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在臺上慷慨陳詞,臺下數百人昏昏欲睡。倒不是真的懶得聽他說話,而是他實在是只會老調重彈。
突然,他提高了嗓門說:“如果我早點知道你搞出這個成績,我肯定開你!”聽到這,大伙齊刷刷的將頭抬起來看向臺上。結果并沒有搞清校長口中的“你”到底是誰,于是又將頭低了下去。當然,就連這“我肯定要開你”也早已不是什么新詞了。
作為每月一次的教師大會,主題幾乎從來不變。尤其是作為一所民營學校,除了招生和成績談其他的也都是侈談。
眼下的國內時局雖不敢說實現了優生,至少是做到了少生。因為這少生,不少民營學校都陷入了招生荒,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招生受到嚴格限制的背景下。
因此,大會一開始就從發獎開始。
本次大會一共表彰了三位老師。很顯然這是領導層臨時決定的,畢竟上個月才表彰了幾十位老師。
第一位是校內小學直升初中的班主任,由于他在今年的直升工作中交出了 76% 的直升率,學校獎勵了他 2000 元。
2000 的用意很明顯,就是激勵。可兩千實在很難激勵到什么人,大家反而對 2000 這個數字表示不屑,因為要得到這 2000 元,所要付出的努力可是沒有上限的。
第二位和第三位是本次在區聯考中所帶班級獲得前三的老師,分別得到 2000 和 3000 元獎勵。不僅如此,學校還補發了這兩個老師因上年度所帶成績不理想而被扣除的考核工資。這可謂是收獲人心的有效之舉。畢竟,扣錢不是真扣,等于是暫扣,只要有進步,不只補齊還獎勵,這怎么能不讓大家覺得實在是用心良苦呢?
發完了錢,就開始大扯其蛋來了。
首先是談理想與愛。理想自然是教育理想,愛便是關愛學生。一面是對老師執行末位淘汰,一面是讓老師把學生當自己的孩子去愛;一面是開會即恫嚇老師,一面又要求老師熱愛教育;一面是自己用小恩小惠,一面渴望你無私奉獻……
一個個“領導”回顧自己的業績,暢談讀書改變命運,號召大家高歌猛進。既打雞血,又亮利劍,也就是說你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他們渴望的是將學校打造成明星學校,人人趨之若鶩的學校。
這,當然沒有問題。可是,矛盾點在哪兒?在于學校和老師的所有壓力都必須轉化到學生身上,最終才能發生效力。
現在的學生承載的實在太多了。交著高昂的學費、住宿費、生活費,吃著遠不值那個價錢和品質的飯菜,聽著無聊的課程,看著枯燥的課本,做著無望的試卷,披星戴月,年復一年的過著毫無生機的生活,兩眼無神,周身疲倦,靈魂空蕩……吊詭的是,有人相信這群人離開學校就會成為祖國的希望、未來的棟梁,以至于渴望這樣的學生做出驚天動地的創新事業?我實在不能理解,一群刻板、沒有思想和只能靠著耍手段、拍馬屁的老師,能教出什么高尚的學生?
眼下,再明白不過了。從小到大讀書,從大到死工作,工作是為了活著,但現在看來活著也只是為了工作。我們忙忙碌碌,不獨是學生,老師亦復如是。
過去的一年,學校前前后后辭退了不下 60 位老師,而現在“優化”是學校的主題,這個主題是為了服務于把成績打造出來的主線任務。高中老師早晨六點半已經在班級看早自習了,學生還得一律站著讀。白天一共有九節課,晚自習上到十點半。下了晚自習后,班主任還要去寢室查寢,最遲至凌晨后方能回家。在這個過程中,誰體貼老師,誰又體貼學生呢?
而家長更是添油加醋,煽風點火的好手。他們個個都像是校長,都急著批判老師和學生,無論怎么做他們都覺得還不夠,提建議的提建議,搞批斗的搞批斗。整個教育界,根本就沒有人在做教育,都不過是在生產商品。制造商,供應商和消費者全在用心良苦的“工作”。
可怕的是商品不僅僅是商品,商品本身還是消費者,還是勞工。一個學生和一個老師看上去一個在教書一個在學習,但其實一個是棋子,一個是跳板,但歸根結底都不過是資本家的進身之階。
我們這位校長你說他懂教育嗎?
接管學校兩年來無數次講話可以匯總為簡單的兩個點,那就是一手是大棒,一手是奶糖。
作為管理者,他只不過利用自己的權力進行雷厲風行的“優化”,所有成績上不來的老師,唱反調的老師統統滾蛋。只要成績可觀,一味迎合的老師,不是晉升便是發錢。從教育的角度來看,這很幫會化,根本談不上教育。耍狠和激勵是有效的辦法,但卻又根本夠不上方法。
作為一個老師,如果一個學生學不好,就將其開除可以否?如果一個學生每次考試都很優異或有進步,便給他發錢可以否?如果可以,那我想人人都是“好”老師吧?
可問題是這可能嗎?有任何一個教育管理者膽敢同意這個方案?相反,他們要求老師對學生要無條件的愛護與撫育,等到了老師這一邊就變得極其殘忍。一兩年內,我看著一個個從教十余年的老師抹著淚離開,甚至不少人至今還待業在家中找不到工作。
而那些每天拿著學校的獎勵,對學校感恩戴德的老師呢?回到學生那里,立刻成為“魔鬼”,他們的教育方式即是簡單粗暴的呵斥與恐嚇,高壓與內卷。這就像有人偷了我的自行車,我便去街上偷一輛自行車一樣,所有的重量最后的承載者永遠是基層。
無論校長說什么,無論領導說什么,他們那些威逼和利誘背后的真面目不過都是在強調“只有你們努力拼搏,我才能名利雙收”。這就像只有工人拼命,老板才能換新的蘭博基尼一樣。
雖然我是一名老師,但我厭惡這樣的教育。
雖然我無比在乎成績,但我也沒有那么在乎!
雖然我需要一份工作,但我絕不愿以惡牟利!
……
雖然,我很清楚這教育看上去富麗堂皇,但本質仍是吃人的盛宴。
雖然我想坐到校長的對面,和他談有關人和生命的尊嚴,但他一定會覺得我不過是一個被優化之網漏掉的 SB!