分了家。表面上是與他們決裂,實際上是給了他們財產,讓他們撇清與東院的關系。兄弟們紛紛議論,說他平時是個泰山壓頂而不行于色的人,怎么會為此事發那么大的脾氣?
當天晚上,他睡不著,坐在門前看月亮。妻子問他:究竟怎么了?他還堅持說:沒事。單憑他能把所有事自己放在心底,對誰也不說這一點,就讓我佩服至極。
一個人扛起所有的壓力,為所有人安排好未來,這才是一個男人的擔當,也是吳蔚文最帥的地方。他用一個人的死換來了所有人的安康。
當官兵緝拿他時,他說:可不可以讓他喝完這一碗胡辣湯呢?喝完后,淡然擦擦嘴,從容上了囚車。
他不慌不亂、不疾不徐、不吵不鬧,平平靜靜地赴死。這份淡定從容,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古人講修身,我們講控制情緒,都只是為了讓我們在處理問題時能夠客觀冷靜一點。不管是商場談判,還是軍事對峙,誰不動,誰才能贏。
治家嚴謹
吳家家風很正,這是大家都公認的一點。即便兄弟們吵吵鬧鬧,卻依舊和睦友好,沒有說誰在背后算計誰。遇見大事,兄弟們齊心齊力,聽從大哥吳蔚文的命令。
吳家的丫鬟和小廝們也從來都是恪守本分,都沒有非分之想。吳聘娶了當丫鬟的周瑩,丫鬟們沒有一個敢不尊重她,全把她當成救命恩人看。
吳聘尊重父母,與周瑩舉案齊眉,也是吳蔚文言傳身教之果。他有錢卻沒有像那些大戶人家大肆納妾、沉迷煙柳之巷,而是尊重疼愛妻子。
吳聘娘知書達理,卻是個軟弱、沒主意之人,而東院家風嚴謹,功勞全在于吳蔚文。
他身正,所以兄弟們信服,把生意全交給他打理;他公正,所以下人們敬畏,做事不敢推諉扯皮。
一個家庭家風正不正,完全看當家人。當家人不公正,下面的人自然也公正不了,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便是這個道理。當家人秉公持法,下面的人自然不敢逾越。當領導亦是如此。
一個企業好不好,全看“領路人”。只有德才兼備,才能帶出一支好隊伍。
誠信為本
最體現吳蔚文誠信的便是他大罵周瑩那一節。沈家降低成本競爭,吳家眼看就要失去訂單了。此時,周瑩出主意,何不用杜鵑花的葉子代替血竭呢?更何況,制成膏藥黑乎乎的一坨,誰看得出來呢?
吳蔚文非常生氣,讓周瑩跪在誠信二字前反思。他說,訂單上明明寫了要用血竭,那就一定得用,決不能糊弄。吳家生意這么多年,靠的就是“誠信”二字。
后來,他堅持原來的報價上報。說就算丟了這筆生意,也不能丟了誠信。
即便在今天,誠信依然是我們立業之本。偷工減料、以次充好,只能欺騙別人一時,卻不能欺騙別人一世。要想把生意做大做強,誠信永遠都是最重要的。
不拘一格
吳蔚文最最優秀的品質,還在于他敢于沖破常規,重用周瑩。
他同意讓周瑩進入學徒房學習,打破了學徒房不收女學生的規矩;后來又破例讓周瑩旁聽六椽廳晨會,制止阻擾他決定的兄弟們,最后還把當家大權交給了周瑩,只因他看重周瑩身上的天分。
即便他四弟,再三用卦象說周瑩是掃把星,吳蔚文卻依舊不信。他走南闖北,經商這么多年,他知道應該信什么,不該信什么。
那些卓有成就的人,必然不是泯然于大眾的普通人,而是敢于創新的搏浪兒。
就像馬云,如果不是他的敢想、敢干,也許我們至今還享受不到“足不出戶購物、快樂拆快遞”的樂趣。
如果吳蔚文像四弟那樣,墨守成規,把周瑩圈在那高深的大院里,也許吳家東院就會在這次風暴中一蹶不振。
吳蔚文助推周瑩,不僅因為他識才的眼光,更在于他敢于用才的勇氣。這是他這份勇氣與智慧,才給吳家留下了這段傳奇。
規矩是人定的,一旦人被規矩束縛,就會被拴住手腳。敢于突破傳統,才是有膽有識有作為的第一步。
我的私密群已滿,又開了一個交流群,大家如果還想進我的群,可以加我的微信:windy18233968787。具體在群里干什么,可以戳今天,我有兩個重要的決定要宣布
《那年花開月正圓》系列劇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