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領導建團隊
團隊,是領導者借以實現組織目標的工具。從領導者的角度,領導者的素質或能力大致分為兩條線索。第一就是建立愿景、明確目標的能力,這是一個關鍵的業務能力。第二個,就是在業務好的同時,人也必須好。要做到“誠實正直,道德領導”。這里面的領導,雖然是道德的,但它畢竟還是領導力,是影響力,是控制力。
先說第一條線索:組建團隊,把愿景貫徹下去,把目標落實下去。團隊就是一群成員為了一個目標去堅持不懈地努力,成員之間有協同配合的關系,要有協同效應。為了使得團隊不迷失,團隊有協同力,有戰斗力,一定要時時刻刻地知道:團隊的任務是什么,目標在哪里。
選擇團隊成員,是領導者組建團隊時最重要的工作。有三種人要盡量回避:性格不健全、態度不認真和做事不職業的人。領導者選人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結構的搭配。要記得一定要把骨干和輔助人員的比例和結構擺好。然后,領導者要學會依靠骨干來帶領團隊,來驅動整個團隊。骨干應該具備一定的綜合思維能力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骨干要有能力把復雜問題拆解,之后交給只具有線性思維的輔助人員去做。會帶領輔助人員工作,是骨干的標志之一。
當團隊搭建完成之后,就要通過適當的手段去完善團隊,發展團隊,并且動態地調整團隊。這就是團隊建設工作。
2.員工是資產
團隊建設的基礎,是要把員工當作資產。選人時要慎重,一旦將員工納入團隊之后,就應該真正把員工當作企業的資產來去培養。要用“社會交換”的觀念去對待員工。未來社會里,員工的流動性會越來越大,所以,只有把員工看成是資產,用一種追求資產升值的心態去“經營”人,組織才會有更大的發展。
“經營”人的要點有三個。第一,尊重人。尊重人,不是只在口頭上說說,而是要融入員工的角色,做換位思考。比如,要把團隊成員的重要私事納入工作計劃,從具體問題上尊重人。總之,要做到這一點,領導者的換位思考能力,是核心能力。做到了這一點,員工就會相應地建立追隨力,建立忠誠度。團隊的邊界會擴大,員工的家屬、朋友,甚至是舊客戶都會成為團隊的聯盟。
第二,要不斷地給員工賦能。
第三,要能夠接受人的流動。人的能力增強了,價值會提升,你的平臺不夠大,他自然會走。不要只看到眼前誰走了,什么時候牛人都不走了,你再低頭看看自己,一定是不知不覺中,你已經足夠強大了。
3.誠信是根本
領導者能力的第二條線索,是要誠實正直。只有誠實正直,才能夠建立起團隊內部的真正信任,才會有真正的、持久的團隊建設。團建活動關鍵的東西就是兩條:第一,是在行為層次上讓大家協同一致;第二,是希望爭取在團隊內部做到“心相通”,形成團隊默契。這是一切團建活動的根本。無論團隊建設形式如何,如果不能達到這樣兩個目標,一切團建活動都會失去意義。
當然,團隊運作的高效,還要靠做事的方法、做事的流程,以及制度管理,這些內容會在后面的模塊會講。在這一模塊,主要強調要挖掘人心的力量,通過強化一個人的組織承諾,形成團隊成員之間的有效溝通和團隊協作關系。例如,“背景分享”和“世界咖啡館”等等方法。
四個共同體的概念,依次是“職業共同體”“利益共同體”“事業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對于絕大多數的團隊,領導者要善于把愿景變成目標,或者最理想的,是讓骨干們深度參與到目標制定和目標落實的過程中來,讓員工看到自己每天完成的目標,是和一個偉大的事業聯系在一起的,這就是“自我實現”的感覺。賦予工作意義感,是打造事業共同體的核心。讓更多的團隊成員加入到事業共同體之中,是每一個領導者努力的方向。
4.沖突會識別
一定要學會區分“建設性沖突”和“失能性沖突”。領導者的任務就是要善于利用 “ 建設性沖突 ” ,防止因事而起的沖突成為人際上的矛盾,成為 “ 失能性沖突 ” 。保持健康的、建設性的沖突,會有利于團隊溝通的效率,有利于團隊任務的實現。
而來自于“人際層面因素”的沖突,一般都會被認為是失能性沖突。在這個后面,可能就有著公司政治、派系之類的東西在作怪。公司政治、派系,因為它無法絕跡,所以要會利用,要會控制。
人要走得遠,組織要走得遠,要靠誠信正直,靠專業能力,靠道德感召力。依靠道德領導。
5.工具要會用
A.團隊建設的規劃模型。即首先畫出“團隊現狀曲線”。然后,根據“團隊任務”作出“理想團隊”的規劃,進而分析如何進行團隊發展和團隊建設。這個工具,也許有助于羅列出團隊建設的主要方面,思考怎樣建設出理想團隊。
B.關于團隊沖突的內容,包括沖突識別的二維坐標圖示,以及沖突解決策略的Thomas-Kilmann模型。作為領導者,遇到事情,首先冷靜地研判沖突的性質,然后在頭腦中形成解決沖突的策略:是選擇回避、遷就,和妥協,還是選擇主動出擊;出擊之后,是選擇以我為主的“一錘定音”,還是尋求“協作解決”。這就是管理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