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里,主角們的光彩還并未顯現,但是一個以誠信文本,剛正不阿的吳家東院掌舵人吳蔚文卻大放光彩。
雖然還不知道以后的發展脈絡怎樣,但這個人物的品質和本身人設的魅力還真的吸引人。加上演員張晨光出色的演技,一個重情重義,精明睿智的吳蔚文完美的呈現在觀眾面前。
— 1 —
亂世之中,吳家一直屹立不倒。不僅僅是因為背后有靠山,更是因為吳蔚文的大義和大局觀,在生意上一直堅持誠信為本。能夠一眼看穿問題的關鍵。
“泰山壓頂而面不改色”,這是吳蔚文的兄弟給他的評價。
清朝末期本就是特殊時期,吳蔚文并沒有像封建社會的其他人一樣,抓著封建禮教不放,很多事情,都是前所未有的看法也有出其不意的做法,因而也成就了吳家東院的基業。
當初周瑩以丫鬟身份進入吳家東院,因為有經商的頭腦,被吳蔚文另眼相看,允許她去學徒房旁聽先生講書。
這才開始了周瑩的經商之道。可以說,周瑩能有以后的機會,這吳家老爺吳蔚文也算是周瑩的啟蒙老師之一,功不可沒。
在周瑩沖動之下鉆進了嬌子,成了吳家的兒媳婦之時,他對周瑩有不滿,有嫌棄,也有恨鐵不成鋼,卻能在周瑩主動承認錯誤之后,原諒她。
如他所說,以周瑩的身份,正常情況不可能成為吳家的媳婦,而恰好是這不正常的巧合,才成就了后來的周瑩。
他對周瑩的不滿和嫌棄才恰恰是人之常情,只有在周瑩證明自己的能力以后,才會對她另眼相看。而不是無緣無故的袒護和認可。
這樣的人才更現實,更貼近生活。有商人的睿智,也有封建社會大戶人家的規矩和禮數。
在知道吳聘的點子是周瑩想出來的以后,又一次認可了周瑩的經商頭腦,并且同意她進六椽廳旁聽學習,同時對其他人的懷疑給予解釋。
不一人獨斷,不偏聽偏信,卻盡顯家主本色,讓人望而生畏,卻不得不佩服。
這樣一個敢說敢想,敢做敢當,頭腦精明,目光如炬的人,注定會在商場有一番作為。
— 2 —
在收到消息以后,明知大勢已去的時候,在吳聘的別院外,他大笑,笑聲中帶著凄涼,也帶著些許欣慰,他說,吳家東院有后了,是不幸中的萬幸啊。
他一步步踱步在庭院里,蒼涼而無助,想的是如何避免禍及家人,而不是拖別人下水。
他借著兄弟們吵架的機會,跟兄弟分家,把自家的財產分別分給兄弟們,并借此機會與兄弟們恩斷義絕,斷絕一切關系。同時也大罵周瑩是掃把星,借機攆了出去,讓他們都能逃過一劫。
他的眼光和遠見卓識,遠超于當時的沈家和胡家兩家掌舵人。
甚至在知道自己必有一死的時候,把后事交代的一清二楚,讓王世均安排周瑩父女的落腳處,既不引起別人的懷疑,又能夠保護吳家的后人。
最后又安排了周瑩接管吳家大印。潛意識里他還是看好周瑩的頭腦的。只因為周瑩出身女子,很多時候并不被人接受。
將死之時,他把所有的希望寄托于周瑩身上,希望周瑩能夠重振吳家,而非吳家的其他幾個兄弟。這就是他不同于常人之處,眼光犀利之處。
作為一個經商多年的商賈之人,吳蔚文有商人的精明頭腦,也有江湖中人的義薄云天。對同行和盟友從不落井下石。
在得知沈月生死在自家庫房的時候,他沒有急著推卸責任,能夠冷靜處理問題,知道找出關鍵,那包假的血碣,并且暫時處理掉。
在自家門口看見沈四海的時候,他并沒有逃避沈四海的指責和謾罵,即使他知道這件事情是另有小人作祟,卻任由沈四海指著鼻子罵,也算胸襟坦蕩的人物了。
在自己多年老友背信棄義悔婚的時候,也愿意全了對方的顏面以后才斷了生意往來。在得知胡家被抄家以后,能夠再見胡永梅,想要幫助胡家。
在問了小廝事情原尾以后,就知道這不過是個狡兔死走狗烹的過程,他知道吳家大勢已去。
卻也能誠懇的告訴胡永梅,幫不了她。
— 3 —
這樣一個沒有主角光環的人,卻在這前18集里給主角鋪足了路,可以說,沒有他的認可和教誨,以及后來的臨危授命,就沒有后來的周瑩,沒有后來成功的周瑩。
吳蔚文這個人,不論生死,注定是成功的,他的格局,他的眼光,他的卓見,他的頭腦,他的大義。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作者:蒹葭,一個愛研究吃的89年作者,從事工程造價三年,現任甜品店主,寫情感故事,追歷史人物,評當下熱點,尋人間美味,做養生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