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不可及》是一部超棒的電影,看完以后我由衷地感嘆道。
紐約時報這樣點評:完全可以用九個字總結觀影感受“你會笑,你會哭,你給贊。”
我完全同意這九個字的精確概括。
《觸不可及》是一部法國喜劇電影,又翻譯為《第二次呼吸》。這部電影干凈又純粹,在輕松幽默的片段中也不乏戳心淚點的鏡頭。在這里,我只想截取男主菲利普和德瑞斯這兩個人的友情鏡頭。
也許打動人心的好的電影或者故事往往做到這樣:在很多小細節里讓觀眾捧腹大笑,也能轉瞬讓人在下一秒內潸然內下。
影片由真實故事改編,腰纏萬貫的白人富翁菲利普,在一次跳傘事故后,癱瘓在床,欲招聘一名全職陪護。黑人德瑞斯則剛剛從監獄里釋放出來,背負家庭重擔,一心想要一份證明來申領救濟金。從影片的名字出發,菲利普和德瑞斯的人生軌跡截然不同,無論從哪方面來說,身份或者地位等,兩人就像兩條平行線,似乎永遠不會有交集。富翁菲利普招聘私人看護這一條件則為兩人的相交提供了契機,兩個完全不同世界相互碰撞、融合,也由此展開了他們之間一段不可思議的、奇妙的友情故事。
影片的最后,也許觀眾會恍然大悟,觸不可及,并非真正是遙不可及,它其實是個反語,因為所有人都被“觸動”了,拉近了所謂博愛的距離。
菲利普招聘私人看護這一工作薪金優渥,各行各業能人紛紛躍躍欲試。在眾多彬彬有禮的應聘者中菲利普偏偏挑中了只想要一份救濟金的德瑞斯。很難說,菲利普究竟是出于善良的惻隱之心還是慧眼識珠看中了德瑞斯的大膽直率。而德瑞斯后來的表現則證明菲利普沒有看錯人,德瑞斯的確是一個最佳搭擋。
鏡頭慢慢延伸,德瑞斯一邊享受著工作環境的豪華與舒適,一邊孜孜不倦地追求菲利普的女秘書,同時面臨著工作中的各種挑戰。
起初,德瑞斯拒絕給菲利普做按摩以恢復健康,拒絕給他洗浴、灌腸、穿絲襪等等,甚至拿滾燙的開水灑在菲利普的大腿上以此為樂。也許是菲利普最初的那個“我敢保證你做不了一個星期”,也許是德瑞斯意識到菲利普真的生活無法自理,而在慢慢的熟悉、了解之后,德瑞斯認真地對待這份工作。
德瑞斯和菲利普慢慢進入彼此的世界。
德瑞斯教菲利普抽煙,帶他飆車,用強硬的方式教育女兒,帶他在雪地中嬉戲,撥打電話時直接將電話遞給菲利普。
“他總是忘記我癱瘓的事實,我要的就是這樣的人,沒有憐憫沒有特殊對待沒有歧視。”
不得不承認,德瑞斯這種委婉的尊重,給菲利普平淡無奇的生活增添了無限樂趣。
菲利普則帶德瑞斯接觸到了藝術畫、音樂會、豪華餐廳、豪華浴室……
德瑞斯在得知自己前兩秒鐘還在嘲笑的一幅“在一塊白布上灑了幾滴血”的藝術畫價值4.15萬歐時驚訝地差點沒掉了下巴,而這也激勵德瑞斯專心作畫,慢慢改掉了胸無大志的毛病。
菲利普和德瑞斯的相互影響都是在潛移默化中完成的。
影片的開頭,德瑞斯走到菲利普家的大門前,粗魯地指責警告司機不準把車停在私人門口;影片的最后,則是禮貌地叫人把車開走,并教育弟弟這是“做人的原則”。前后形成鮮明對比。
“我是你的手和腳,這點沒有異議吧?”
在處理弟弟的問題上,德瑞斯離開了菲利普,在這一年時間里,菲利普無異于失去了手和腳,迅速蒼老了下去。
在德瑞斯之后,新的私人看護任職,卻遠遠不能達到菲利普的滿意程度。是那些看護人員不夠專業不夠稱職嗎?
答案無疑是否定的。
原因只不過是,菲利普習慣了德瑞斯的陪伴,那種有尊嚴地活著的日子。
跌宕起伏的電影情節自然可以達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而一個好的結尾也能將情感推向高潮。
德瑞斯的回歸,鏡頭特寫了德瑞斯給菲利普刮胡子的片段,德瑞斯恰到好處的玩笑引得菲利普哈哈大笑,我相信觀眾一定也對此忍俊不禁。
德瑞斯做的最后一件事,是幫助菲利普抱得美人歸,德瑞斯最后也有所成就。
試想一下,如果菲利普當時沒有遇見德瑞斯,德瑞斯也沒有正好遇見菲利普,一個一生都可能被輪椅束縛,另一個可能還在祈求可以得到政府的救濟金。或許,兩個人畸形的人生就無法演繹得如此完美,
“我想每個人都至少有這么一個摯友,你和他在人生的拐點遇到,驚嘆于彼此的不同或者相似,有過不少平淡無奇卻值得紀念的時光,任白云蒼狗,風云變幻。”
德瑞斯之于菲利普,就是這樣一個摯友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