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期醫療方面的節目,講了休克的病因:過敏源和幫兇。
過敏源從小到大,根據年齡劃分,有牛奶、花生、小麥、蔬菜、海鮮等。重點講了小麥過敏,大部分分布在北方,這部分人群不能食用面食。重要的是“幫兇”:運動、感冒藥。
有一個西安的小男孩,經常吃完羊肉泡饃后就去踢足球,結果就休克了。有一個人經常吃過面食后,接著吃阿司匹林,也是休克。
每個人外形都一樣,除了長相和少部分先天殘疾人,決定我們人生的主要是肩膀上的頭。思維就是“過敏源”,環境就是“幫兇”。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將人分成兩派:積極心態的人和消極心態的人。馬克思將人分為唯物主義者和唯心主義者。心理學家 Oscar Ichazo按基本欲望發明了九型人格:完美型、全愛型、成就型、藝術型、智慧思想、忠誠型、活躍開朗、領袖能力、和平和諧。
不管科技如何進步,作為人而言,幾千年來,人性變化是很微小的,說明遺傳基因的強大。其他的變化也證明了“幫兇”的強大,也稱為“觸媒”,也就是“敲盆的聲音”,一敲盆,狗就來了。
近現代的科技日益發達,上天入地。同時工業時代和網絡時代,不同于農業時代,分工越來越細,使的職業就成了“觸媒”。有的職業就很容易致富,有的就很一般,有的職業比較穩定,有的風險變數很多。
剛開始,是人選擇專業,然后選擇職業,后來就是職業改變人,改變人的思維。雖然一切具有偶然性,例如我們高考選擇報考志愿時,其實很多考生和家長是“盲目的”。在就業時,也有部分人是“盲目的”。
過敏源+幫兇=休克,推導之,思維+職業=人生。稻盛和夫也總結過一個成功方程式=思維方式(-100~+100)×努力(0~+100)×能力(0~+100)。因為思維的不同,所以同一職業,也有成就大小。思維一樣,不同職業會呈一定的相似性。也就是科學家有相似的思維,企業家也有相似的思維。所以世界著名學府哈佛大學,培養了眾多的諾貝爾獲獎者、美國總統和世界500強CEO。也佐證了四年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思維和命運,或開始改變。
之所以癌癥死亡率很高,是因為在診斷出癌癥時,大部分病人已經處于癌癥晚期了,等到癌細胞擴散至其他器官的時候,基本上就等于判了死刑。癌癥分為五個階段,一般發現時,早的會在第二三階段,一般疼痛,人們都不當回事,等受不了的時候,才會往醫院跑。所以癌癥病人有年輕化的趨勢。
人生下來,就有腫瘤基因的,只不過是在潛伏階段,良性的叫腫瘤,惡性的就成癌癥了。幫兇有甲醛等有毒氣體、長期抑郁的情緒、霉變的食品、腌肉紅肉、油炸食品等。有些已經成為常識,但是患癌的卻越來越多。這其中就有思維的原因。
“偶爾吃一頓沒關系”,“我年輕,沒事”,“某某某,不也吸煙嘛,人家活了90多歲”……,好像這些理由有一定道理。這就是典型的一種不能要的思維,總在找借口,總在找理由,還總覺得自己很有理,不聽勸。
現在流行一句話:你永遠也叫不醒一個正在裝睡的人。一個人要有理想,要有自控力,這是一個現代人應該根植于腦中的“過敏源”,不管干什么,都有積極去面對,身體健康+開心快樂就是最好的“幫兇”。積極行動起來,如果真的,臨死前你也不會留有遺憾,因為,你努力了!你奮斗過了!你盡全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