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時節,太陽發出炫目的七彩陽光,素素華麗的花草樹木,似乎已從昨天的繁樹花影中,慕慕來到這已然若夏似金的,熱鬧繁華的世間。
我們一大早就來到了明孝陵,坐落在紫金山南麓的明孝陵在陽光的照射下越發顯得深沉和寧靜,一代帝王在這里沉睡,無數未竟的雄心壯志化作了這里的松柏蒼蒼。
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與馬皇后的陵墓。墓區總體布局分為兩部分,一是蜿蜒曲折的陵墓神道,二是陵墓主體建筑,即朱元璋葬地。
明孝陵神道的主要路段是“石像路”與“蓊仲路”,長約600米。明孝陵神道與前朝帝王陵墓神道有明顯的不同。明之前的神道短且直,而明孝陵神道蜿蜒曲折,環繞建有三國時代孫權墓的梅花山,形成一個彎曲的形狀,似北斗七星。神道的東段,路兩旁依次排列著獅子、獬、駱駝、象、麒麟、馬6種石獸,每種2對,共12對24件,每種兩跪對立,夾道迎侍。
之后是一對高達的華表,雕刻有龍騰云起的浮雕,華麗非凡;道路在這里折了個彎。轉而向北,4對身著盔甲的武將和身著蟒袍的文臣站立于此,堅硬的石頭在工匠柔軟的手中變成了栩栩如生的猛獸和文武臣將,厚重的形體沉默無比地延續著安邦治國的使命。
一路向北,就到了最為人注目的方城了,它是明孝陵的主體建筑,因為建筑群呈四方形,故稱“方城”。它位于孝陵寶頂前面,開創了陵寢建筑平面“前方后圓”的格局,并一直影響著此后明清兩朝500年帝王陵寢的建設規制。
方城外部用大條石建成,底部為須彌座,明樓就在方城之上,原本的黃瓦大屋頂已毀,后來進行了修復,沿著方城左右兩側的步道即可登上明樓。
方城以北則是一座直徑約400米的圓形山丘,它就是寶頂,也稱寶城,是朱元璋和馬皇后寢宮所在地。山上遍植茂密的樹木,郁郁蔥蔥,自在地享受著金陵王氣的滋養。
從方城前正中的拱門進去,前面是圓拱形隧道,爬54級臺階走出隧道,外面就是寶頂南墻,墻上有后人刻的“此山明太祖之墓。”到這里就不能再往前了,寶頂下面是朱元璋墓的地宮。
一座石頭的宮殿,一具時間的遺骨,斑駁的墻壁仿佛向我們訴說600多年的歷史,不朽的明孝陵讓我感到了它的空曠與巍峨并存,莊重和敬畏之情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