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土
開始吃香菜,和拉面有關。喜歡上吃拉面,也就喜歡上吃香菜。第一碗拉面,是在義堂的車站路吃的。起先,我愛吃包面,云夢稱呼餛飩為包面。吃過拉面后,就再也不吃餛飩了。
小的時候,我去北京,曾經看見過北方的飯店玻璃上有拉面、刀削面的紅色字樣。我才知道,過早的吃食中有除了包面和熱干面以為的品類。每回去義堂的街市上,我都要吃一碗拉面。
拉面館的老板都是外地人,在鎮上有兩家拉面館,彼此隔著一道墻。我去的最多的算是街口的那一家,也許是習慣,也分不出味道的高低。剛開業的時候,生意不錯。我也去的多,也合我的口味。
我從不吃香菜,也因為拉面,嘗試著去習慣它。最后,我真的習慣了在面湯里放許多的香菜。飲食的習慣,或許不是一成不變的。某一種味道,會影響你,改變你。到了最后,我發現我適應了所有我以往厭惡過的味道,不論酸甜苦辣。以為永遠不會妥協,味蕾會首先投了降。面對著可以回味的吃食,總會有前赴后繼的可能。
看拉面師傅表演,這也是吃拉面最有趣的部分。當然,現在再也沒有當時的那種直截了當的觀看。小鎮上剛開始興起拉面的時候,我最喜歡的是看拉面師傅如何做拉面。比起一碗包面,拉面更具有觀賞性。
面團不斷變換,變成條狀,一變二,二變四。隨著雙手的交叉,面團也變成面條,愈來愈細。再抓一把干面粉,撒在案板上,細長的面條在空中揮舞著撣在案板上。案板發出響亮的聲音,我的注意力全在面條上。
案板和我的距離很近,我不用伸長了脖子去看,只是將凳子換個方向,背靠著桌子看。待到拉面師傅將面條扔進鍋里,這才重新轉過身來,坐好。
后來,我不論吃哪里的拉面,都不如義堂的車站路街口的那家。再吃香菜,也總覺得拉面里的香菜切得太碎,不夠完整。至于拉面的表演,則不會直接面對食客,廚房做了隔斷。有時也能吃到一碗拉面,那么熟悉的味道。的確會有,也始終不如那一碗。
所謂比較,就是分出一些區別來,讓人不得其解。有人與人之間的比較,物與物之間的比較。但凡有分別,都容易產生比較。食堂的飯不如餐廳的好吃,餐廳的飯也不如家里的好吃。拉面,其實是換了一個地方,先入為主的最容易成為參照。
說實話,大部分的小吃或面食,都充斥著不地道的味道。有時,當我吃到一碗筋道的拉面,我會覺得意外。其實,這樣的訝異本不該出現。說明我們需要品味,才能辨別那些濫竽充數的標榜正宗的東西。
一碗拉面,應該是面條筋道,香菜不用切得細碎。面湯清明,分量足夠。這是我在義堂吃過的拉面,當時是這樣的拉面。我喜歡的味道,不只是懷舊,還是真材實料的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